4技术要求气体控制单元组成4.1.1气体控制单元可按气体流量控制精度从低至高依次分为Ⅰ、Ⅱ、Ⅲ、Ⅳ级,气体控制单元等级分类应符合表1规定。表1气体控制单元等级分类类别组成备注Ⅰ(低)气体柜、调压阀、压力计、浮子流量计、截止阀、混气室、储气罐、阻火器及气体管路包含可燃气体时应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Ⅱ(中)气体柜、调压阀、压力计、质量流量计、截止阀、混气室、储气罐、阻火器及气体管路包含可燃气体时应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Ⅲ(较高)气体柜、调压阀、压力计、质量流量控制器、截止阀、混气室、储气罐、阻火器及气体管路包含可燃气体时应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Ⅳ(高)控制柜、控制器、气体柜、比例阀、压力计、截止阀、质量流量控制器、混气室、储气罐、阻火器及气体管路包含可燃气体时应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并在控制柜和/或气体柜中设置充气装置4.1.2气体控制单元组成应符合下列规定:a)Ⅰ、Ⅱ、Ⅲ类气体控制单元应具有气体压力调节显示、流量测量显示功能,组成如图1所示。调压阀、压力计、流量计、截止阀、混气室、储气罐、可燃气体探测器、阻火器及气体管路安装在气体柜中。图1气体控制单元组成(Ⅰ、Ⅱ、Ⅲ类)b)Ⅳ类气体控制单元应具有独立控制功能,组成如图2所示。可用于集成控制程度较高的等离子喷涂设备,气体控制单元作为独立单元调用和使用。气体柜和控制柜应采用分体结构,控制器应安装在控制柜中,截止阀、比例阀、压力计、质量流量控制器、混气室、储气罐、可燃气体探测器、阻火器及气体管路应安装在气体柜中。图2气体控制单元组成(Ⅳ类)技术条件4.2.1功能要求4.2.2.1Ⅰ、Ⅱ、Ⅲ类气体控制单元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a)气体控制单元应至少具有一条主气体管路和一条辅气体管路,配置多路气体时,宜具有气体管路选择功能,气体流向如图1中箭头指示方向;b)气体控制单元应具有气体压力调节功能;c)气体控制单元应具有气体流量检测功能;d)气体控制单元应具有气体混合功能;e)气体控制单元应能通过仪表或指示器或在上级人机界面设备中监测气体压力和流量。4.2.2.2Ⅳ类气体控制单元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a)气体控制单元应至少具有一条主气体管路和一条辅气体管路,配置多路气体时,宜具有气体管路选择功能,宜具有压力控制的冷却压缩空气选配功能,气体流向如图2中箭头指示方向;b)气体控制单元应具有气体压力闭环调节功能;c)气体控制单元应具有气体流量闭环控制功能;d)气体控制单元应具有气体混合功能;e)气体控制单元可通过控制器监控气体管路压力和流量。4.2.2性能要求气体控制单元性能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气体控制单元性能要求序号类别气体压力和流量控制精度1Ⅰ类在20min的喷涂过程中,主气压力和体积流量与设定值的偏差,A级不应超过±1.5%;B级不应超过±3%;C级不应超过±5%;辅气可调的,稳定后的值与设定值的偏差,A级不应超过±3%;B级不应超过±6%;C级不应超过±12%。2Ⅱ、Ⅲ、Ⅳ类在20min的喷涂过程中,气体压力和质量流量与设定值的偏差,A级不应超过±1.5%;B级不应超过±3%;C级不应超过±5%。4.2.3安全性要求气体控制单元安全性应满足下列要求:a)气体控制单元中含有可燃气体管路时,应安装可燃气体探测器;b)混合气体出口处应设有阻火器;c)气体控制单元中含有可燃气体管路时,电磁阀等电气元器件应根据安装场地要求选用防爆型;d)在气体柜柜体顶部和底部应分别开设自然通风窗口;e)采用Ⅳ类系统时,应将气体柜和控制柜隔离,应在控制柜柜体内通入适量压缩空气(如图2所示),使柜体内保持适当正压;f)气体控制单元与供电电源间应保持安全距离。5检查与验收功能检查功能性检查采用实物查验或由供需双方约定检查方法。性能验收5.2.1气体控制单元应按用户要求,并在工艺参数许可的范围内,选择气体种类、进行压力和流量控制精度测试。气体控制精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a)气体压力控制精度:式中:—压力控制精度;—气体压力设定值,单位为MPa;—喷涂持续20min后气体压力值,单位为MPa。b)气体流量控制精度:式中:—流量控制精度;—气体流量设定值,单位为l/min;—喷涂持续20min后气体流量值,单位为l/min。5.2.2Ⅰ类气体控制单元,应在许可的工艺条件下,进行连续20min喷涂测试,应记录并计算持续20min后气体的压力和体积流量与设定值的偏差;辅气可调的,应记录并计算其稳定后的值与设定值的偏差。5.2.3Ⅱ、Ⅲ、Ⅳ类气体控制单元,应在许可的工艺条件下,进行连续20min喷涂测试,应记录并计算持续20min后气体的压力和质量流量与设定值的偏差。安全性检查安全性检查采用实物查验或由供需双方约定检查方法。
4.1集成控制系统组成集成控制系统应由硬件和软件组成,宜包括下列内容:a)硬件宜包括工业PC、触摸屏等控制终端,PLC、单片机等微处理器和信号模块、外围电路等辅助设备等;b)软件宜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等;c)控制对象可包括等离子喷枪、等离子电源、气体控制单元、水冷机、除尘器、送粉器、喷枪和工件夹持单元、真空系统等,如图1所示。4.2技术条件4.2.1功能要求接受和输出信息功能集成控制系统应具有下列信息的接受和输出能力,接受或输出信息的内容、类别及方式等可由用户与设备制造商协议确定:a)接受和输出等离子喷涂设备生产过程的参数信息;?模拟量信号:输入0mA~10mA、4mA~20mA、±5V、±10V、1~5V、0~5V;输出0mA~10mA、4mA~20mA、±5V、±10V、1~5V、0~5V或特殊需求信号?数字量信号:输入可接受接点的通断状态或电平高低状态的开关量信号和脉冲信号;输出开关量信号或脉冲信号?