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标准的规范性要素(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等)外,本标准的正文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功能要求、汽车应用场景需求、软件测试、软件评价及附录(评分标准使用建议、软件评价等级使用建议)。其中:(1)根据汽车热管理一维仿真分析软件产品特性、操作描述和用户实际使用场景,提出软件的功能要求分为如下五类:建模功能、模型库功能、仿真功能、后处理功能、联合仿真功能,并针对上述五类功能提出详细具体要求;(2)汽车应用场景需求:针对汽车行业实际需求,定义汽车热管理一维仿真分析软件的应用场景,软件需要全面覆盖汽车一维仿真相关的热管理性能开发需求,分为如下四类:汽车发动机热管理系统性能开发、汽车三电热管理系统性能开发、汽车空调系统性能开发、整车热管理系统性能开发,标准中已明确针对以上性能开发对软件提出的需求,以及软件应用过程中的输入、输出信息;(3)软件测试:标准中已明确测试流程、测试准备、测试需求分析、测试计划、测试条件、测试方法。其中测试条件规定了软件测试过程中的硬件条件与软件条件,测试方法与前述软件功能要求中的五类内容一一对应。标准中已明确测试项及测试步骤等内容;(4)软件评价:软件评价包含评价体系、评分计算方法、测评结论。其中评价体系包含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评分计算方法给出含权重的评分方式,测评结论包含软件总体评价及测评结论。标准的附录部分包含两类内容:(1)附录A评分标准使用建议:评分标准包含建模功能评价、模型库功能评价、仿真功能评价、后处理功能评价、联合仿真功能评价,以上五项评分标准与软件功能要求的五项内容一一对应,已明确测试项及详细评分细则的建议。(2)附录B软件评价等级使用建议:根据测评结果对软件进行等级评价,包含A、B、C、D四个等级,已明确等级评价与评分范围的建议。
本指南以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为导向,着重依托职业教育公共虚拟仿真实训示范基地的建设,实现教学资源的深度优化配置与高效共享,进而有力推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鉴于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展公共虚拟仿真实训方面呈现多元化的需求特点,本指南构筑了一个全面且具体、兼具系统性与实操性的操作框架,引领各学校在充分考量自身条件、发展水平及优势特点的基础上,能够灵活且精准地调整建设策略,确保基地建设与学校实际情况紧密契合,实现效益最大化。本指南价值广泛,对于职业院校的管理层而言,其在规划公共虚拟仿真实训示范基地的宏伟蓝图、精心设计基地建设方案、全力推进建设进程以及科学运营管理基地等各个关键环节,均可提供参考指引,助力管理层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对教育技术专家、专业教师及实训管理人员而言,本指南在技术开发创新领域提供了前沿思路与方法指导,有助于推动虚拟仿真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在课程整合层面,引导他们将虚拟仿真资源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在实训实施过程中,帮助其合理运用虚拟仿真实训示范基地资源,提升实训教学效果;在评估环节,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估标准与方法,确保实训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当下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虚拟仿真技术日新月异,本指南虽力求全面覆盖基地建设的关键要素,但无法详尽包含所有专业特色与未来可能出现的所有技术革新,在实际应用中,各院校需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技术条件及发展目标,灵活调整与优化实施策略,以确保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营能够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满足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