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随时随地查标准

QQ交流1群(已满)

QQ群标准在线咨询2

QQ交流2群

购买标准后,可去我的标准下载或阅读

T/QGSX 009-2025 玉米大豆“1+2”带状栽培技术规程 现行 发布日期 :  2025-06-26 实施日期 :  2025-07-15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2”带状种植种植模式采用在130cm规格的大垄上,于垄中间种植1行玉米,垄两侧分别种植1行大豆的布局方式。4选地和整地4.1选地优先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地块,具备方便的排灌条件,确保旱能灌、涝能排。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相关规定。4.2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秋整地。整地完成后,地表需平整,土壤需细碎,每平方米直径≥3cm的土块数量不得超过5个。垄体应保持笔直,在1000m长度范围内,垄体误差需控制在5cm以内。5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5.1玉米品种选择选择正规审定的、适宜本地生态环境与栽培条件的品种。所选品种要求型紧凑、抗倒伏能力强、综合抗病性好、植株中矮秆、适合密植栽培及机械化收获。种子质量必需符合GB4404.1的有关规定。5.2大豆品种选择采用通过审定且符合种植区域环境条件的早中熟高产品种,品种需具备耐稀植、耐荫蔽、抗倒伏能力强、株型收敛紧凑的特性,同时要满足机械化收获的作业要求。种子质量必须严格遵循GB4404.2的相关规定执行。5.3种子处理播种前,玉米和大豆种子分别进行精选、晒种。用符合GB/T15671规定的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虫害,药种比按照种衣剂使用说明执行。6种植模式在大垄中央种植1行玉米,两侧各种植1行大豆,形成“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玉米种植行距为130cm,玉米与相邻大豆行间距为30cm。7播种7.1播种时间当8cm-10cm深度的地温稳定达到8℃-10℃时即可进行播种,播种时间通常在5月上旬,具体播种日期需根据品种的生育期及当地气候条件来确定。玉米大豆播种与滴灌带的铺设同步完成。7.2播种深度玉米播种深度3cm-5cm,大豆播种深度3cm-4cm。7.3播种密度玉米的播种密度与当地常规种植密度保持一致,可通过调整株距来确保密度达标。大豆应选用耐稀植品种,其播种密度需依据品种特性确定,通常为当地清种大豆株数的50%-60%。7.4播种质量采用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需保证播种均匀、播深一致,播种完成后及时进行镇压,镇压力度要适当,确保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从而有利于保墒和出苗。8施肥施肥方法与施肥量参照T/QGSX001-2022标准执行。10田间管理10.1查田补苗出苗后及时查田,发现缺苗断垄应及时补种或移栽。10.2中耕除草在玉米和大豆生长前期,结合中耕进行除草,中耕深度以不损伤作物根系为宜。化学除草可在播后苗前进行,选用符合GB/T8321规定的除草剂,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注意避免漂移药害。农药使用应符合NY/T1276的规定。10.3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强化病虫害动态监测预警机制,集成应用农业措施(如轮作倒茬、田间清洁)、物理诱杀(如杀虫灯、性诱剂)、生物防治(如释放天敌、施用生物农药)及化学防治等多元化手段开展防治工作。针对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及苗期病虫害高发地块,需根据病虫害种类选用适配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从源头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农药使用需符合NY/T1276的相关规定。11收获11.1大豆收获当大豆叶片完全脱落、茎秆变黄,豆荚干燥、籽粒变硬归圆时,采用与大豆种植行距相匹配的收割机进行收获。11.2玉米收获玉米收获应在乳熟末期进行,具体判断标准为:苞叶干枯且松散,籽粒变硬、乳线消失,同时籽粒基部形成黑色层。达到上述标准后,选用玉米收割机适时收获。

