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花椒色选根据物料颜色的差异,利用光电技术将干花椒原料异色颗粒自动分拣出来的生产加工。3.2花椒色选机根据颜色差异将花椒原料中的异色,刺、梗、籽等异质颗粒杂质选出去,获得好的花椒产品的仪器。3.3色选花椒利用光电技术,将花椒中的异色颗粒自动分拣出来,从而提高花椒品质并去除杂质。与普通干花椒相比,色选花椒的外观更加青绿、纯净,同时可以去除一些可能会影响健康的杂质,如小石子、刺、梗、籽等。4基本要求4.1应按照安全、卫生的原则进行生产;应具备复核相关规定、满足生产要求的主体资格、生产场所、设备设施、生产过程控制和其他必备条件。4.2生产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相关政策。4.3食品原料及产品应符合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5选址及厂区环境要求5.1厂址选择应符合本区域相关产业聚集区设置的要求。5.2食品用色选花椒厂区选址及环境应符合GB14881中对选址及厂区环境的要求。5.3初级农产品色选花椒厂区选址及环境可参照食品用色选花椒厂区选址及环境的要求。产地粗加工:食品级加工:6厂房和车间6.1功能设计和布局应符合GB14881中对厂房和车间的要求。应通过相关规划设计。6.2生产车间应根据花椒色选的生产加工特点、生产过程对清洁程度的要求,划分为一般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清洁作业区,各作业区应相互分隔。6.3根据生产工艺需求,应设立必要的入料、筛选、打包等区域,并采取有效分离或分隔。根据加工贮存需求,应控制生产车间内温度、湿度、通风及粉尘噪音等条件,防止微生物繁殖。6.4废弃物暂存场所应与生产车间隔离。生产中废弃的物质应及时清理。7色选流程7.1原料经过人工或机械筛分后,除去固有杂质和外来杂质的干花椒。7.2入斗通过传送带或人工将干花椒从顶端的料仓进到色选机7.3振动(传输)通过振动给料器的振动,将干花椒沿送料分派槽(导槽)降落,顺滑道加快下降进到分选室里。7.4分选原料从图像处理控制器CCD和背景图设备间越过,在灯源的作用下,CCD接纳来源于被选原材料的生成光信号,使系统软件造成輸出数据信号,并变大解决后传送至FPGA+ARM与运算解决系统软件,随后由自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驱动喷射电磁阀动作,将其中异色颗粒吹至出料斗的废料腔内流走。好的被选干花椒再次降落至接料仓的制成品腔内排出进到制成品槽。8设施与设备8.1应具有与生产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设备设施,性能和精度满足生产要求,便于操作、清洁、维护。8.2生产车间,应安装排风系统和除尘装置。8.3根据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能力、包装形式的不同,合理布局生产设备,宜采用自动化连续生产设备。9卫生管理9.1应符合GB14881中对卫生管理的要求。9.2定期对车间和设备设施进行清洁、消毒,并做好清洁前后的清洁管理。10指标要求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11检验11.1感官检验11.1.1眼观将测试样品置于白瓷盘中,在光线良好的自然光下,目测其色泽、果形和显见外来杂质。11.1.2鼻嗅将测试样品置于广口瓶中,在空气清新的环境中,嗅辨花椒香气浓淡,有无异味。11.2总杂质测定11.2.1测定仪器天平、镊子、分离筛(孔径为0.2cm)。11.2.2操作步骤取样方法按照GB/T12729.2-2008执行。称取样品约200g,精确至100mg,在白瓷盘上用镊子拣出样品中的固有杂质和外来显见杂质,然后将样品置于分离筛中,分离至没有尘土为止,再将拣出的杂质和筛下物一起称量,记录质量(m1)。11.2.3结果计算结果计算按照公式(1)进行。12检验规则12.1应分品种、等级、批次抽样检验。12.2检验结果中有任何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10规定的某一等级指标要求时,应相应降一级。13包装、运输、贮存13.1包装将花椒装入防潮、防霉变、防走味食品密封袋中包装。包装标志按GB7718-2011规定执行。13.2运输运输过程中注意防曝晒、雨淋、潮湿,严禁与有毒、有异味的物品混装。13.3贮存将包装好的花椒,外套编织袋,缝好后进入冻库储藏(-5℃-5℃)。严禁与有毒、有异味的物品混贮,注意防鼠害。14管理制度应制定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制度:a)进货查验记录制度;b)采购管理制度;c)生产过程控制制度;d)出厂检验记录制度;15记录和文件管理应符合GB14881中对记录和文件管理的要求
