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油茶鲜籽制油加工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及保质期。本文件适用于油茶鲜籽油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4806.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玻璃制品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油茶鲜籽油茶果采收后直接脱壳制取的油茶籽。4技术要求4.1工艺流程油茶果采收后在3~5小时完成预处理、压榨制油、净化等工序,工艺流程如图1。T/TSSP046—2023图1油茶鲜籽压榨制油工艺流程4.2机械脱果壳采用剥壳装置脱去油茶果外壳,并通过多级筛选分离油茶籽和果壳,使壳中含籽率小于1%。4.3水洗采用自来水喷淋方式清洗油茶籽1~2次。4.4粗破碎采用机械装置破碎油茶籽,将油茶籽仁和籽壳破碎成大颗粒(2~3瓣)。4.5一次烘干采用多层平板烘干机干燥油茶籽仁和籽壳,温度100~120℃,利用刮板翻动物料,使含水量降至15%左右。4.6风选除杂采用风选法除去碎屑物料。4.7二次烘干采用多层平板烘干机再次干燥油茶籽仁和籽壳,温度80~100℃,利用刮板翻动物料,使含水量降至5%左右。2T/TSSP046—20234.8压榨制油将油茶籽仁和籽壳输送至制油设备,通过物理压榨方式制取油茶籽油。4.9粗滤采用板框过滤机或其他分离设备除去毛油中的大颗粒杂质。4.10冷提采用冷提工艺(5~10℃)进一步纯化油茶籽油。4.11精滤油茶籽油在板框过滤机中进一步精滤获得成品油茶籽油。4.12生产加工卫生要求符合GB14881规定。5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及保质期5.1标签产品标签符合GB7718,营养标签应符合GB28050,应在包装或随行文件上标识加工工艺(如压榨法)。5.2包装产品内包装使用玻璃材质时,符合GB4806.5规定,使用塑料材质时,符合GB4806.7的规定;产品外包装采用瓦楞纸箱时,符合GB/T6543规定。产品包装储运图示标志符合GB/T191。5.3运输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装卸时轻放轻卸,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5.4贮存产品应贮存于清洁、防潮、通风、干燥、无异味的库房中,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物品混贮,必要时低温保存。5.5保质期符合上述规定条件下,自生产之日起产品未启封保质期为18个月。
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起草制定《株洲油茶生产全程质量管理技术规程》,标准要素包括株洲油茶生产相关的术语和定义,株洲油茶产地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系统、空气环境、土壤环境以及水环境)、良种生产(良种来源与应用、采穗圃营建与穗条生产、苗圃营建与苗木培育)、生态工程造林(造林地选择、基地规划设计、经营模式、林地整理、植苗造林、造林质量)、生态化抚育管理(幼林和成林抚育、林下复合经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采摘与采后处理、丰产林质量要求)、低产林生态化改造(低产林界定、分类改造方案、更新改造技术、抚育改造技术、品种改造技术、低产林改造生态化技术和低产林改造机械化技术)、产品绿色加工(加工原料、茶油加工工艺、株洲茶油标准、茶油品质控制)等技术和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