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要求5.1寿命5.1.1自动型齿轮箱的工作制分类见下表1。5.1.2齿轮箱应设计成能符合表2或表3的寿命试验要求。5.1.3如果齿轮箱是提供给自动操作或今后有自动操作要求的工况,应设计成最少能符合表2或表3的寿命试验次数的要求。5.1.4齿轮箱的型式试验应能符合附录A.2至A.5的要求。表1工作制分类类别工作制定义A开关型齿轮箱驱动阀门至全行程,即从全开位置运行至全关位置,反之亦然B微动/调整型齿轮箱不定期驱动阀门至全行程内的任意位置(全开位置、中间任意位置和全关位置)C调节型齿轮箱频繁驱动阀门至全开和全关内的任意位置D连续调节型齿轮箱连续驱动阀门至全开和全关内的任意位置表2部分回转齿轮箱额定转矩Nm手动自动开关型(循环次数)bA类和B类开关型和调整型(循环次数)bC类调节型(启动次数)cD类连续调节型(启动次数)d≤12550010000180000010000000126~1000500100001200000100000001001~4000500500050000050000004001~320003002500250000待定d320002501000待定d待定da基于GB/T12223。b每个循环包括两个方向上的90°角行程(即90°开和90°关)。齿轮箱在每一端至少4.5°行程内传递100%额定转矩,或者在两个方向的开启或关闭位置至少9°的行程传递100%额定转矩。其余行程中的平均负载不低于额定转矩的30%。(见附录B)。在测试过程中,接受+20%和-5%的负载偏差。c每次启动包含某一方向以30%额定转矩至少动作1%行程。d由买方与制造商/供货商协商。表3多回转齿轮箱额定转矩Nm最大允许推力KN手动自动开关型(循环次数)bA类和B类开关型和调整型(循环次数)bC类调节型(启动次数)cD类连续调节型(启动次数)d1004050010000180000010000000101~70015050010000120000010000000701~2500325250500050000050000002501~-1000011002502500250000待定d10000>11001501000待定d待定da基于GB/T12222。b每个循环包含两个方向的25圈(例:25圈开+25圈关),齿轮箱在关闭位置至少2.5圈传递100%额定转矩。其余行程中的平均负载不低于额定转矩的30%。(见附录B)。在测试过程中,接受+20%和-5%的负载偏差。c每次启动包含某一方向以30%额定转矩的负载至少动作1%行程。d由买方与制造商/供货商协商确定。5.2结构完整性轮箱应能够承受额定输出转矩/推力所需的两倍输入转矩,部分回转齿轮箱限位调节螺钉至少能承受1.1倍额定输入转矩所产生的输出扭矩,且外部结构不会出现故障。5.3自锁自锁仅适用于特定的齿轮箱设计,不能在所有条件下(例如振动)都保证位置安全。如果齿轮箱能保持稳定的输出扭矩,可能需要针对这些特定的应用对齿轮箱和/或附加部件进行设计。制动、锁定装置或组件可是齿轮箱的组成部分,或由供应商提供给客户或终端用户的附加部件,以确保行程或循环中任何位置的安全性(特别是在全关位置)。为了更好的定位并限制位置的超调,应采取主动制动或其他解决方案。5.4机械效率5.4.1总则机械效率是输出和输入转矩之间的比值,是在额定转矩测量下得到的平均值。按制造商要求进行适当的运行磨合后,应考虑机械效率。5.4.2手动齿轮箱和手自一体齿轮箱5.4.2.1制造商应声明手动齿轮箱的机械效率是在额定转矩下的数值。除蜗杆齿轮箱的公差为±7.5%外,其余齿轮箱产品的公差允许为±15%。5.4.2.2当确定手自一体齿轮箱的尺寸时,应考虑阀门所需的转矩和启动执行机构所需的转矩。5.4.3自动齿轮箱制造商应声明自动齿轮箱的机械效率是在额定转矩下的数值。除蜗杆齿轮箱的公差为±5%外,其余齿轮箱产品的公差允许为±10%。