4基本要求4.1运营管理单位和使用许可单位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等要求,在授权的时间和范围内规范使用“汉源花椒”品牌标识,积极维护“汉源花椒”品牌形象。4.2运营管理单位应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使用许可单位进行管理和服务。4.3使用许可单位申请使用“汉源花椒”的品牌标识,应具有完整资质且符合相关要求。5准入5.1准入主体汉源县行政区域内注册的有关行政事业单位、企业、专合社、个体工商户及其它新型经营主体等。5.2准入条件5.2.1基本条件——在“汉源花椒”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登记的保护范围内,具有合法齐全的经营资质;——在汉源县内有固定的经营场地,取得相关行政许可(食品经营许可证或“三小”备案许可证等);——近三年内,在行政监督、金融、财税等各部门无不良诚信记录,包括且不限于未发生质量、安全、环境污染、公共卫生等事故或重大质量投诉经查证属实。5.2.2优势条件满足下列条件中1项及以上,可优先从快办理准入:——产品认证PEOP、绿色、有机等,并在有效期内;——获得“天府名品”等市级以上质量奖项或称号;——企业获得HACCP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AP认证等;——获得有效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具备“汉源花椒”相关产品出口资质。5.3准入资料5.3.1申请使用“汉源花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标识的,应按照《汉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汉源花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汉府办发〔2020〕33号)》第十条递交相关资料。5.3.2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识的,应按照《地理标志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8号)第四章第二十条递交相关资料。5.3.3申请使用“汉源双椒”城市IP形象品牌标识的,应向汉源县盛祥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提交授权申请书和营业执照复印件。5.4准入审核5.4.1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审核5.4.1.1汉源县花椒协会负责对“汉源花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准入审核工作。5.4.1.2汉源县花椒协会按照《汉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汉源花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汉府办发〔2020〕33号)》要求,对申请资料、生产地点等内容进行受理、核准。5.4.1.3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签发许可使用证并收取使用管理费;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应及时退回申请材料并告知原因。5.4.2地理标志专用标识审核5.4.2.1汉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具体负责地理标志专用标识的准入审核工作。5.4.2.2汉源县市场监督管理按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第354号公告)要求,对申请材料进行受理和初审。5.4.2.3经四川省知识产权局核准、公告、备案后,申请人可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识。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汉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有义务及时告知具体原因。5.4.3汉源双椒城市IP形象审核5.4.3.1由汉源县盛祥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具体负责“汉源双椒”城市IP形象品牌标识的准入审核工作。5.4.3.2汉源县盛祥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对申请材料进行受理、核准。5.4.3.3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登记后,申请人可使用“汉源双椒”城市IP形象品牌标识;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汉源县盛祥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有义务告知具体原因。6退出6.1自主退出使用许可单位登记主体消亡或其它原因,视为自动放弃“汉源花椒”品牌标识的使用权。