定价: 无文本 / 折扣价: 0

在线阅读 收 藏
T/QGSX 010-2025 鲜食玉米-油豆角间作技术规范 现行 发布日期 :  2025-06-26 实施日期 :  2025-07-15

3.1大垄种植指将两条65cm宽常规小垄整合为一条130cm垄体的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提升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强作物抗旱抗涝性能,同时为间作作物的布局创造有利的空间条件。3.2间作在同一地块的同一个生长期内,以成行或成带的形式交替种植鲜食玉米和油豆角的种植模式。本规程中鲜食玉米与油豆角按照2:1的垄数比例进行间隔种植。4产地环境4.1地块选择应优先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且地块需具备优良的保水保肥能力与排水性能,土壤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产地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的要求,灌溉水质量应满足GB5084的相关要求。4.2茬口安排宜选用大豆作为前茬作物,避免重茬和迎茬。禁止选用前茬施用过具有长残效期除草剂的地块,以防发生药害。5品种选择5.1鲜食玉米品种需采用经过审定的适合本地区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优先选用包衣种子,种衣剂应符合NY/T393的相关要求。种子质量需符合GB4404.1的规定。5.2油豆角品种应选择适应本地种植的的早熟架豆品种。所选品种需具备结荚量多、荚肉厚实、荚形美观、品质优良的特点,同时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6种植模式6.1垄型规格垄底宽度130cm,垄台宽度控制在80cm~90cm,垄体高度保持在18cm~20cm。6.2垄体质量要求垄体结构规整、垄面平整,以保证灌溉和排水过程顺畅无阻。6.3种植布局采用鲜食玉米与油豆角按2:1垄数比例间隔种植的方式,两种作物均在垄上实施双行种植。其中,油豆角需搭设高度为2m~2.2m的“人”字形支架。7整地施肥整地及施肥操作应遵循T/QGSX001-2022相关规定。8播种8.1播种时间鲜食玉米播种时间按T/QGSX001-2022执行。油豆角播种通常在鲜食玉米播种后7d~10d进行。8.2播种方式采用机械精量等距点播的方式播种,要求播种深度一致、覆土均匀。鲜食糯玉米播种深度在5cm~6cm,甜玉米播种深度在3cm~4cm;油豆角的播种深度为3cm~5cm。8.3种植密度鲜食玉米密度依据品种特性合理设定。大垄垄上双行行距50cm,株距根据品种和目标密度确定,一般公顷保苗株数控制在40000株~45000株。油豆角采用垄上双行种植,双行间距为50cm,穴距在30~35cm。9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措施需严格遵循T/QGSX001-2022的相关规定执行。10收获10.1油豆角采收当豆荚饱满、色泽鲜绿且种子未明显膨大时,需及时采收。一般每隔2-3d人工采收一次,以确保豆荚的品质。10.2鲜食玉米采收应于乳熟末期适时采收,优先选择清晨或傍晚温度较低时段进行采收作业。采收后需及时将鲜食玉米运送至加工厂,并在3小时内完成加工过程。