5.5环境条件5.5.1总则齿轮箱应设计在环境温度为-40℃~80℃,相对湿度不大于90%(25℃)条件下操作。5.5.2海拔齿轮箱应设计在海拔不低于1000m的条件下操作。5.5.3防护等级齿轮箱的外壳防护等级至少为GB/T4208中的IP67。5.5.4防腐保护齿轮箱制造商应根据表4规定的腐蚀类别来制定相应的技术文件。表4可用于定义腐蚀类别,以帮助齿轮箱制造商定义腐蚀保护的表面处理。表4分类腐蚀类别典型环境户外室内C2(低)低污染水平的大气。大多数为乡村地区冷凝有可能发生在未加热的建筑物,例如库房,体育馆C3(中等)城市和工业大气,中等二氧化硫污染高湿度和一定空气污染的生产厂房内。例如食品加工厂、洗衣场、啤酒厂C4(高)低盐度的沿海区域化工厂,游泳池,沿海造船厂C5-I很高(工业)中等盐度的工业区和沿海区域冷凝和高污染持续发生的建筑和区域C5-M很高(海洋)高湿度和恶劣大气的工业区域冷凝和高污染持续发生的建筑和区域水和土壤类别分类环境和结构示例Im1(浸入淡水中)河流上安装的设施,水力发电厂Im2(浸入海水或盐水中)港口或海上结构物Im3(土壤)埋罐、钢桩、钢管Im4(浸入海水或盐)带阴极保护的浸入式结构(例如海上结构)注:表中内容来源于ISO12944-2:2017。齿轮箱的腐蚀防护也可以按照ISO12944-5所规定的方法来实现。5.5.5振动、冲击和地震条件本文件齿轮箱的设计没有考虑振动、冲击、辐照和(或)地震环境的影响,如须齿轮箱满足这些条件的要求,买方应与制造商/供货商协商确定。5.6齿轮箱附件5.6.1部分回转齿轮箱部分回转齿轮箱的连接应符合GB/T12223的规定。自动型齿轮箱的输入端接合面应符合GB/T12222的规定。手自一体型的齿轮箱输入端接合面应符合GB/T12223的规定。5.6.2多回转齿轮箱多回转执行机构的连接应符合GB/T12222的规定。自动齿轮箱的输入端接合面应符合GB/T12222的规定。5.7标准关闭方向根据GB/T12222或GB/T12223的连接附件,从齿轮箱(输出轴)的方向,标准关闭方向应是顺时针方向为关(CW)。
5要求5.1基本要求5.1.1紧急切断阀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5.1.2用于-29℃及以下工况的钢制紧急切断阀的阀体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低温夏比冲击试验要求,用于-46℃及以下工况的钢制紧急切断阀应符合低温密封性能的要求。5.2功能要求5.2.1紧急切断阀应可设置易熔元件或与带有易熔元件的装置共同使用,当环境温度达到75℃±5℃时,易熔元件应在≤30min时间内能熔融,使紧急切断阀自动关闭,且阀瓣、阀座与阀体接触面等处无可见泄漏。5.2.2紧急切断阀的驱动装置应能连接远程控制系统,当发生意外状况时,远程控制系统能正常关闭紧急切断阀。5.2.3当紧急切断阀外部发生碰撞等意外损坏时,其设计的剪式结构(剪切槽设计)应保证留在罐体独立仓包裹范围之内的密封机构完好无损。5.2.4紧急切断阀闭合时,将介质控制在罐体独立仓内部,应无泄漏;打开时,允许介质流进罐体独立仓实现装料作业,允许介质从罐体流进流体管道进行卸料作业。5.2.5当紧急切断阀的自动驱动装置无法使用时,应能用辅助方式打开紧急切断阀。5.3压力-温度额定值5.3.1钢制紧急切断阀阀体材料的压力-温度额定值按GB/T12224或GB/T9124的规定;铝合金紧急切断阀壳体材料的压力-温度额定值按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最大不应超过其公称压力。5.3.2若由于阀座和密封件或衬里等非金属材料性能而限制紧急切断阀的压力-温度额定值的使用,则应按非金属材料的压力-温度额定值的规定,但其不应高于5.3.1规定的壳体材料的压力-温度额定值。5.4阀体5.4.1阀体应整体铸造或锻造成型。若采用焊接成型,应按GB/T150的规定采用对接焊或承插焊方式,并应按材料特性进行相应的热处理。