6.2强制退出运营管理单位发现使用许可单位有以下情形之一,可取消其“汉源花椒”品牌标识的使用权,并纳入“黑名单”处理,3年内不再接受申请使用:——被实施行政处罚的、产品抽检质量不合格等,严重影响“汉源花椒”品牌声誉;——使用“汉源花椒”品牌标识的产品,被消费者有效投诉3次以上;——擅自改变使用规则,不按规定使用“汉源花椒”品牌标识;——授权有效期届满,未在规定时间提出申请;——其它严重影响“汉源花椒”品牌声誉的行为。7使用7.1使用期限——“汉源花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标识的许可使用期限为3年,到期前需继续使用,应在届满前6个月内向汉源县花椒协会提出申请,并提供近一年产品的质量检测报告,经核准后则续签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识的许可使用期限为长期有效;——“汉源双椒”城市IP形象品牌标识的许可使用期限为1年,到期前需继续使用,应在届满前3个月内向汉源县盛祥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提出申请,经备案成功后继续使用。7.2使用范围使用许可单位在授权期内正确使用“汉源花椒”品牌标识,不应擅自改变授权范围和侵犯其它运营管理单位的使用权。7.3使用方式使用许可单位应按照要求使用“汉源花椒”品牌标识,不应自行分拆或改变标识的文字、图案、颜色、组合、比例等。同时使用多个品牌或商标的,宜将“汉源花椒”品牌标识列于首要位置。8监督8.1行业自律许可使用单位应积极参与到监管和消费维权的各个领域,规范“汉源花椒”品牌标识使用行为,自觉维护“汉源花椒”品牌形象。8.2监督检查运营管理单位应不定期对使用许可单位的产品质量、标志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抽查,确保产品品质优良、标识正确使用,确保“汉源花椒”品牌标识正确有效使用。8.3社会公开运营管理单位每年定期向社会公开公示使用许可单位名单、授权内容、授权时间等信息。8.4投诉处理8.4.1许可使用单位发现侵犯使用、超权使用或其它有损“汉源花椒”品牌形象对其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可请求运营管理单位进行处理。8.4.2许可使用单位在使用“汉源花椒”品牌标识过程中,被消费者或其它第三方投诉,对“汉源花椒”品牌造成损害的,应请求运营管理单位进行处理。8.4.3运营管理单位应确保对消费者因使用“汉源花椒”品牌产品或服务的投诉得到及时、准确合理的解决。9品牌提升9.1动态改进9.1.1绩效管理各运营管理单位间应加强合作,持续改进“汉源花椒”品牌标识管理工作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提升品牌管理工作效能。9.1.2品牌分析和评价应组织实施品牌分析和评价,确定是否存在改进的需求或机遇,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9.1.3创新工作运营管理单位应引入创新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宣传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许可使用单位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改进生产工艺、提升检测手段、开展联合创新、吸引人才等手段提升创新能力。9.1.4产品质量鼓励许可使用单位围绕汉源县花椒产品的关键质量特性要求,组织制定相关标准,统一同类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区域产业整体质量水平。9.1.5加强宣传许可使用单位加强品牌核心价值宣传,挖掘区域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等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汉源花椒品牌文化内涵,结合时代特点,使品牌文化融入时代元素,不断更新迭代。9.2纠正措施运营管理单位应对未达到要求或未实现预期目标的现象采取纠正措施,包含不限于以下措施:——消除这些现象的不良影响或防止其继续产生不良影响;——根据现象的严重性及其影响程度,采取适宜的纠正措施,防止类似现象再次发生;——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3术语及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青花椒芸香科花椒属植物(ZanthoxylumschinifoliumSieb.etZucc)的果实,呈青绿至灰绿色。3.2江津花椒江津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生产的青花椒。3.3闭眼青花椒果皮未裂开或未完全开裂,椒籽不能自然脱出的青花椒。3.4开口青花椒采摘后,经晾晒、烘烤等干制处理,种子已完全自然脱出,果壳呈开口状的青花椒。3.5烘烤青花椒指通过机械或烤房烘烤干燥的青花椒。3.6带枝烘烤青花椒花椒带枝采收烘烤干燥的青花椒。3.7固有杂质源自青花椒植物的杂质(包括果穗梗、椒叶、花椒籽和花椒脱落物)。3.8外来杂质源自青花椒植物以外的所有物质(杂物和尘土等)。