定价: 无文本 / 折扣价: 0

在线阅读 收 藏
T/QGSX 008-2025 鲜食玉米浆包加工技术规范 现行 发布日期 :  2025-06-26 实施日期 :  2025-07-15

3.1鲜食玉米浆包本产品是以在青冈县特定生态环境下种植,于乳熟末期采收的鲜食糯玉米为原料。经去除外部苞叶、花丝,脱粒清洗并除去玉米表皮后,在低温条件下进行湿法研磨,使浆液细度达到200目以上,再经定型灭菌加工制成的粗粮方便食品。该产品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具有营养丰富、口感软糯细腻、味道清甜的特点;经煎、烤处理后,表面金黄,呈现外酥里嫩的独特质感。4加工基本要求4.1加工场所鲜食玉米浆包加工场所应严格遵循GB14881的相关规定。加工场所需远离污染源,厂区环境应保持整洁,避免外界污染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车间布局科学合理,至少设置原料处理区、加工区、包装区、成品贮存区等功能区域。各功能区域之间应采取有效分隔措施,防止不同加工环节间出现交叉污染。地面、墙壁应选用无毒、无味、不吸水且易于清洗的材料铺设;同时,需配备良好的排水系统和通风设施,以维持车间卫生条件和空气流通。4.2加工设备加工设备应采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材质制作,优先选用不锈钢、食品级塑料等安全材质,确保设备材质不对产品造成污染。建立设备定期进行清洗、维护和保养制度,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良好,表面无油污、锈迹,防止因设备不洁导致产品污染。加工过程中使用的计量器具应按规定周期进行校准,确保计量数据准确可靠。4.3人员要求加工人员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明方可从事生产加工工作,上岗前必须接受食品安全知识与加工操作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作业。在加工过程中,人员需规范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口罩及手套;严格保持个人卫生,严禁在加工场所内吸烟、饮食等,避免污染产品。5加工工艺流程5.1原料验收原料质量应符合T/QGSX004-2023的相关规定。原料进场时,应严格核查品种,并检验成熟度、新鲜度,同时检查是否存在病虫害及机械损伤等情况。原料须满足GB2761、GB2762、GB2763等标准要求;经检验不合格的原料,严禁投入生产加工环节。5.2清洗将验收合格的鲜食玉米穗去除外部苞叶和花丝后用流动的清水进行清洗,去除表面附着的泥土、杂质、残留农药等。清洗时间根据原料污染程度而定,一般为3-5min,确保清洗干净。5.3去皮研磨清洗后的玉米穗经脱粒、脱皮处理后,在15℃恒温环境下进行湿法研磨,浆液细度控制在200目以上备用。5.4定型灭菌采用蒸锅进行高压定型灭菌。根据产品规格调整蒸煮时间,大规格产品蒸煮时间在8-10分钟,小规格产品蒸煮时间可缩短至6-8分钟。5.5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GB4806.7、GB4806.8等标准要求,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保鲜性和机械强度。根据市场需求,可选用真空包装、充氮包装、塑料盒包装等形式;包装规格应多样化,如50g/包、100g/包等,以满足不同消费场景需求。包装过程须在洁净环境下进行,包装应完整无破损,确保产品密封性;标签要粘贴牢固,标注信息应准确无误,符合相关标准规定。6质量控制6.1原料质量控制原料入库前应按批次进行抽样检测,抽样比例按GB/T30642执行,检测项目包括感官指标、污染物、农药残留等,经检测合格的原料才可以办理入库并投入使用,检测不合格的原料,严禁流入生产环节。6.2加工过程质量控制需对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实施严格监控,包括但不限于清洗时间、灭菌时间、包装材料质量及包装密封性等参数,确保各环节符合工艺标准。定期对加工设备及生产环境开展微生物检测,频率每周不少于1次。整个加工过程中,严禁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确保产品天然健康。6.3成品质量控制?成品应按批次进行抽样检验,检验项目包括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感官指标要求成品形状规则、色泽金黄、无异味、无霉变现象;理化指标应符合NY/T523的相关要求,微生物和污染物指标应满足GB2761和GB2762规定,农药残留指标需符合GB2763的要求。7检验规则组批规则、抽样方法、检验分类和判定规则应符合T/QGSX004-2023要求。8包装、贮存和运输包装、贮存和运输应符合T/QGSX004-2023要求。