5.4.2阀体的最小壁厚按表1的规定,碳素钢阀体的最小壁厚应取表1规定钢制紧急切断阀壁厚加厚度余量1mm。除剪切槽和5.4.3的规定外,阀体通道与阀体颈部及其他应力集中部位和非圆形体等部位应适当加厚。5.4.3紧急切断阀剪切槽向阀体轴向延伸3.5×距离范围内,允许壁厚减薄量为表1规定值的75%,但应进行2.25倍公称压力的液体强度试验验证,无明显变形、结构损坏及可见泄漏即为合格。表1阀体最小壁厚钢制紧急切断阀公称尺寸DN公称压力PN610162025阀体最小壁厚/mm253.23.33.43.53.6323.23.33.53.63.7403.23.43.63.73.9503.33.53.73.94.1653.43.63.94.14.4803.43.74.14.44.71003.53.94.44.75.11253.74.14.75.15.61503.84.35.05.56.2铝合金紧急切断阀+Cp--公称压力数值/10,MPa;d--公称尺寸数值,mm;?σ?--阀体材料许用应力(取抗拉强度的1/4),MPa;C--附加厚度,取3mm;t--铝合金紧急切断阀阀体最小壁厚,mm5.5材料5.5.1紧急切断阀材料的选用应考虑其与所接触介质的相容性。5.5.2阀体应采用铝合金或钢制材料,阀体、阀瓣、阀杆(轴)、压盖的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5.5.3当阀体及零部件采用铝合金材料时,其表面应进行防腐处理。5.5.4非金属密封件或衬里材料宜采用氟橡胶、氟塑料或其他能与介质相容的材料,也可按订货合同要求。5.5.5衬里材料表面应均匀、光滑,无气泡等缺陷,并经高频电火花检测合格。5.5.6弹簧钢丝的材质应符合GB/T4356、GB/T5218的有关要求。设计、制造应符合GB/T1239.2一2008的规定,制造精度不低于2级。5.6灌装流量特性5.6.1紧急切断阀在0.5MPa流体压力下的灌装流量应不小于150m3/h。5.6.2压力平衡式紧急切断阀的设计应保证在流体加载过程被突然关闭时,流体的瞬时冲击力不紧急切断阀的设计应保证能控制流体介质向罐内充装时不产生湍流、射流和飞溅。能损害紧急切断阀本体、流体管道系统。5.7驱动装置5.7.1驱动形式可采用气动、液压、机械或其他方式。5.7.2驱动装置应能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冲击或振动而打开紧急切断阀。5.7.3采用气动、液压驱动型式的紧急切断阀,应保证其在全开启状态持续放置48h,不致引起自然关闭。5.8压力试验5.8.1试验最短持续时间低温密封性能试验除外,压力试验的最短持续时间按表2的规定。表2压力试验的最短持续时间项目最短持续时间/min出厂检验型式检验阀体强度110阀体密封性110阀座密封性1105.8.2阀体强度5.8.2.1压力平衡式紧急切断阀的阀体在2.5MPa或最大允许工作压力的1.5倍两者中取最大值压力情况下,保持试验压力持续时间内应无结构损伤、变形及可见泄漏。5.8.2.2非压力平衡式紧急切断阀的阀体在1.0MPa或最大允许工作压力的1.5倍两者中取最大值压力情况下,保持试验压力持续时间内应无结构损伤、变形及可见泄漏。5.8.3阀体密封性5.8.3.1室温条件下,试验介质为气体(通常为空气或氮气),阀体应能承受1.5倍最大工作压力,无可见泄漏。5.8.3.2用于-46℃及以下工况时,低温试验温度为使用温度下限值,试验压力为1.1倍公称压力,试验持续时间为15min,试验介质为氮气或氦气,应无可见泄漏。5.8.4阀座密封性5.8.4.1在室温条件下,在规定的压力和试验持续时间内,阀瓣、阀座与阀体接触面等处应无可见泄漏。5.8.4.2用于-46℃及以下工况时,低温试验温度为使用温度下限值,试验持续时间为15min,试验介质为氮气或氦气,泄漏量应不大于(2×DN)mL/min。5.9操作性紧急切断阀通过启闭操作装置应能灵活开启和关闭、无卡阻现象,关闭时间不得超过2s。