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细信息 去购物车结算

【团体标准】 早春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5-19
  • T/LQHS 002-2023
  • 现行
  • 定价: 无文本 / 折扣价: 0
  • 在线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在线看70000余条国内标准,赠送文本下载次数,单本最低仅合13.3元!还可享标准出版进度查询、定制跟踪推送、标准查新等超多特权!   查看详情>>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

适用范围:

早春甘薯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确立了早春甘薯栽培技术流程,规定了栽培方式、品种选择、地块选择、整地施肥、种苗选择、种苗处理、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阶段的操作步骤及要求,描述了早春甘薯栽培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追溯记录。本文件适用于石家庄地区早春甘薯双膜覆盖生产的技术指导和培训。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3735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NY884—2012生物有机肥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106含腐殖酸水溶肥料NY/T3536—2020甘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技术流程图早春甘薯栽培技术流程图如图1所示。图1早春甘薯栽培技术流程图5生产技术栽培方式地膜加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品种选择选择优质、高产稳产、薯形好、商品率高、口感好、适应性广的优良早熟品种,如龙薯九号、心香、烟薯25、普薯32等。地块选择选择耕层深厚、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地块,且三年内未种植过薯类作物。整地施肥5.4.1深耕施肥入冬前深耕25cm~40cm晾垡。整地前亩沟施氮磷钾比例为10:10:20的硫酸钾型甘薯专用肥40kg~50kg,有效活菌数大于2亿/克的生物有机肥20kg~30kg。生物有机肥质量符合NY884—2012中第4章的规定,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5.4.2起垄覆膜采用一体机完成起垄、铺滴灌带、覆膜,垄高25cm~30cm,垄面宽40cm~50cm,垄距145cm~155cm,详见图2。地膜选用符合GB13735要求的白膜或黑白复合地膜。单位为厘米图2起垄示意图种苗选择选用茎蔓粗壮、叶片肥厚、无气生根、无病虫害,带有4个~6个叶节的健壮商品苗。种苗处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基部6cm~10cm,时长10min~15min。定植5.7.1定植时间3月25日~4月10日,不晚于4月15日。5.7.2定植密度每亩4000~4500株。5.7.3定植方法采用斜插或平插“之”字定植,地上留2片或3片展开叶;压实土壤,扣小拱棚,棚膜选用厚度0.1mm的聚乙烯塑料膜。田间管理5.8.1温度管理拱棚内温度高于35℃时及时通风;随着温度提升加大通风量,晚霜过后撤去拱棚。5.8.2水肥管理定植后浇灌定植水,至秧苗周围浸湿10cm~15cm。视土壤墒情20d~30d时浇一次透水。块根膨大期,随水追施腐殖酸类水溶肥,喷施两次0.2%~0.3%磷酸二氢钾+0.2%~0.4%尿素叶面肥,间隔5d~7d。水溶肥质量符合NY/T1106的要求。5.8.3及时控旺甘薯蔓长35cm~45cm时,及时控旺。病虫害防治5.9.1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达到经济安全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的目的。9.9.2防治方法按照NY/T3536—2020第5章执行。收获7月下旬至8月上旬收获,及时回收残膜。6追溯记录应建立田间生产档案,记录主要农事操作和农药、肥料投入品的使用情况。档案记录内容见表1。表1田间操作档案记录表日期田间作业农药、肥料投入农药肥料农药名称亩使用量稀释倍数防治对象施药人肥料名称氮磷钾含量亩使用量施肥人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T/LQHS 002-2023

  • 标准名称:

    早春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 英文名称: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23-11-01
  • 实施日期:

    2023-12-01
  • 出版语种: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65.020.01
  • 中标分类号:

关联标准

  • 替代以下标准:

  • 被以下标准替代:

  • 引用标准:

  • 采用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 字数:

  • 开本: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张星、张燕、常震、李秀敏、杜永华、张立娇、彭发智、张敬国、何亚飞、常吉武
  • 起草单位:

    河北启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石家庄市鹿泉区红薯协会、石家庄市鹿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归口单位:

    石家庄市鹿泉区红薯协会
  • 提出部门:

    石家庄市鹿泉区红薯协会
  • 发布部门:

    石家庄市鹿泉区红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