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围规定了本文件的内容和适用范围,规定了林草碳汇计量监测实验室测定的术语和定义、实验室安全管理、测定原则、样品检查、样品的风干处理和贮存、测定方法、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质量保证和控制的技术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根据文本技术内容的要求,引用有关文件8项。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引用了LY/T299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实验室安全管理应按GB/T27476规定执行。5.测定原则包括对照原则和重复原则。6.样品检查应符合LY/T1211、NY/T1121.1要求。7.样品的风干处理和贮存包括土壤和植被的样品处理,贮存。8.测定方法包括土壤容重、生物量测定、有机碳预处理和全碳及有机碳测定。9.测定结果的精密度10.质量保证和控制包括空白试验、平行和质量控制试验、测定记录和测定报告。
1.范围规定了本文件的内容和适用范围,规定了林草碳汇专业人才培养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培养体系、培养主体、教学形式、人才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规定了术语和定义1项。界定了岗位导师的定义。4.培养体系包括从业人员和培养途径。5.培养主体包括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6.教学形式包括整班教学和轮岗培训。7.人才质量评价包括院校评价、培训机构评价和第三方评价。8.持续改进培养主体应组织相关方对标准的实施情况定期开展研讨、评价等持续改进活动,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9.附录A碳汇专业人才能力评价表10.参考文献根据文本技术内容的需求参考文献5篇。
1.范围规定了林草生态系统碳库建模调查的术语与定义、调查对象、前期准备、调查方法、样地设置、调查内容、碳库建模及技术档案。2.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根据文本技术内容的要求,引用有关文件5项。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界定了“碳库建模”的术语和定义。4.调查对象主要调查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质碳库。5.前期准备包括资料准备和工具准备。6调查方法包括小班空间信息调查、小班属相信息调查(实地调查数据的精度要求)。7样地设置包括样地选择,样地与样方设置。8.调查内容包括样地基本情况调查,按GB/T26424规定执行。植被层碳储量调查(乔、灌、草),细根和中根调查,枯落物和枯死木调查,及土壤调查。9.碳库建模样本数量应满足林草生物质碳库建模的基本要求。建模按LY/T330、LY/T2258、LY/T2988执行。10.技术档案
1.范围规定了本文件的内容和适用范围,规定了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与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库分类、碳库估算模型、模型参数、参数获取、证实方法与技术档案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根据文本技术内容的要求,引用有关文件4项。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林草生态系统碳库分类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5.碳库估算模型包括生物量碳库(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模型、枯落物碳库模型、枯死木碳库模型与土壤碳库模型。6.碳库估算模型参数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库、枯落物碳库、枯死木碳库、土壤碳库)模型参数、湿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库、枯落物碳库、枯死木碳库、土壤碳库)模型参数、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库、枯落物碳库、土壤碳库)模型参数。7.参数获取包括碳库调查、实验测定、数据处理。8.证实方法通过查阅生态系统碳库估算文献成果、碳库估算模型与方程等资料,结合实地踏查与调研等形式对林草生态系统碳库估算模型参数进行证实确认。9.技术档案档案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碳库分类、模型参数、参数获取、证实方法等。
1.范围规定了本文件的内容和适用范围,规定了林草碳汇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数据分类、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等内容。2.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根据文本技术内容的要求,引用有关文件6项。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规定了术语和定5项。界定了碳汇数据、碳汇数据采集、数据分类、数据处理的定义;引用了GB/T14950界定的激光雷达定义。4.数据分类包括卫星遥感数据、近地面遥感数据、地面调查数据、实验室测定数据和估算数据。5.数据采集包括卫星遥感数据、激光雷达数据、样地调查数据要求及调查方法。6.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的内容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