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态网格划分技术规范划分原则:基于气象突变敏感度(云层移动速度>10m/s)触发网格自适应重组;网格面积动态范围:城市密集区≤5km2,农村地区≤15km2。算法要求:采用改进的DBSCAN聚类算法,定义气象相似度阈值(温差≤2℃、辐照度偏差≤50W/m2);网格合并/分裂条件:当网格内光伏出力波动率>20%且持续30分钟,启动网格重组。2.时空耦合建模技术规范时序建模:使用Transformer架构,定义注意力头数≥4、历史序列长度≥24小时;时间分辨率:超短期预测≤15分钟,短期预测≤1小时。空间建模:采用图卷积网络(GCN),定义邻接矩阵权重计算规则;跨网格关联度阈值:空间相关性系数≥0.6的网格需强制建立连接。3.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要求数据类别:气象数据:卫星云图、地面气象站;设备数据:逆变器运行参数(有功功率、温度,上传频率);地理数据:经纬度坐标误差≤10米,遮挡物阴影映射精度≥90%。模态对齐方法:时间对齐:以北斗授时信号为基准;空间对齐:采用双线性插值法将气象数据匹配至动态网格中心点。4.预测精度验证标准常规场景:晴天/多云天气:RMSE≤8%,MAE≤5%;阴雨天气:RMSE≤12%,MAE≤8%。极端天气:台风/暴雪:RMSE≤15%,且预测结果需在30分钟内收敛至误差阈值内;测试要求:使用历史极端事件数据集验证鲁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