通信协议:能支持PROFINET/CAN等通信协议,实现集成控制系统与控制对象间的通信控制b)接受通过人机界面等发出的修改调节参数、设定值等指令,执行对控制对象的启停等命令;c)接受程序修改或生成新程序的操作。数据处理功能集成控制系统应具有下列基本数据处理功能,根据用户与设备制造商的协议也可具有其他数据处理能力:a)输入信号数字滤波、纠错等预处理功能;b)输入信号热电偶非线性校正等线性化处理功能;c)输入信号的工程化处理、热电偶冷端补偿等转换运算和补偿校正运算功能;d)根据等离子喷涂设备要求,可实现喷枪净功率计算、系统漏率计算等数据处理功能。过程监视功能集成控制系统对下列功能应根据用户与设备制造商的协议选择全部或部分,并确定报警的规模、范围、内容和形式,选择相应的显示方式:a)报警功能。根据用户与设备制造商协议,可对指定的任一路模拟量、数字量和中断输入处理后实现检测参数的上、下限越限、控制输出越限、出现故障等进行报警。b)显示功能。应具有下列显示功能,所需具体显示内容、方式和配置显示设备等可由用户与设备制造商协议确定:?可实现选点显示、分组或分批显示、自动巡回显示等方式。显示内容应包括所接受的全部参数、计算值、设定值、输出控制值、被控设备启停状态、本装置的状态和运行中的各种参数等;?图形显示宜包括喷涂过程和工步流程等内容。c)故障记录和指示功能。应具有对喷涂过程的故障实时、追溯或预警记录、指示功能。过程控制功能4.2.1.4.1基本控制算法根据用户与设备制造商的协议选择适应于控制对象所需的具体功能,实现系统的集成控制功能,例如真空容器工作压力控制等,可实现下列基本算法:a)比例、积分和微分(PID)三作用控制算法及其变形b)串级控制c)比例控制d)前馈控制e)选择性控制和超驰控制f)约束控制g)纯滞后补偿h)程序控制等4.2.1.4.2联锁在喷涂过程中发生危及安全的异常情况下,应具有切断等离子电源输出、切断可燃气体等联锁功能。自诊断功能应具有对硬件和软件进行自诊断的功能,至少应具有诊断下列故障功能:a)电源系统的故障;b)喷涂过程信息采集系统的故障;c)运行程序死循环故障。存储功能应具有足够的存储容量,存储信息可以修改、查阅及输出。掉电保护功能在电源系统发生掉电时应具有保护必要数据的功能,重新供电时应能自动恢复正常工作。4.2.2性能要求集成控制系统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a)系统响应时间不应大于2s;b)系统可靠性采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作为衡量指标,MTBF值不应低于4000h。4.2.3安全性要求集成控制系统安全性应满足下列要求:a)集成控制系统应设有实体急停开关,按下急停开关后应能切断等离子电源输出和辅助气体;b)在机柜顶部和底部应分别开设自然通风窗口,顶部可设置排风扇;c)集成控制系统不应在有爆炸危险的环境下使用,不宜在腐蚀气体环境中工作。
4技术要求4.1方矩钢管方矩钢管(以下简称钢管)的截面尺寸、允许偏差、截面面积、理论重量及截面特性规定应符合GB/T6728标准的规定,见附录A要求。钢管的牌号和化学成分、交货状态、力学性能、表面质量、焊缝质量应符合GB/T6725的规定。4.2热浸微量铝镁锌基合金浴热浸微量铝镁锌基合金浴采用由符合GB/T470规定的锌锭、符合GB/T3499规定的镁锭、符合GB/T1196规定的铝锭炼制的中间合金及锌锭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热浸镀微量铝镁锌基合金浴主要由含0.05%~0.25%铝和0.02%~0.15%镁的熔融锌组成,锌浴中的杂质总含量不应超过总质量的0.1%(所指杂质为GB/T470中所列的铅、镉、铁、铜、锡杂质元素)。4.3镀锌方法采用溶剂法热浸镀,将钢管连续浸入微量铝镁锌基合金浴中,获得热浸微量铝镁锌基合金镀层钢管的过程。4.4镀层要求4.4.1外观镀层应连续完整,具有实用性光滑,不应有未镀上锌的黒斑和气泡存在,允许有小面积的粗糙面和局部的锌瘤存在。只要镀层厚度大于规定值,镀层表面允许出现暗灰色或浅灰色的色彩不均匀区域(如网状花纹或暗灰色的区域)。潮湿条件下长期贮存的镀件,表面允许有白锈(以碱式碳酸锌为主要成分的白色或灰色腐蚀产物)存在。4.4.2镀层铝镁含量镀层中铝、镁元素含量范围为:铝0.02%~0.20%;镁0.01%~0.10%。4.4.3镀层重量等级和镀覆量镀层重量等级和镀覆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可根据大气腐蚀条件及服役时间选择不同的镀层重量等级。表1镀层重量等级、镀覆量规定重量等级镀层镀覆量不小于/(g/m2)镀层厚度不小于/μm硫酸铜溶液浸渍次数/次中性盐雾试验5%红锈出现时间/小时100100142280200200283560300300425840注:使用标称镀层密度7.2g/cm2换算等价镀层镀覆量4.4.4镀层均匀性钢管镀层应进行镀层均匀性试验,试样(焊缝处除外)在硫酸铜溶液中连续浸渍表1所要求的次数应不变红(镀铜色)。4.4.5镀层附着力镀层应与钢管基体结合牢固,应保证在无外力作用下没有剥落或起皮现象。经落锤试验,镀层应不凸起,不剥离。经弯曲等变形加工产生的镀层剥落和起皮现象不作为镀层附着力的判定依据。4.4.6镀层耐中性盐雾腐蚀性能镀层耐中性盐雾性能按GB/T10125的规定进行试验评价,不同重量等级的镀层在连续喷雾5%红锈出现时间应不小于表1中的规定值。4.4.7钝化处理镀层钢管应按钝化状态交货。当用户要求时,也可不采用钝化处理。5试验方法5.1钢管的检验项目、取样数量、取样部位及试验方法按GB/T6725的规定执行。5.2镀层的检验项目、取样数量、取样方法及试验方法应符合表2的规定。
