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野外采集的样品研磨后,用5mm孔径的标准筛进行筛分,60℃条件下烘干24h,取30g处理后的样品放入烧杯中;2.配制200mL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作为浮选液,倒入烧杯中;3.使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0min,超声10min,静置24h;4.以玻璃棒引流,将浮选液缓慢沿大烧杯内壁倒入,避免液滴飞溅和对原液造成扰动;5.在倒入浮选液的过程中,密度较低的物质随着上层的浮选液流出,并转移至漏斗内0.45μm孔径的尼龙滤膜上,静置时间改为12h,并重复操作步骤3、4、5四次;6.打开真空抽滤泵,对上层溶液进行抽滤,并用超纯水清洗漏斗壁,继续抽滤,洗去盐基;7.将滤膜上浮选出的固体物质冲洗下来,并在50℃,振荡频率150rpm/min的条件下,使用100ml的30%过氧化氢消解2天;8.消解完成后再次进行步骤6,分离出其中的微塑料颗粒。
本文件旨在规范石油化工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遴选工作,确保场地土壤和地下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主要技术内容如下:(1)结合国际国内通用方法,本指南采用指标评价-决策矩阵法对石油化工污染场地土壤-水污染修复技术进行遴选。(2)本指南针对石油化工场地存在的不同类型污染物制定了石油化工场地污染物数据库,供专业人员结合石油化工污染场地具体情况遴选可行的修复技术。(3)本指南系统考虑修复技术的可操作性、污染物去除率、修复时间、设备投资、运行费用、后期费用、残余风险、长期效果、健康影响、管理可接受程度、公众可接受程度等决策指标,制定决策指标体系。(4)本指南针对适用于石油化工污染场地的不同修复技术决策指标,制定了石油化工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矩阵和指标评分标准表,供专业人员结合石油化工污染场地具体情况遴选最优的修复技术或修复组合技术。
我的标准
购物车
400-168-0010






对不起,暂未有相关搜索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