3.9霉粒青花椒受霉菌侵染变色、霉变的青花椒。3.10黑粒青花椒果色变黑,并未受霉菌侵染、未变质的青花椒。3.11染色青花椒经染色处理的青花椒。3.12过油青花椒提取了花椒油素或经过油炸后的青花椒。3.13碱椒鲜青花椒经碱液处理后、干燥的青花椒。3.14盐椒经盐处理后的青花椒。3.15异色青花椒色泽与同等级的青花椒显著不同的青花椒。3.16劣质青花椒过油椒、碱椒、盐椒、炒椒和棒椒。3.17鲜花椒采摘后经摘除鲜叶、未经脱水处理的花椒。3.18鲜毛椒带有部分鲜叶、果柄、刺等的鲜花椒。3.19鲜净椒采摘后去除鲜叶、果柄、刺等的鲜花椒。4质量要求4.1感官指标江津花椒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4.2理化指标江津花椒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4.3卫生指标按GB2762、GB2763的规定执行。5检测方法5.1取样按GB/T12729.2的规定进行。5.2试样的制备取适量样品,在白瓷盘上用镊子拣去全部杂质,然后将样品置于分离筛中,分离至不含杂质为止,再按GB/T12729.3的要求制备分析用粉末试样。5.3感官检验5.3.1色泽将100g样品置于白瓷盘中,在良好的自然光下,目测花椒色泽、果形、有无霉粒椒、杂色椒和外来杂质。5.3.2外观干青花椒外观油腺突出,呈自然开口状态。鲜花椒成熟度可根据色泽、外观、滋味、气味等进行判定。六成熟为鲜绿色、具有香味和麻味、花椒表皮油腺自然看见、剥开椒皮种子成黑色;七成熟为深绿色、花椒表皮油腺突出、剥开椒皮种子呈深黑色;八成熟为青绿色、花椒表皮油腺突出、种仁形成;九成熟为花椒表皮由青色转为黄红色;完全成熟的花椒表皮由黄色变成淡红色。5.3.3滋味随机在试样中取出1粒到2粒花椒,放入口中嚼烂,品尝其麻味强弱、持续时间。5.3.4气味将50g样品置于广口瓶中,在空气清新的环境中,嗅辨其香气浓淡、有无异味。5.4理化检测5.4.1开口率检测取50g样品,均匀分样,除去杂质和不完善粒后,用镊子对样品进行计数,总粒数记为G,其中开口椒和闭眼椒粒数分别记为G1和G2,开口椒和闭眼椒粒数之和与样品粒数精确至5粒,平行计数两次以上,取数粒结果误差值小于5的两个数之和作为平均值,结果误差为0.1~0.9之间,开口椒和闭眼椒的比例分别按式(1)、式(2)计算。5.4.2固有杂质和外来杂质的测定固有杂质和外来杂质按T/CQAAS04-2023的规定进行。5.4.3水分、挥发油、酰胺、总灰分、总砷及无机砷、有机磷农残和铅、镉含量的测定水分按GB5009.3的规定进行。挥发油按T/CQAAS008-2023的规定进行。酰胺按T/CQAAS007-2023的规定进行。总灰分按GB5009.4的规定进行。总砷及无机砷按GB/T5009.11-2014的规定进行。铅含量按GB/T5009.12-2017的规定进行。镉含量按GB5009.15-2023的规定进行。总汞按GB5009.17-2021的规定进行有机磷农残按GB/T5009.20的规定进行。5.5检验规则应分别按批次抽样检验,从事江津花椒加工的企业和个人出厂检验如无合同约定的按GB/T15691的要求检验,从事市场大宗青花椒交易如无合同约定的,理化指标中的挥发油、总灰分、总砷及无机砷、铅、镉、汞含量等可不检。检验结果中有任何一项指标不符合4.1和4.2规定的某一等级指标要求时,应相应降级。6包装、标志、贮存、运输6.1包装鲜花椒应采用透气性好的固形包装箱;小包装青花椒装入瓶、罐、铝塑复合袋或聚乙烯薄膜袋(厚度≥0.18mm)等食品包装容器中,封口后外套包装箱或装入纸箱;大包装干青花椒用内衬薄膜的麻袋或编织袋密封包装,应注意防潮、防霉变、防走味。6.2标志按GB7718的规定执行。6.3贮存贮藏室应干燥、清洁、卫生,防止阳光直晒花椒,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混贮,注意防止鼠害。干青花椒堆垛高度不超过5m,室内温度应不超过8℃;鲜花椒堆码高度不超过2m,并保持堆内透气,室内温度不超过5℃,带叶鲜花椒堆放时间不超过48h,净鲜花椒堆放时间不超过24h。6.4运输运输过程中注意防暴晒、雨淋,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混运。鲜花椒采用5℃-10℃的低温运输,在途时间不超过24h。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一批苗木同一品种在同一苗圃,使用同一批繁殖材料,采用基本相同的育苗技术培育的同龄苗木。3.2苗龄苗木的年龄,指从播种到出圃苗木的实际生长年龄。以经历1个年生长周期作为1个苗龄单位。苗龄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1个数字表示苗木在原地的年龄,第2个数字表示第1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第3个数字表示第二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数字键用短横线间隔,各数字之和为苗木的年龄,称几年生,如:1-0表示1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2-0表示2年生播种苗,未经移植。2-2表示4年生移植苗,移植一次,移植后继续培育两年。