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种以认知功能受损为核心症状的综合征。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痴呆和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患病人数为5384万。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尚无治疗痴呆的有效药物,不及时干预将导致病情发展加快,在病程中后期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015年,仅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AD)所导致的社会经济负担总额就达到1677.4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我国AD经济负担将达5074.9万亿美元。建立中国老年认知障碍风险评估标准,对积极预防老年痴呆,减轻社会经济负担,贯彻落实健康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意义重大。首先,根据以往的流行病学研究寻找老年认知障碍的潜在风险因素,其中包括:基本人口学变量(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遗传学因素(是否携带APOEε4)、被试的生活习惯(吸烟、喝酒、饮茶)、身体健康状况(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心脏疾病、脑梗塞史以及痴呆家族史等)、锻炼活动、休闲活动、认知主诉、客观认知测验(综合认知功能和记忆表现)。然后,在中国老年人群队列中验证上述因素预测老年认知障碍的有效性。最终,将人口学变量、遗传学因素、认知主诉以及客观认知状况(综合认知功能和记忆表现)确定为中国老年认知障碍风险的预测因素,据此建立模型并制定中国老年认知障碍风险评估标准。本标准在评估老年认知障碍风险上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养老机构等单位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