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血液净化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但因我国人口基数大,每百万人口中依赖血液净化存活的患者数量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推测我国依赖血液净化存活的尿毒症患者数量在一定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血液净化患者依赖透析治疗存活的,他们不得不每周数次长时间在血液净化室接受血液净化治疗。因为血液净化患者免疫力低下、血液净化室人员集中,所以血液净化室暴发血源传播性疾病的风险很高。鉴于此,需要制定相应标准供血液净化室参照执行,以通过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严格管理、对易感人群的有效保护,来达到避免血源传播性疾病在血液净化室内发生和传播的目的。由于有些血源传播性疾病的病原体在体外存活时间较长,在医疗活动中有可能被工作人员或血液净化患者从一例患者传播另一例患者。在接通和断开血液净化患者体外循环时,暴露在空气中的体外循环接口可能因与周围环境或工作人员的手的接触而污染病原体,而这成了当前血液净化室内血源传播性疾病的几乎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因此,本部分对如何避免接触感染进行了规定。
医院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院内感染发生暴发流行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管理好相关呼吸道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疑似或确诊患者,对避免新发病例在家庭、公共场所等人际间进一步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对普通人群的医学观察或隔离治疗相对比较容易实施。由于饮食和衣物等生活必需品可传送入隔离点,所以不存在离开隔离区域的硬性原因,他们可以一直停留在隔离间内,接受观察和治疗;直到隔离期满若未发病则隔离期满后可直接解除隔离。由于血液净化患者身体衰弱、并发症和合并症多、免疫力低下,且血液透析过程中需要共用大厅、处于人员密集环境,经呼吸道传播性疾病极易在血液净化室内暴发流行。相比普通人群,针对血液净化患者的医学观察或隔离治所遇到的问题要复杂的多:(1)血液净化患者免疫力差,容易受包括病毒在内的微生物侵袭。(2)血液净化患者常有多种慢性并发症和合并症,在医学观察和隔离治疗期间发生非疫情相关医疗事件的机会大。(3)血液净化患者需要每周2~4次离开隔离区域,以某种交通方式到血液净化室接受血液净化治疗。他们往往身体虚弱,肌肉营养不良的患病率较高。在将患者从隔离区域转运到血液净化室的过程中,跌倒和骨折风险高、交通工具上发生交叉感染机会大。(4)血液净化患者在进入血液净化室的透析大厅后,就与其他血液净化患者共用透析大厅,发生交叉感染的机会大于非透析者。(5)血液净化患者依赖血液净化存活,当其疑似或确诊患有国家法定传染病时,仍需为其提供隔离条件下的血液净化治疗。鉴于此,需要制定相应标准供血液净化室参照执行,以通过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严格管理、对易感人群的有效保护,来达到避免飞沫传播性疾病在血液净化室内发生和传播的目的。由于有些飞沫传播性疾病亦可经过接触传播,本部分引用了本标准第1部分有关接触传播的内容。
1、编制组总结了危大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监理工作经验,参考有关法律、法规、制度、标准等相关技术资料,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2、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风险识别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档案资料等。3、为规范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工作,建立风险识别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提升安全监管和事故防控能效,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制定本标准。4、本标准适用于甘肃省建筑行业内新建、扩建、改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中,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识别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监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