2-2-2表示6年生移植苗,移植两次,每次移植后各培育两年。0.2-0.8表示1年生移植苗,移植一次,十分之二年生长周期移植后培育十分之八年生长周期。3.3地径苗木地际直径,即实生苗、扦插苗为苗干基部土痕处的粗度;嫁接苗为嫁接口以上正常粗度处的直径。3.4苗高地径至顶芽基部的苗干长度。3.5根系长度和根幅起苗修根后应保留的根系长度和根幅。3.6实生苗用种子繁育的苗木。生产上只能使用优良杂交组合子代或优良家系种子繁育的苗木。3.7嫁接苗使用优良无性系穗条为接穗,采用嫁接方式繁育的苗木。3.8容器苗采用优良家系种子直接播种,或把通过嫁接、组培等繁殖方式培育的无性系良种苗移植在容器中培养出来的花椒良种苗木。4分级要求4.1苗木等级见附录A。4.2合格苗木以综合控制条件、根系、地径和苗高确定。4.3综合控制条件达不到要求的为不合格苗木,达到要求的以根系、地径和苗高三项指标分级。4.4综合控制条件为:无检疫对象病虫害,苗干通直、色泽正常、健壮、充分木质化。无机械损伤。4.5合格苗分I、II两个等级,首先看根系指标,以根系所达到的级别确定苗木级别,在根系达到要求后按地径和苗高指标分级,在苗高、地径不属于同一等级时,以地径所属级别为准,如根系达不到要求则为不合格苗。4.6苗木分级须在庇荫背风处,分级后要做好等级标志。5检测方法5.1检验苗木病虫害限在苗圃中进行。5.2起苗后苗木质量检测要在同一批苗木内进行,采用随机抽样法。取样方法按照GB6000执行,见表1。5.3直接取样。5.4根系长度用钢卷尺或者直尺测量,从地径处量至根端,读数精确到1cm。5.5侧根数:目测,计数。大于5cm长的I级侧根数是统计从主根上长出的长度在5cm以上的侧根条数。5.6地径用游标卡尺测量,如果测量的部位呈膨大或干形不圆,则测量其上部苗干起始正常出,读书精确到0.05cm。5.7苗高用钢卷尺或者直尺测量,至地径沿苗干至顶芽基部,读数精确到1cm。5.8检疫:按GB15569-2009执行。5.9每批苗木抽样检疫时对不合格等级标准的苗木各项目进行记录,如果一株苗木存在任何一种缺陷,按一株不合格品计算,计算不合格百分率。6检验规则6.1苗木检测工作应在避风阴凉处进行。6.2同一批苗木中低于该等级的苗木比例不应超过5%,超过5%的应重新分级。6.3商品苗木应附苗木质量检验证书,格式见附录A。6.4商品苗木应检疫。7包装、标志及运输7.1包装容器苗采用竹筐或塑料筐等包装。7.2标志商品苗木应附标签,格式见附录C。7.3运输苗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长时间堆积重压、风吹日晒及冻害,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花椒复合调味料的术语和定义、要求(含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贮存、运输、贮存及保质期。本文件适用于花椒复合调味料生产、检验和贮存。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317白砂糖GB27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GB27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478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5009.2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500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5009.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15691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3T/TSSP040—2023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T30382辣椒GB/T30391花椒GB306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0号(2023)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香辛料以花椒、八角、胡椒、孜然、辣椒等香辛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原料,经粉碎或不粉碎、混匀、包装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固态调味料。3.2复合型固态调味料以花椒、八角、辣椒等香辛料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为原料,经粉碎或提取等工艺制备后,添加食用盐、味精、白砂糖、食品用香精等中的部分或全部为辅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经粉碎或不粉碎、混匀、包装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固态调味料。4分类产品按食用方法分为即食类和非即食类。