4要求4.1六价铬电镀生产线闭路循环技术宜选用国家推荐、鼓励类的生产工艺、装备,不应采用国家限制、淘汰类的生产工艺、装备。4.2六价铬电镀生产线闭路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应妥善处理和处置,防止发生二次污染。5材料要求闭路循环系统材料应满足表1的要求。??表1闭路循环系统材料材质要求DTRO膜组件GB/T19249、GB/T33758超滤膜HY/T062离子交换树脂GB/T165796工艺要求6.1漂洗水的循环利用工艺流程6.1.1典型工艺流程漂洗水闭路循环工艺流程见图1。工艺流程应按下列步骤执行:a)将电镀铬后的第一级漂洗水收集;b)通过超滤、除杂系统、DTRO反渗透、低温蒸发等单元浓缩,浓缩液暂存在铬液中央槽内;c)当镀槽需要补液时,自动从铬液中央槽向镀槽补充,含铬酸、铬雾抑制剂的浓缩液回到镀铬槽循环使用;d)DTRO反渗透系统、低温蒸发系统产出水回到高位水洗槽,逐级溢流,循环使用。a超滤定期反洗,反洗水排入反洗水箱暂存。b除杂系统定期再生,再生水排入再生水箱暂存。图1漂洗水闭路循环工艺流程图6.1.2其他工艺流程除推荐工艺流程外,其他满足需求的工艺流程。6.2铬酸雾废气(含铬雾抑制剂)闭路循环工艺流程6.2.1典型工艺流程镀铬过程中产生的气凝胶含有铬酸、铬雾抑制剂等,应回收再利用。通过废气回收处理装置,一级阻隔器将气凝胶中大于10μm的胶粒阻隔下来,直接返回镀铬槽使用。废气经过二级、三级回收处理装置,通过水喷淋吸收废气中的气凝胶。废气经过四级阻水层后排放,废气中的水雾被阻隔下来。吸收液按照6.1的流程处理后,水、铬酸、铬雾抑制剂循环利用。图2废气闭路循环工艺流程图6.2.2其他工艺流程除推荐工艺流程外,其他满足需求的工艺流程。7设备要求7.1铬雾循环利用设备要求7.1.1铬雾收集塔内宜设置阻隔器,阻隔器由双层阻隔板、纯水喷淋阀、排液管等构成。大于10μm胶粒的阻隔效率宜大于90%。7.1.2二级、三级洗涤塔采用pvc材质多面球填充,用于阻隔大于1μm的胶粒。7.1.3四级用于阻隔大于0.2μm的胶粒,宜采用活性炭去除水雾。7.2漂洗水循环利用设备要求7.2.1超滤主机宜采用PVDF膜,膜组件净产水通量不大于60L/(m2.h)。7.2.2离子交换系统用于去除有害金属离子,去除率(计算方法按附录A)宜大于80%。7.2.3DTRO反渗透系统宜设置保安过滤器。膜组件前应设置高压循环泵,膜组件宜采用DTRO膜柱,截留率宜大于98%(49000μS/cm,70bar,25℃)。7.2.4蒸发器应采用低温蒸发。8运行管理要求8.1闭路循环系统中挡水板、阻隔层每24个月应由专业人员更换。8.2活性炭吸附层应每3个月检查1次,根据吸附效果决定是否更换。8.3超滤主机的PVDF膜应每3年更换一次。8.4在正常使用时,DTRO膜组使用12个月~15个月后,应更换已经失效的膜元件。8.5闭路循环系统中清洗水、铬雾抑制剂、铬酸回用率(计算方法按附录A)应大于95%。9环境应急与风险防控9.1闭路循环系统产生的废水、废气排放应满足GB21900和地方标准。9.2闭路循环系统产生的废树脂、铬渣、废PVDF膜、废活性炭、废膜柱等应按危险废物进行管理,贮存、运输、处理或处置应按GB18597、HJ2025及HJ2042的规定执行。9.3针对闭路循环系统,企业应制定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9.4若发生突发环境事故,企业应依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并立即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同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
4涂层处理4.1热喷涂前处理4.1.1基材材料纺织机械零件基材及性能应满足用户和设计要求。4.1.2零件加工纺织机械零件喷涂前应满足下列要求:a)尺寸精度和几何公差应符合设计要求;b)零件轮廓及表面基准均匀度应满足用户和设计要求。4.1.3表面预处理喷涂前表面预处理应符合GB/T11373的规定,应按下列步骤执行:a)清洁:可采用有机溶剂浸泡擦洗;钢基体还可采用碱性金属清洗剂浸泡或加超声波清洗方式;b)遮蔽保护:基材非喷涂区应采用工装夹具或专用遮蔽胶带等遮蔽保护;c)喷砂粗化:喷砂材料应采用白刚玉或棕刚玉,粒度尺寸应为F30~F80;宜采用射吸式喷砂枪,喷砂压力宜为0.2MPa~0.5MPa;喷砂后基材表面氧化层应去除,清洁度应达到Sa3.0级,表面粗糙度Ra宜为2μm~8μm。4.2工艺材料热喷涂粉末应符合GB/T19356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热喷涂粉末材料可根据涂层功能分为底层材料与面层材料;底层应采用合金材料,面层应采用陶瓷材料;b)粉末材料及粒度分布宜符合表1的规定;c)对高速化纤丝等高耐磨工况宜采用氧化铬、AT3涂层;对导静电的工况应选用AT40、AT20涂层;对潮湿腐蚀性工况不宜选用NiAl合金底层,应选用NiCr合金底层;d)陶瓷粉末可采用熔融破碎或团聚造粒型粉末,合金粉末可采用包覆或雾化法造粒粉末;粉末流动性应满足稳定喷涂操作需要,粒度分布应满足对涂层粗糙度、表面状态要求;e)用户有特殊要求的应按用户要求选用。表1粉末材料及粒度分布粉末材料成分简称粒度分布D10(μm)粒度分布D50(μm)粒度分布D90(μm)涂层类型NiCr(80wt%Ni+20wt%Cr)NiCr6~1517~3035~55合金底层NiAl(95wt%Ni+5wt%Al)NiAl97wt%氧化铝+3wt%氧化钛AT310~1823~3538~52陶瓷面层80wt%氧化铝+20wt%氧化钛AT2060wt%氧化铝+40wt%氧化钛AT40氧化铬氧化铬4.3热喷涂涂层制备4.3.1热喷涂涂层制备应按GB/T19823的规定执行,热喷涂涂层制备步骤宜包括预热、喷涂合金底层和喷涂陶瓷面层。4.3.2基体预热及喷涂温度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a)钢基体可用喷枪预热,铝、铜等有色金属基体预热宜间接加热方式;b)基体和涂层温度可采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测量;c)铝、铜基体预热温度宜为(60~90)℃,钢基体宜为(80~120)℃;d)涂层喷涂温度控制铝、铜基体不应超过150℃;钢基体不应超过200℃;4.3.3喷涂合金底层厚度宜为0.05mm。4.3.4喷涂陶瓷面层厚度宜为0.1mm~0.25mm。4.4涂层后处理工件表面热喷涂制备涂层后,宜依次进行封孔、磨削或抛光等后处理。4.4.1封孔处理涂层应按GB/T19823的规定,喷涂后应进行封孔处理,封孔工艺宜采用刷涂、浸泡等方式。封孔剂选择应满足零件工作要求,宜采用下列类型:a)80号微晶石蜡;b)液态有机树脂类,包括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有机硅树脂等。