定价: 无文本 / 折扣价: 0

在线阅读 收 藏
T/QGSX 011-2025 鲜食玉米秸秆制作有机肥技术规程 现行 发布日期 :  2025-06-26 实施日期 :  2025-07-15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鲜食玉米秸秆青冈县种植的鲜食玉米收获果穗后剩余的茎秆、叶片及苞叶等地上部分。3.2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发酵以后的残余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的含碳物料。3.3发酵腐熟在微生物作用下,鲜食玉米秸秆等有机物料经过生物化学转化,达到稳定化、无害化的过程。4生产技术4.1秸秆收集4.1.1收集时间在鲜食玉米果穗收获后一周内完成秸秆的收集。收集时如遇到降雨,需晴1d以上再收集。收集时如低温霜冻,停止收集。4.1.2收集方式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收集鲜食玉米秸秆。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把控留茬高度,使其维持在15cm以上。同时,要确保收集过程中不混入泥土等杂质,避免对秸秆质量造成不良影响。4.1.3水分监控在秸秆收集过程中,应对秸秆的水分含量进行定期检测。秸秆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60%-75%之间,利于后续的剪切、粉碎及堆肥发酵。如果秸秆的水分含量超过75%,则应进行晾晒或机械脱水处理,直到水分含量达到标准范围。4.2剪切粉碎4.2.1剪切要求利用机械或者铡草机将收集后的鲜食玉米秸秆剪切成长度在2-5cm的小段,以方便后续的发酵。4.2.2粉碎控制粉碎后的秸秆应保持适当的颗粒大小,以保证在堆肥发酵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分解,提高有机肥的质量。4.3堆肥发酵4.3.1堆肥场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远离水源地和居民区的场地作为堆肥发酵场所。场地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便于翻堆和管理操作。4.3.2堆肥原料配比将剪切后的鲜食玉米秸秆与畜禽粪便(如鸡粪、牛粪等)按3:1至5:1的体积比混合。同时,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微生物菌剂,以促进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微生物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NY/T1444的相关规定。4.3.3堆肥发酵过程堆肥的堆垛应为长条形,宽2-3m、高1.5-2m,每堆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隔,以便于空气流通。发酵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堆体的温度,当温度达到60-70℃时,保持3-5d后进行翻堆操作,确保物料发酵均匀。整个发酵过程一般需20-30d,期间需要翻堆3-4次。4.4筛分与包装4.4.1筛分要求发酵完成后的堆肥物料需进行筛分,去除未完全腐熟的物料和杂质。筛分后的有机肥粒度应小于5mm,以便包装和施用。4.4.2包装标识要求包装应符合GB18382要求。根据市场需求,包装规格一般为25kg/袋或50kg/袋。5品质评价外观和理化性质评价应符合NY/T525的要求。6质量检验鲜食玉米秸秆有机肥在投入市场使用前,需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取样方法应按照NY/T2129饲草产品抽样技术规程执行。质量检验应确保符合NY/T525的卫生标准。7生产档案生产者应建立完善的生产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生产技术、品质评价、质量检验、生产时间、生产环境条件、操作人员、使用的原料来源及批号等信息,确保生产过程可追溯。8环境保护与安全管理8.1环境保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避免对水源、土壤及大气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在堆肥阶段,要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8.2安全管理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并经过专业的培训,以确保操作安全。堆肥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堆体的温度和气体含量,避免自燃和有害气体积聚。9品质追溯建立健全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每一批次的有机肥料都能追溯到原料来源、生产过程、质量检验等环节,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度。

定价: 无文本 / 折扣价: 0

在线阅读 收 藏
T/QGSX 012-2025 鲜食玉米秸秆种植榆黄蘑技术规程 现行 发布日期 :  2025-06-26 实施日期 :  2025-07-15