5技术要求5.1原辅料要求5.1.1花椒应符合GB/T30391的规定5.1.2八角、胡椒、孜然应符合GB/T15691的规定。5.1.3辣椒符合GB/T30382的规定。5.1.4食用盐应符合GB2721的规定。5.1.5味精应符合GB2720的规定。T/TSSP040—202355.1.6白砂糖应符合GB/T317的规定。5.1.7食品用香精应符合GB30616的规定。5.1.8食品添加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5.1.9其他原辅料应无霉变、无污染、无变质、无异味,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5.2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感官要求项目要求检验方法香辛料复合型固态调味料色泽具有不同品种香辛料调味料应有的色泽具有不同品种原料和辅料混合加工后特有的色泽将适量样品搅拌均匀后置于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组织状态、杂质,嗅其气味,品其滋味气味和滋味具有不同品种香辛料特有的香气和滋味,无异味具有不同品种复合型固态调味料特有的香气和滋味,无异味组织状态粉状、颗粒、块状杂质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5.3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理化指标项目指标检验方法香辛料复合型固态调味料水分/(g/100g)≤14.0GB5009.3总灰分/(g/100g)≤10.0---GB5009.4酸不溶性灰分/(g/100g)≤5.0---GB5009.4食用盐(以NaCl计)a/(g/100g)---≤30.0GB5009.44氨基酸态氮/(g/100g)---≥0.3GB5009.235铅(以Pb计)/(mg/kg)≤1.4(2.9)b≤0.9GB5009.12无机砷(以As计)c/(mg/kg)---≤0.1GB5009.11a与1.00m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c(AgNO3)=1.000mol/L]相当的氯化钠的质量为0.0585,单位为克(g);b括号内限量值适用于花椒、桂皮(肉桂)、多种香辛料混合的香辛料;c对于制定无机砷限量的食品可先测定其总砷,当总砷含量不超过无机砷限量值时,可判定符合限量要求而不必测定无机砷。否则,需测定无机砷含量再作判定。T/TSSP040—20235.4微生物指标即食类产品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微生物指标项目采样方案a及限量检验方法ncmM菌落总数/(CFU/g)5210000100000GB4789.2大肠菌群/(CFU/g)5210100GB4789.3平板计数法沙门氏菌/(/25g)500-GB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CFU/g)511001000GB4789.10a样品的采样和处理按GB4789.1执行;5.5其他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2762的规定。5.6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B2761的规定。5.7食品添加剂应符合GB2760的规定。5.8净含量预包装食品的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按JJF1070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5.9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应符合GB14881的规定。6检验规则6.1组批以同一原料、同一配方、同一班次加工的产品为一批。6.2抽样从同批次产品随机抽取12个包装袋(瓶),分为2份,2/3作为检验样品,1/3作为备检样品。6.3出厂检验6.3.1每批产品经出厂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T/TSSP040—20236.3.2出厂检验项目:香辛料为净含量、感官、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复合型固态调味料为净含量、感官、水分、食用盐、氨基酸态氮、菌落总数、大肠菌群。6.4型式检验型式检验为本文件中5.2-5.8的全部项目。正常生产时,每半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试制投产前;b)原料来源、设备发生变化;c)连续停产3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e)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出要求时。6.5判定规则当检验项目均符合本文件规定时,判定该批产品合格。