4.4.2磨削或抛光处理涂层表面应满足涂层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要求,应采用磨削或抛光等处理。可根据零件形状,采用砂轮磨削或纤维抛轮、砂带等柔性抛光方式。零件几何精度应满足设计或用户要求。5技术要求热喷涂陶瓷涂层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热喷涂陶瓷涂层性能序号试验项目性能要求1外观涂层应均匀连续,无涂层缺失、凸点、鼓包、裂纹等表面缺陷2尺寸精度、几何公差符合设计要求3厚度(mm)0.05~0.24表面粗糙度Ra(μm)0.1~2.55孔隙率AT3AT20AT40氧化铬3%~10%3%~10%2%~7%2%~7%6显微硬度(HV0.3)AT3AT20AT40氧化铬800~1000750~950600~800900~13007显微组织200倍光学显微镜下涂层组织均匀,无横向裂纹、界面分离等缺陷8抗拉结合强度(MPa)≥209耐腐蚀性能中性盐雾试验不小于72h,涂层表面无鼓包或开裂
4技术要求设备组成设备由真空系统(真空泵组、真空容器、真空过滤器等)、等离子喷涂系统(等离子电源、等离子喷枪、送粉器等)、集成控制及操作系统(系统控制柜、气体控制柜、应用软件等)、喷枪和工件夹持单元(机械手、转台等)、辅助单元(冷水机、除尘器等)等组成。图1真空等离子喷涂设备组成1-真空系统;2-等离子喷涂系统;3-集成控制及操作系统;4-喷枪和工件夹持单元;5-辅助单元;11-真空泵组;12-真空容器;13-真空过滤器;21-等离子电源;22-等离子喷枪;23-送粉器;31-系统控制柜;32-气体控制柜;33-应用软件;41-机械手;42-转台;51-冷水机;52-除尘器技术条件4.2.1功能要求真空等离子喷涂设备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a)设备应具有PLC集成控制功能,人机交互宜采用工业PC,也可采用触摸屏。b)设备应具有工艺配方管理功能,包括存储、读取、调用、修改、删除等功能。c)设备应具备半自动/自动运行模式,半自动运行时依靠人工操作修改、确认参数及确定工步状态切换,自动运行模式时按照调用工艺配方运行。d)设备应具有联锁、报警、急停等安全性功能。e)设备应具有真空过滤器除尘功能,应具有压差控制的反吹功能。f)设备在环境保护、操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措施方面满足设备安装地要求。4.2.2性能要求真空等离子喷涂设备性能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性能要求序号项目指标要求1极限真空真空等离子喷涂设备在洁净真空容器的极限真空宜低于5Pa2系统漏率真空等离子喷涂设备在洁净真空容器环境下,真空漏率不高于1×10-2Pa?m3/s3真空抽速针对不同容积的真空等离子喷涂系统,真空泵组抽速应和真空容器匹配,洁净真空容器抽至5Pa时间不应高于15min;非洁净真空容器抽至5Pa时间不应高于20min。4等离子电源类型及功率等离子电源应为逆变电源或高频斩波电源,为单电源或多电源并联,电源额定功率应为等离子喷枪最大使用功率的2倍以上。5真空容器压力控制精度100Pa~500Pa范围内,真空容器压力控制精度为±20Pa;500Pa~90kPa范围内,真空容器压力控制精度为±50Pa6工作气体流量控制精度±1%7送粉精度±1%5检查与验收检查与验收类型各指标检查与验收类型见表2或由供需双方约定。表2各指标检查与验收类型序号项目类型备注1功能要求检查2性能要求极限真空验收系统漏率验收真空抽速验收等离子电源类型及功率检查真空容器压力控制精度验收工作气体流量控制精度验收采信第三方报告时为检查送粉精度验收功能性检查采用实物检查或由供需双方约定检查方法。性能检查或验收5.3.1极限真空真空系统在真空泵组开启后,经过充分抽气,在真空系统压力稳定在某一数值后,将该值计为极限真空。极限真空测试前应12h放气后,进行12h抽真空处理。5.3.2系统漏率系统漏率应按下列步骤执行:a)系统检漏应按GB/T32293和GB/T36176的规定执行;b)无明显漏点后,应按GB/T32218中静态压升法测试要求,将抽至极限真空的真空系统,关闭真空泵组及真空阀门;c)真空系统压力逐步上升,通过压力显示读数,数值变化时记录一次系统压力p值和环境温度T值,绘制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见图2),记录时间不宜低于12h。图2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d)找出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的线性段,并在线性段上取两点A(t1,p1,T1)和B(t2,p2,T2),t2-t1≥300s,系统漏率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Q0——系统漏率值,单位为帕立方米每秒(Pa?m3/s);V——被检件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3);t2——B点时间值,单位为秒(s);t1——A点时间值,单位为秒(s);T2——B点温度,单位为开(K);T1——A点温度,单位为开(K);p2——B点压力值,单位为帕(Pa);p1——A点压力值,单位为帕(Pa)。5.3.3真空抽速开启真空泵组,同时启动计时器,记录真空系统抽至5Pa的时间。5.3.4等离子电源类型及功率检查喷枪及电源铭牌和出厂合格证。5.3.5真空容器压力控制精度分别测试以下状态下的真空容器压力控制精度:a)仅真空系统工作状态下真空容器压力将真空系统抽至10Pa以下,回填氩气后;在100Pa~90kPa压力范围内,分别设定200Pa、5kPa、20kPa、60kPa、80kPa真空容器压力,每个压力条件下保压10min,记录实时测试数据,采用标准方差分析压力波动。b)等离子喷枪工作状态下真空容器压力在喷枪的容许工作压力下,使用典型的喷枪工作参数启弧,针对不同喷枪:1)超低压下大功率等离子喷枪在100Pa~1kPa范围内,分别在100Pa、200Pa、500Pa、1kPa工作压力下,分别连续测量记录10min,采用标准方差分析压力波动。