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是让老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现有国家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为老年群体提供了基础医疗服务,包括健康建档、老年人健康体检、慢病管理等。“十三五”期间,各地区结合试点城市的经验和成效,开展了广泛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和模式的探索,各地推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包括日间照料、家庭病床、上门服务等,为老年人的医养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渠道,但基层卫生工作人员与行政人员人数相较而言比较有限,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发展会显得更为不足,如何让服务精准地提供到个人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各地方及团体伴随探索已出台各项医养结合相关服务地方标准,但主要集中于服务流程及机构人员配置等,即使具有评估服务对象的流程,目的也只是确定“进入流程”的开口条件,缺乏对于服务对象的老年人群体进行分层评估从而提供不同等级关注和服务的相关标准。根据《“十四五”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规划》的要求,现阶段应着力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服务标准化水平,找齐各地区、各机构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努力向居家养老服务同质化方向发展。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医养结合服务供给的效率,规范营业机构为合适人群提供合适服务,本文件由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健康生活方式产业分会牵头和组织编制,旨在建立医养结合老年人分层评估健康标准,规范和指导老年人健康评估对象、评估人员、评估分级和相关服务,为规范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明确监督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针对国内医养结合实践过程中具体做法多、散、乱的现状,学界缺少对不同模式服务内容的明确界定以及运营模式和监管办法不完善,医护及陪护等人员配备方面尚缺少统一标准等问题。现有研究表明机构签约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具有容易实现并可以快速满足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建立适应老年人需求的多元化、多路径和分层次的服务体系是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必然要求。“十三五”期间,各地区结合试点城市的经验和成效,开展了广泛的机构签约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内容和模式的探索,但无论是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签约规范、管理规范等均缺少标准化方案。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制定的《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服务指南(试行)》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内容、方式、费用,明确双方责任,按照方便就近、互惠互利的原则,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签约合作。本文件的制定旨在建立《机构签约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管理规范标准》,指导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各自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签约规范、医疗服务管理规范等,为规范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明确监督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目前全球接受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患者已超过27.2万,约占全球透析总人数的11%。我国的PD患者已超过12万,成为全球PD患者最多的国家。PD的主要特点是可居家操作、成本低、占用医疗资源少,但需要患者自行操作,对患者自我管理要求较高,尤其是腹膜透析导管连接腹腔,若护理不善容易导致导管相关并发症,国外研究表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dialysis-associatedperitonitis,PDAP)是PD患者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有接近16%的患者退出PD或者死亡由PDAP直接引起,而导管出口处感染是腹膜炎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因此,规范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因出口感染导致的腹膜炎、导管拔除甚至死亡,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透析年限。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以扶正祛邪理论为指导,在辨证的基础上应用中医药干预管理PD患者,对防治PD相关并发症,包括导管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周期具有明确疗效。本文件通过制订腹膜透析导管居家管理规范,标准化、系统化腹膜透析导管的护理,为培训腹膜透析人员及腹膜透析患者提供参考,以期协助推广PD治疗,达到降低PD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患者透析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PD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本文件适用于为腹膜透析置管术后需要居家导管管理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