当出现不符合本文件规定的他项目时,应对用留样或从同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结果判定应以复验结果为准。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时,即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且不得进行复检。7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保质期7.1标签、标志7.1.1预包装产品食品标签应符合GB7718的规定;预包装产品食品营养标签应符合GB28050的规定。7.1.2非即食类固态调味料食品标签应标识食用方法。7.2包装包装容器应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和有关规定,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包装封口应严密,无泄漏,无破损,不得使用有毒、有害、有污染的容器盛装产品。产品外包装应符合GB/T6543的规定。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7.3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干燥,注意防尘、防蝇、防污染等,避免日晒、雨淋等。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或影响产品质量的物品混装、混运。7.4贮存产品应贮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清洁卫生的场所,有避光、防潮、防虫害等措施,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腐蚀的物品同处贮存,离地离墙存放。7.5保质期7T/TSSP040—2023在符合规定的贮运条件、包装完整、未经开启封口的情况下,保质期为12个月。
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花椒原料麻素的快速检测。本文件适用于花椒产地、采购、加工企业花椒原料质量控制麻素快速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12729.2香辛料和调味品取样方法GB/T12729.3香辛料和调味品分析用粉末试样的制备GB/T30391花椒3术语与定义3.1花椒花椒属青花椒(ZanthoxylumschinifoliumSieb.etZucc.)、竹叶花椒(Z.armatumDC.)和花椒(Z.bungeanumMaxim.)的果皮。3.2花椒原料包括GB/T30391中所指的干花椒、鲜花椒、花椒粉、过油椒和闭眼椒。3.3花椒麻素花椒呈麻味的主要成分,主要由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羟基-γ-山椒素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酰胺。4原理1T/TSSP043—2023试样中的花椒麻素成分经甲醇提取后,在270nm波长具有最大吸收,吸光度与提取液中花椒麻素的含量存在正相关性,不同类型样品的萃取液在270nm的吸收系数不同,通过吸光度折算吸收系数法对样品中的花椒麻素总量进行测定。5试剂材料与仪器设备5.1试剂材料5.1.1甲醇:色谱纯。5.1.2微孔滤膜:孔径为0.45μm有机相滤膜。5.2仪器与设备5.2.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配石英比色皿和氘灯)5.2.2分析天平,感量0.0001g。5.2.3万能粉碎机,转速≥10000rpm5.2.4超声清洗器,超声功率240W。6样品处理准确称取样品约1g(精确到0.0001g),置于100ml具塞三角瓶中;向三角瓶中加入45ml的甲醇(分析纯)溶液;将瓶口封好的三角瓶放至水温50℃的超声波发生器中超声提取30min;提取完成后,迅速使用滤膜(0.45μm)进行过滤,待测。注意:超声完成到进行测定之间的时间尽量控制在20min内完成,否则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较大误差。7测定将样品液置于1cm比色皿中,以甲醇为参比,测定270nm处的吸光度,吸光度超出仪器测定范围的样品液应用甲醇稀释后测定。8结果计算在270nm下测定溶液吸光度A(以溶剂甲醇为空白)按照(1)公式计算,得出红花椒样品中麻素的含量M(单位mg/g);按照(2)公式计算,得出青花椒样品中麻素的含量M(单位mg/g);2T/TSSP043—20233?=112.3110?0+317.220?(1)?=1402.1030?0+?0.32(2)式中:A—待测液在270nm处的吸光值;m—样品质量(g)。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的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对同一样品独立进行测试,取重复性条件下绝对差值不大于算术平均值5%的3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