2)真空等离子喷枪在10kPa~90kPa范围内,分别在10kPa、20kPa、30kPa、50kPa、80kPa工作压力下,分别连续测量记录10min,采用标准方差分析压力波动。5.3.6工作气体流量控制精度按照GB/T20019对工作气体流量控制精度进行验收,或采用第三方计量的方式。5.3.7送粉精度送粉精度测试方法如下:a)选取真空等离子喷涂使用典型粉末材料,在100℃±20℃进行2h烘干处理,粉末采用精度为0.01g量具称量;b)根据送粉器特点,随机选择三个不同的送粉参数,包括送粉盘转速(Pv)和载气流量(F),测量三次送粉速率,每次测量3min,采用秒表计时,收集并称量3分钟粉体的输送质量m,送粉速率(Pf),单位g/min;c)每个送粉参数下,三次送粉速率分别计为Pf1、Pf2、Pf3,三个数值的标准方差与平均值的比值计为该参数条件下的送粉精度;d)三个随机参数条件下的送粉精度算术平均值为送粉器的送粉精度。
4技术要求斩波电源组成斩波电源应包含输入变压器、工频整流器、滤波器、高频斩波器和电源控制器五个部分,如图1所示。其中输入变压器输入侧接三相交流电,输出侧接工频整流器;工频整流器将交流电变为脉动的直流电,并由滤波器滤波获得纹波较低的恒压直流电。高频斩波器采用斩波式DC/DC变换器,将恒压直流电转换为喷涂需要的电压和电流。电源控制器负责电源整体控制。图1斩波电源系统组成示意图技术条件4.2.1功能要求斩波电源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a)斩波电源应为恒流输出电源,应提供与等离子喷涂设备控制系统的通信功能。b)斩波电源宜具有电源设定参数的存储、修改、删除、读取、调用等功能。c)斩波电源可具备半自动和自动运行模式,半自动运行模式时由人工设定工作模式和输出值,自动运行模式根据等离子喷涂的工艺自动设定工作模式和输出值。d)斩波电源应具有报警、急停等安全性功能。e)斩波电源在环境保护、操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措施方面满足设备安装地要求。4.2.2性能要求斩波电源的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斩波电源的性能要求序号项目指标要求1额定功率斩波电源的额定功率不应低于80kW或由供需双方确定2额定电流斩波电源的额定电流不应低于1000A或由供需双方确定3最高输出电压斩波电源的最高输出电压不应低于80V或由供需双方确定4电流纹波率斩波电源在额定状态下的电流纹波率不大于±1%5电流变化率在额定状态下,斩波电源的喷涂电流在冷、热态时的变化率和正常供电时的变化率均不应大于±1%6效率和功率因数斩波电源额定工作状态下的效率不低于90%,功率因数不低于0.957连续工作时间斩波电源应在等离子喷枪连续工作运行条件下,不进入热保护状态,通常不低于24h8喷涂适应性斩波电源应具有良好的静态和动态特性,静态特性应为陡降竖直的线,斩波电源的动态特性方面,负载电阻突变时,斩波电源输出电流变化应不大于±2%9输出电流调节斩波电源的喷涂电流、负载电压调节应采用无级方式,调节装置的标记和控制指示可参照GB15579.1,斩波电源的工作电流应在额定电流的20%~100%之间5检查与验收功能检查斩波电源的功能检查采用实物检查或由供需双方约定检查方法。性能验收5.2.1额定功率斩波电源的额定功率测定在额定状态下进行,并在斩波电源达到热平衡状态后继续运行1h以后进行正式测量。测试仪表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功率表、功率分析仪等电测量仪表。5.2.2额定电流斩波电源的额定电流测定在额定状态下进行,并在斩波电源达到热平衡状态后继续运行1h以后进行正式测量。测试仪表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流表等电测量仪表。5.2.3最高输出电压在等离子喷枪工作或连接模拟负载条件下,将斩波电源输出电压调至最大值,测量斩波电源输出端正负极间电压,测试仪表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测量仪表。5.2.4电流纹波率斩波电源的电流纹波率测试在额定状态和热平衡状态下进行。电流纹波率计算方法如下:式中:β——电流纹波率;ΔI——电流最大变化值,采用示波器测量斩波电源实际电流的波形,在滤除噪声干扰后,测量电流波形的峰值和谷值,由峰谷值分别减去标称额定电流的值,取绝对值最大的一组数据;IN——标称额定电流,单位为安培(A)。5.2.5电流变化率a)喷涂电流在冷、热态时的变化率调节喷涂电流至额定的数值,斩波电源由冷态启动,待电流稳定后,测量喷涂电流得到冷态电流I2c。连续运行至热稳定状态,此时测量喷涂电流得到热态电流I2h。喷涂电流冷、热态变化率按下式计算:式中:I2c——斩波电源冷态时的电流,单位为安培(A);I2h——斩波电源热态后的电流,单位为安培(A);ΔIch——冷、热态电流变化率。b)喷涂电流正常供电电压波动时的变化率供电电压为标准额定值的90%、100%、110%三种情况下,测量斩波电源的喷涂电流。喷涂电流变化率按下式计算,计算结果取绝对值较大者。式中:I2——供电电压波动±10%时,喷涂电流测量值,单位为安培(A);I2N——额定状态下的喷涂电流值,单位为安培(A);ΔI2——喷涂电流变化率。5.2.6效率和功率因数a)效率测量效率测定在热平衡下进行,斩波电源的实测效率等于额定状态下的输出功率与输入有功功率之比值;测试仪表应经过计量。b)功率因数测量功率因数的测定,应在额定输出状态下进行,测定时,应保持输入电压为近似正弦波,输入电压和频率为额定值。斩波电源的功率因数等于输入有功功率与输入视在功率之比值,测试仪表应经过计量。5.2.7连续工作时间在模拟负载工作运行条件下,记录斩波电源可连续工作时间。5.2.8喷涂适应性a)静态特性测定斩波电源静态特性用静外特性图表示,静外特性图以喷涂电流为横轴,以输出电压为纵轴绘制;静外特性测定应在热平衡状态和额定输出状态下进行,应保持输入电压、频率为额定值;调节负载电阻,使其输出端自空载至短路,测量点数不少于8点,记录每一位置时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据此绘制静外特性曲线。b)动态特性测定在测定过程中,应保持输入为额定电压、额定频率;测定应在额定功率和热平衡状态下进行,斩波电源输出端接电缆后应由足够容量的接触器连接负载电阻;采用示波器采集电流波形图,并测量电流变化,变化率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取绝对值较大者。式中:IR——通过调节负载电阻的值,使电源先由额定电流突变为20%额定电流,再由20%额定电流突变为额定电流后的喷涂电流测量值,单位为安培(A);IRN——额定状态下的喷涂电流值,单位为安培(A);ΔIR——喷涂电流变化率。5.2.9输出电流调节斩波电源的输入端应保持额定电压、额定频率。测试应在热平衡状态下进行。电流调节范围应测定斩波电源的最大输出、最小输出,并同时记录电流及电压。
