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细信息 去购物车结算

【团体标准】 生物多样性监测信息化技术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4-23
  • T/LYCY 3075-2024
  • 现行
  • 定价: 无文本 / 折扣价: 0
  • 在线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在线看70000余条国内标准,赠送文本下载次数,单本最低仅合13.3元!还可享标准出版进度查询、定制跟踪推送、标准查新等超多特权!   查看详情>>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

适用范围:

4总体架构5监测指标体系5.1生态系统5.2野生植物5.3野生动物5.4其他6数据采集6.1采集调查区划采集调查区划应符合GB/T37364.2的规定。6.2采集方式采集方式包括历史资料收集、物联感知监测、人工调查监测等。本标准主要包括物联感知设备要求。6.3物联感知设备要求6.4数据要求7数据传输7.1数据传输方式数据传输方式应包括网络专线、物联网卡、自组网、卫星通信等。7.2数据传输要求8数据存储8.1数据类型应符合下列要求:a)结构化数据类型:包括字符串、证书、浮点数、定点数、二进制数、日期与时间类型、布尔型数据;b)非结构化数据类型:包括所有格式的文档,各种文本、报表、图片、音频、视频等。8.2存储要求8.3数据入库8.4数据备份应符合下列要求:a)视频数据、音频数据、监测结果数据保存时间最低标准分别为30天、3个月、5年;b)各类数据在保存时间内,至少备份一份。9数据分析9.1基本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1)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判别,例如提取音视频文件中物种种类及数量的识别结果;2)与历史同期数据进行对比,展现数据变化规律,如不同月份或不同年份的数据;3)将不同区域、监测站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4)关键评价指标的估算;5)对未来趋势的预测。9.2分析指标应包括但不限于:a)生态系统: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总初级生产力;b)野生动植物:物种种类总量、单个物种个体数量、濒危物种个体数量、同比增长率;c)栖息地环境:生态环境状态指数、生境指数、人为干扰强度;d)生物多样性评价:符合HJ623、LY/T1814的规定。9.3分析技术应包括但不限于:a)数据清理与整合:消除噪声和异常值;b)数据挖掘:数据关联性、规律,如分析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子;c)可视化展示:虚拟现实、自动化图表,如预警阈值设置与预警提醒、关键拐点进行自动化图表展示、空间分布基于虚拟引擎进行3D建模仿真展示;d)预测与仿真: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在关键影响因子的控制下可模拟未来5~50年的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标的趋势变化。9.4分析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a)定期报告:以一定时间作为周期的报告,如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和年报等,及时发现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相应的生物多样性预警提示和对策建议;b)专题报告:对特定区域特定事件的报告,如重大自然灾害和人为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等。9.5分析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a)支持运行深度学习算法;b)支持直连前端感知设备进行边缘或后台计算;c)支持物种的目标检测、物种种类的识别和数量统计;d)支持多物种及多影响因子混合模型用于计算模拟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与数量变化趋势。10数据应用10.1业务应用应包括但不限于:a)实时音视频点播,并进行云台操控;b)实时查看识别结果;c)查询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点位、运行状态等信息;d)监测数据的可视化展示;e)监测报告的生成。10.2共享与发布应符合下列要求:a)由数据管理部门确定数据的保密等级和共享对象;b)将授权共享的数据以数据接口等形式进行共享;c)将授权发布的数据以文字报告、大屏展示或网站发布等形式进行发布。11信息安全体系信息化安全,按GB/T22239的规定执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T/LYCY 3075-2024

  • 标准名称:

    生物多样性监测信息化技术规范

  • 英文名称: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iodiversity monitoring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24-12-16
  • 实施日期:

    2024-12-31
  • 出版语种: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65.020.01
  • 中标分类号:

    B60

关联标准

  • 替代以下标准:

  • 被以下标准替代:

  • 引用标准:

  • 采用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 字数:

  • 开本: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王英杰、曹广智、王亮、丁旭东、卢威、杨阳、程东、李灯、雷佳琳、韩鹏、周鑫、高阳辉、张临春、贺森耀、党桥桥、刘伟、毛杰冠、吴文广、姚玲、李学凯、林虹宇
  • 起草单位: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立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百鸟数据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北京国林科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鼎星科技有限公司
  • 归口单位:

    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
  • 提出部门:

    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
  • 发布部门:

    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