5.10使用寿命阀体材料为铝合金的紧急切断阀在25000次无压、无润滑状态下启闭动作后,仍应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密封性。阀体材料为钢制的紧急切断阀在2000次无压、无润滑状态下启闭动作后,仍应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密封性。5.11破裂安全性5.11.1在设计上应保证紧急切断阀的阀座在罐体独立仓包裹范围之内。5.11.2紧急切断阀应设计为剪式结构(剪切槽设计),在紧急切断阀阀体发生碰撞等意外损坏情况而突然破裂脱离时,保证留在罐体独立仓包裹范围之内的密封机构完好无损。5.11.3铝合金紧急切断阀的破裂安全性要求5.11.3.1因撞击而致使紧急切断阀的阀体突然破裂脱离的冲击能量不得大于1000J。5.11.3.2紧急切断阀阀体受到外力撞击破裂脱离时,其密封机构和底座安装连接仍能保持完好,泄漏量要求如下:一一介质为液体时,泄漏量不大于(6×10-4DN)mL/min;一一介质为气体时,泄漏量不大于(1.8×10-2DN)mL/min。5.11.3.3在破裂安全性试验后,样品满足下列要求方为合格:a)受检紧急切断阀仅在承受冲击试验装置设定的冲击载荷状态下,阀体受到冲击后应破裂脱离;b)受检紧急切断阀在被冲击破裂脱离之后,密封机构应仍处于剩余阀体包裹之内,紧急切断阀与小容器的连接完好无损;c)泄漏量符合5.11.3.2的要求。注:小容器为在进行破裂安全性测试时用的密封容器。5.11.4钢制紧急切断阀的破裂安全性要求5.11.4.1在紧急切断阀管接端法兰侧面或紧急切断阀管接端的延伸管上加载试验载荷,使紧急切断阀的阀体破裂脱离,或管接端部分变形的位移大于30°。5.11.4.2加载试验载荷使阀体破裂脱离,或管接端部分变形后的位移大于30°时,停止加载。此时密封机构仍处于剩余阀体包裹之内,紧急切断阀与小容器的连接完好无损,无明显泄漏。泄漏量要求如下:一-介质为液体时,泄漏量不大于(6×10-4DN)mL/min;--介质为气体时,泄漏量不大于(1.8×10-2DN)mL/min。5.12导静电性能紧急切断阀组件上任何一个可能与危险介质接触的导电零部件和紧急切断阀本体之间的导静电电阻不得大于106Ω。连接罐体与罐车,这两者之间电阻不大于10Ω。5.13装配5.13.1所有零部件应去除毛刺、锈斑,清洗干净,确认合格方可装配。5.13.2应按总装图要求实施装配,零件装配齐全,位置正确无误。5.13.3装配中不得损坏密封件和密封部位。5.13.4紧固件联接牢固可靠,拧紧力矩应符合设计规定。5.13.5阀杆应伸缩活动灵活,无卡滞现象。5.14外观阀体外表面应按不同的材质采用适宜的工艺进行表面处理;阀体外表面应平整光洁,不应有明显的凹坑、飞溅、机械损伤的缺陷。
4技术要求4.1基本要求4.1.1泵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4.1.2泵在下列使用条件下应能连续正常运行:一一输送介质温度不超过60℃;输送介质的pH值为1~13;一一输送介质的固相物的容积比在10%以下;一一输送介质的运动黏度为(7~23)×10-6m2/s;一一输送介质的密度不大于1.2×10kg/m;一一输送介质中的固体颗粒符合JB/T13241-2017中表1的规定。4.1.3泵在运行期间,对于原动机为电动机的,其电源电压和频率的变化及其对电动机性能和温升限值的影响应符合GB755的规定。4.2性能及其容差4.2.1泵规定性能点的流量、扬程、效率、自吸高度应符合3.2.1中表1的规定。4.2.2泵规定性能的容差应符合GB/T3216-2016中2级的规定。4.2.3泵的流量在0.7倍~1.2倍规定流量范围内,轴功率不得超过泵配套原动机的额定功率。4.2.4当泵效率高于规定值时,允许降低泵配套原动机功率档次,但应保证在0.7倍~1.2倍规定流量范围内,轴功率不超过降低泵配套原动机功率档次的额定功率。