4基本要求热镀锌企业应落实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工业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全过程的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热镀锌企业应执行危险废物标识制度并按照HJ1276有关规定,对危险废物的包装容器、贮存、自行利用处置设施及场所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热镀锌企业应按照HJ1259要求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和管理台账,并报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热镀锌企业应按照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管理制度要求,禁止将危险废物提供或委托给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其他生产经营者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活动,“点对点”定向利用和企业自行利用处置情况除外。热镀锌企业应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应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在国家或地方固废管理信息系统中填报转移联单。运输危险废物,应当采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并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热镀锌企业自行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应进行环评及排污许可相关手续变更。热镀锌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经其它产废单位或环境治理单位进行“点对点”定向利用的,应根据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要求办理相关手续。5危险废物产生情况及管理要求危险废物产生情况热镀锌工艺危险废物产生的环节可包括酸洗、助镀、热镀锌等,产生的危险废物可包括热镀锌除尘灰、废盐酸、助镀剂残液渣、钝化残液(渣)等。其危险废物名称、产生环节、危险废物类别、危险废物代码、主要污染成分、危险废物来源、产废系数、产生规律及主要的利用处置方式见附录A。5.1.1酸洗环节酸洗环节中产生的酸雾收集后应采用酸雾净化塔处理,当酸浓度不能满足酸洗要求时,产生盐酸、铁盐、水等组成的废盐酸(900-300-34)属于危险废物。5.1.2助镀环节助镀环节中,废助镀剂沉降混合于含Fe和Zn的底泥(336-103-23)和污泥压滤机滤布(900-047-49)属于危险废物。5.1.3热镀锌环节锌锅上捕集的热镀锌除尘灰经布袋除尘器等集(除)尘装置除尘后,得到的热镀锌除尘灰(336-103-23)和布袋除尘器废布袋(900-047-49)属于危险废物。热镀锌环节产生的锌浮渣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且属性未明的,可通过危险特性鉴别明确属性。5.1.4其他危险废物产生情况废弃含油抹布、劳保用品、容器、包装物、废弃物(900-047-49):废弃的沾染矿物油的抹布、手套、废油漆桶、氯化锌包装袋等属于危险废物。危险废物产生环境管理要求热镀锌锌浮渣可根据GB34330、GB5085.1~7、HJ298等判定是否属于危险废物,经鉴别属于危险废物的,应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热镀锌浮渣中有价锌含量较高,宜开展运输、利用环节豁免研究,有条件省份可开展“点对点”定向利用。漂洗废水及其他环节废水产生的污泥和污泥压滤机滤布等固体废物,可根据GB5085.1~~5085.7、HJ298等判定是否属于危险废物,经鉴别属于危险废物的,应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使用铬酸盐作为钝化剂的,产生的钝化液残渣属于危险废物(336-100-21)。使用无铬钝化液的,产生的钝化液残渣可根据GB5085.1~~5085.7、HJ298等判定是否属于危险废物,经鉴别属于危险废物的,应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6收集、贮存及利用处置要求热镀锌企业应执行环境保护标准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环境保护标准要求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禁止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性质不相容的危险废物。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应当按照其特性分类执行,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其收集、贮存和运输过程的污染控制应符合GB18597、HJ2025的有关规定。