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生产技术4.1秸秆收集4.1.1收集时间鲜食玉米果穗收获后一周内必须完成秸秆的收集。若遇降雨天气,需待晴天持续1天以上方可进行收集;若遇低温霜冻天气,应暂停收集工作,避免秸秆受冻。4.1.2收集方式可以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进行收集,秸秆的留茬高度不低于15cm。同时,应避免将泥土、石块及杂草等杂质混入秸秆中,以保持其纯净度和质量。4.2剪切粉碎4.2.1剪切要求将收集后的鲜食玉米秸秆利用机械剪切成长度2-5cm小段,以便为后续的发酵和培养提供适宜的物料。4.2.2粉碎控制将剪切后的秸秆小段进行粉碎,粉碎后粒度要均匀,以利于发酵过程中的营养物质的均衡分解。4.3培养料配制4.3.1培养料配方将粉碎后的鲜食玉米秸秆与其他辅料按以下比例混合:鲜食玉米秸秆70%、麦麸20%、玉米粉5%、石膏粉1%、石灰2%、过磷酸钙2%。根据不同的栽培需求,可以适当调整配比。4.3.2预处理在配制培养料之前,应提前2-3d对粉碎后的秸秆进行预处理,使其含水量达到60%-65%。4.3.3混合搅拌使用机械混合器将预湿后的秸秆与其他辅料均匀混合,避免局部成分过多或不足,操作时要防止成团或沉积现象。4.4培养料堆制发酵4.4.1堆制场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远离水源、远离垃圾堆放区和化肥农药使用区等污染源的场地作为堆制发酵的场地,场地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便于操作和管理。4.4.2堆制方法将混合好的培养料堆成宽2-3m、高1.5-2m的长条形堆,堆与堆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距。发酵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堆体温度,当堆体温度达到60-70℃时,保持3-5d后进行翻堆,确保堆体内外物料均匀发酵。整个发酵过程一般需要20-30d,并需翻堆3-4次,以提高培养料的发酵效果。4.5装袋与灭菌4.5.1装袋要求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装入聚丙烯塑料袋中,袋口需扎紧,避免外界空气及污染物进入。装袋时要保证松紧适中,避免过紧或过松。4.5.2灭菌方法为确保培养料的无菌性,采用常压灭菌或高压灭菌方法进行灭菌处理。常压灭菌温度控制在100℃,持续10-12h;高压灭菌温度控制在121℃,压力为0.15MPa,持续1.5-2h。灭菌后,培养料袋需在常温下冷却至室温,再进行接种。栽培基质应满足NY5099的要求。4.6接种与发菌4.6.1接种要求在无菌条件下,按照5%-10%的比例将榆黄蘑菌种均匀接种入灭菌后的培养料袋中。接种时需确保菌种分布均匀,避免局部菌种过多或过少,影响菌丝生长。食用菌菌种应符合NY/T1742要求。4.6.2发菌管理将接种后的培养料袋置于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的发菌室中,控制室内温度在22-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发菌室应配备湿度计和加湿设备,确保室内相对湿度稳定在60%-70%之间。定期检查发菌情况,及时剔除污染袋,确保菌丝的健康生长。4.7出菇管理4.7.1出菇场地选择选择通风良好、温度稳定的场所作为出菇场地,场地应具备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积水。出菇场地应确保光照强度在500-1000lx之间,避免强光直射,保持适宜的间接光照。4.7.2出菇管理当菌丝长满培养料袋后,将培养袋移至出菇场地。控制出菇场地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定期喷水保持湿度,但要避免将水直接喷洒到子实体上,以防止腐烂。4.8采收与加工4.8.1采收要求当榆黄蘑子实体的菌盖边缘开始内卷,孢子尚未大量释放时,即为最佳采收期。采收时要轻轻旋转拔起子实体,避免对培养料和其他子实体造成损伤。4.8.2加工方式采收后的榆黄蘑应及时进行加工处理,采用鲜销、烘干或冷藏等方式进行保存。烘干时,温度控制在50-60℃,直到蘑菇的水分含量低于12%。5等级评价榆黄蘑等级评价参照NY/T4346规定执行。6品质检验榆黄蘑质量应满足GB7096要求。榆黄蘑产品在销售前需进行质量检验,抽检方法依据NY/T2129执行,农药残留检测依据GB23200.12和GB23200.15执行,蛋白质检测依据GB5009.5方法执行,可溶性糖检测按照GB/T15672规定执行,杂质检测参照GB/T12533规定执行。7.生产档案生产者应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生产记录、品质评价、质量检验及生产日期、操作人员、原材料来源、生产批次等详细信息。

定价: 无文本 / 折扣价: 0

在线阅读 收 藏
T/QGSX 013-2025 青冈鲜食玉米叶面肥农药无人机喷施技术规程 现行 发布日期 :  2025-06-27 实施日期 :  2025-07-15

本文件规定了鲜食玉米种植中利用无人机喷施叶面肥和农药技术规程中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作业准备、作业过程、生产档案等。本文件适用于青冈县鲜食玉米种植企业、合作社等生产中采用无人机喷施叶面肥和农药的技术。

定价: 无文本 / 折扣价: 0

在线阅读 收 藏
6 条记录,每页 15 条,当前第 1 / 1 页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末页  |     转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