4.2.5泵在最大吸程下的自吸时间应不大于180s。4.3结构要求4.3.1泵的结构型式应符合3.1的规定。4.3.2泵的进、出口法兰公称压力为1.0MPa。4.3.3泵应设泄水孔和排气孔。4.3.4泵轴上的螺纹旋向应保证泵轴按规定方向旋转时将螺母拧紧。4.3.5泵配套管道及附件的连接尺寸应与泵进、出口的尺寸相匹配。4.4材料与外购件要求4.4.1泵用材料应有厂方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方可使用。4.4.2铸铁件应符合JB/T6880.1的规定。4.4.3不锈钢件应符合GB/T1220的规定。4.4.4合金钢件应符合GB/T3077的规定。4.4.5外购件应具有合格证或有效的质量保证证明文件。4.5密封要求4.5.1轴封应采用机械密封。4.6轴承要求轴承的使用温度不得超过环境温度40℃。最高工作温度不得超过75℃。4.7联轴器要求4.7.1泵通过弹性联轴器由配套原动机直接驱动,这时泵和配套原动机应有共同底座。联轴器的两个半体应可靠固定在轴上,不得产生相对于轴的轴向和圆周方向的移动。4.8零部件要求4.8.1铸件的技术要求应符合JB/T6880.1的规定。4.8.2泵的叶轮、联轴器和带轮等传动件应进行静(动)平衡试验,平衡件最大外径处的静平衡质量应不大于公式(1)的计算值;动平衡质量应不大于公式(2)的计算值。………………………………………………(1)………………………………………………(2)式中:?W一最大外径处平衡质量,单位为克(g);e一许用剩余不平衡度(按GB/T9239.1-2006中G6.3级确定其数值),单位为克毫米每千克(g.mm/kg);W一平衡件质量,单位为千克(kg);D一平衡件最大外径,单位为毫米(mm)。若计算的静平衡的最大外径处平衡质量小于3g,则按3g计;若计算的动平衡的最大外径处平衡质量小于1.5g,则按1.5g计。4.8.3泵体等承受工作压力的零部件均应进行水(或气)压试验而无渗漏。4.8.4泵的吸入口和排出口法兰,应能承受允许的最高工作压力,并应符合GB/T9124-2019的规定。4.9装配要求4.9.1泵所有零部件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装配。4.9.2泵的装配应完整,标牌、标志齐全。4.9.3装配好的泵转动应平稳,无卡滞、碰擦等现象。4.9.4泵表面应无污损、碰伤、裂痕等缺陷。泵的涂装质量应符合JB/T5673的规定。4.9.5泵外露的机械加工表面应有可靠的防锈措施。4.9.6泵应有明显的红色旋转方向标志。4.10振动与噪声4.10.1泵在规定工作范围内工作时的噪声限值应不低于GB/T29529-2013中的C级。4.10.2泵在规定工作范围内工作时的振动烈度应不低于GB/T29531-2013中的C级。4.11安全要求4.11.1联轴器应设有可靠的防护罩。4.11.2泵与原动机为电动机连接的,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或螺栓,并有明显的接地标志。4.11.3泵的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GB10395.8的规定。4.11.4泵的安全标志应符合GB10396的规定。4.12可靠性要求4.12.1泵在规定工作范围内运行时,平均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应不少于1500h。4.12.2进行可靠性试验时,除按制造厂规定的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并按规定时间更换易损件外,不允许更换其他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