危险废物委外利用处置的应交由相应资质及能力的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并签订相关委托协议,并收集产生的危险废物的转移和委外利用处置情况。属于GB37822规定的VOCs物料的危险废物,其贮存、运输、预处理等环节的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应符合GB37822的相关规定。7企业自行利用处置危险废物要求热镀锌企业自行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其利用处置过程的污染控制应符合国家和地方废气、废水排放标准要求及危废利用处置污染控制要求。含酸废水、热镀锌灰渣自行利用处置过程应符合环评、排污许可及GB34330、HJ1091、HJ2042的规定。废水处理过程产生的中和渣、泥可根据GB5085.1~GB5085.7、HJ298判定是否属于危险废物,经鉴别属于危险废物的,应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4要求4.1管件材料管件应符合GB/T3287的规定。4.2外观电镀管件内外表面应呈银白色,色泽一致,有金属光泽;电镀锌层应均匀连续,允许有轻微的不影响外观的糊点,不得有漏镀、锌层剥落、存放返点等镀层缺陷。4.3管件表面的防锈处理应符合GB/T3287的规定。4.4设计应符合GB/T3287的规定。4.5螺纹应符合GB/T3287的规定。4.6螺纹轴线夹角的极限偏差应符合GB/T3287的规定。4.7螺纹轴线垂直度的极限偏差应符合GB/T3287的规定。4.8倒角应符合GB/T3287的规定。4.9性能要求应符合GB/T3287的规定。4.10尺寸与公差应符合GB/T3287的规定。4.11电镀锌层4.11.1电镀锌层表面锌的质量不应小于144g/㎡,个别样件不应小于72g/㎡。4.11.2电镀锌层厚度平均值不应小于20μm,任一点不应小于10μm。4.12附着强度按5.6.3试验,管件不应有起皮、脱落现象。4.4.2耐腐蚀性电镀管件经中性盐雾试验时,电镀锌层开始出现白色腐蚀产物的时间不应低于6h。5试验方法外观外观可采用目测方法检查。螺纹按GB/T3287的规定执行。螺纹轴线垂直度偏差按GB/T3287的规定执行。密封性能按GB/T3287的规定执行。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分析按GB/T3287的规定执行。电镀锌层5.6.1单位面积质量称重按GB/T3287的规定执行。5.6.2电镀锌层厚度按GB/T3287的规定执行。5.6.3附着强度按GB/T5270-2024中4.8规定的方法执行。5.6.4耐腐蚀性按GB/T10125的规定执行。
1职业概况职业名称热浸镀工。职业编码6-18-03-01(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职业定义采用溶剂法工艺从事结构件、型钢、钢管、钢丝、混凝土钢筋、铸件及紧固件等热浸镀(锌、铝、锌基合金、铝基合金)的操作人员。职业技能等级本职业技能等级实行“八级工”制,分别为:学徒工、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本文件仅规定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的知识和技能;学徒工、特级技师、首席技师不作规定。职业环境条件高温与热辐射,化学腐蚀,有害物质,粉尘与颗粒物,噪声,潮湿。职业能力特征专业操作能力、安全防护与应急处理能力,四肢灵活,动作协调,色觉、嗅觉、听觉正常。文化程度初中毕业及以上文化程度。培训要求1.8.1培训期限a)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应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b)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应少于500标准学时;中级不应少于400标准学时;高级不应少于300标准学时;技师不应少于24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应少于200标准学时。1.8.2培训教师a)培训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及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b)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c)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1.8.3培训场地和设备培训场地和设备应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标准教室和配备热浸镀的设备、工具量具、检测仪器和实习场地。职业技能评价1.9.1适用对象适用对象为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1.9.2申报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五级/初级工:(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3)本职业学徒期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四级/中级工:(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4)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技工院校或中等及以上职业院校、专科及以上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含在读应届毕业生)。——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三级/高级工:(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过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3)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技工院校高级工班及以上毕业证书(含在读应届毕业生)。(4)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二级/技师:(1)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3)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三级/高级工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生,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满2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一级/高级技师:(1)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1.9.3评价方式评价应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应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可采用现场、模拟、口述、实际操作等方式。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应实行百分制,成绩均达到60分以上者应为合格,技师和高级技师还应进行综合评审。1.9.4监考及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理论知识考试中的监考人员与考生配比不低于1:15(采用机考方式的不宜低于1:30),且每个考场不少于2名监考人员;操作技能考核中的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应根据职业特点、考核方式等因素确定,不宜低于1:10,且考评人员为3人以上单数,每位考生由不少于3名考评员评分;综合评审委员为3人以上单数。1.9.5评价时间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不应少于120分钟;技能操作考核时间:初级不应少于90分钟;中级不应少于150分钟;高级不应少于210分钟;技师不应少于240分钟;高级技师不应少于240分钟;综合评审时间不应少于45分钟。1.9.6评价场所设备理论知识考试应在标准教室里进行;技能操作考试应在配备有热浸镀所必要的设备、工艺装备及分析检测仪器的操作现场或模拟操作现场。2基本规定职业道德2.1.1基本知识(1)道德的内涵。(2)法律与道德。(3)职业道德的内涵与特征。(4)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5)职业道德与企业凝聚力。2.1.2职业守则(1)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2)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3)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4)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合作。(5)爱护设备及工具、夹具、量具及仪器、仪表。(6)着装整洁,符合规定;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有序,文明生产。(7)遵守生产操作规范,爱护环境,有害、有毒物质按规定处理。基础知识2.2.1基础理论知识(1)腐蚀与防护的基本原理。(2)常用金属材料基础知识。(3)仪器、仪表常用设备工作原理。(4)常用化学品知识。(5)热工、能源基础知识。(6)机械、计量基础知识。(7)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2.2.2热浸镀专业基础知识(1)热浸镀常用设备的用途及基本结构。(2)热浸镀基本原理。(3)热浸镀工艺参数及操作。(4)热浸镀镀层质量控制及缺陷分析(5)热浸镀质量检验基础知识。(6)工装和挂具的使用知识。(7)工件前后处理知识。(8)热浸镀三废治理知识。2.2.3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1)现场文明生产要求。(2)安全操作与劳动保护知识。(3)操作人身安全防护知识。(4)热浸镀设备的安全防护知识。(5)环境保护知识。2.2.4质量管理知识(1)企业的质量方针。(2)岗位的质量要求。(3)岗位的质量保证、措施与责任。2.2.5法律、法规知识(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相关知识。(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知识。(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相关知识。(4)《劳动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知识。(5)《知识产权保护法》的相关知识。(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相关知识。3工作要求本文件对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技能要求应依次递进,高级别应涵盖低级别的要求。本文件中包括热浸镀前处理、热浸镀操作、镀层后处理考核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