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中国标准在线服务网 >>
- 全部标准分类 >>
- 团体标准 >>
- TC >>
- T/AHSF 001-2024 银缕梅育苗技术规程
开通会员免费在线看70000余条国内标准,赠送文本下载次数,单本最低仅合13.3元!还可享标准出版进度查询、定制跟踪推送、标准查新等超多特权!  
查看详情>>

适用范围:
银缕梅育苗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银缕梅(Parrotiasubaequalis)的播种育苗、扦插育苗、苗木移植、病虫害防治、苗木出圃和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银缕梅育苗和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001育苗技术规程LY/T2289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播种育苗种子采集10月中下旬,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采集成熟饱满的种子。种子处理种子采集且净种消毒后,按1︰3比例与含水量10%的干净细河沙拌匀,沙藏过冬。圃地选择圃地选择靠近水源、光照充足、交通方便的地块。要求排水良好、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湿润、肥沃、pH值5.5~6.5的砂壤土或中壤土。整地4.4.1细致整地秋冬季土壤深耕细耙,清除杂草、树根、石子等,深度30cm~40cm。4.4.2消毒施肥用硫酸亚铁50k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10kg/hm2~15kg/hm2对土壤进行消毒;施复合肥750kg/hm2~1000kg/hm2。4.4.3作床苗床规格按照GB/T6001规定执行。播种4.5.1播种时间春播,以3月初播种为宜。4.5.2播种方法以点播为主,深度1cm,株行距10cm×20cm,覆土以刚好不露出种子为宜,再加盖地膜或稻草、茅草,轻压保湿。4.5.3播种量20kg/hm2~30kg/hm2。苗期管理4.6.1间苗和补苗待出苗60%~70%时,选择晴天傍晚或阴天揭去地膜、稻草或茅草。幼苗稠密的地方应间苗,稀疏的地方应补苗,保持60株/m2~70株/m2,且分布均匀。补苗宜阴雨天进行。4.6.2遮荫6月~9月,用遮阳网及时遮荫,防止幼苗日灼。视天气情况,提前或延长遮荫期。4.6.3除草松土遵循“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及时清除杂草。每15d~20d松土一次,深度以1cm~2cm为宜。4.6.4水肥管理灌溉与排水灌溉按照“前期浇水忌大水漫灌,后期不旱不灌”的原则。具体操作如下:——适时适量浇水,保证圃地土壤疏松、湿润;——持续干旱无雨时,视旱情浇水,坚持少量多次、喷洒均匀,严重时对苗木进行漫灌;——梅雨季节或连续阴雨天气,及时排出沟内积水,防止苗木烂根。施肥施肥时间应在4月~10月间,薄肥勤施。具体步骤如下:a)4月~6月,每20d施1次稀薄的复合肥,以尿素、磷酸二氢钾、水按1.5︰1︰2000的比例配制;b)6月~8月,每40d追施一次农家肥、稻草、落叶等沤制的稀薄有机肥,并不定期浇灌比例为3‰的硫酸亚铁溶液;c)8月后,增施磷钾肥,用量为60kg/hm2~90kg/hm2。10月份停止施肥。5扦插育苗扦插设施5.1.1搭棚选在背风、向阳、土质肥沃、便于排灌、交通方便的地方建造大拱棚。在大拱棚内,按照苗床南北走向,搭建半径60cm的半圆形小拱棚。长度、宽度、高度视结构的强度、地势位置、苗床规格、管理操作方便而定。顶部覆盖塑料薄膜和遮阳网。5.1.2喷灌设施应安装能覆盖整个大棚内苗床的喷雾系统。5.1.3容器规格选用可降解、网眼状、无纺布、圆柱形容器袋,直径4cm、高8cm。5.1.4扦插苗床容器苗床苗床以南北向为宜,床面宽1m~1.2m,高于步道3cm~5cm,步道宽约50cm,上面平铺一层透水无纺布保湿材料。圃地苗床规格同5.1.4.1,底部低于地面10cm~12cm,插床四周用红砖或塑料板作围挡,中间采用细河砂做成扦插基质,将基质均铺在扦插床上,厚度12cm~15cm,不可超过围挡高度。苗床处理插床整平后,采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50%多菌灵粉剂300倍~500倍液对扦插床或基质进行消毒。然后,用塑料薄膜将苗床部位覆盖,7d~10d后即可掀开薄膜进行扦插作业。扦插时间硬枝扦插以2月上旬至3月上旬为宜;嫩枝扦插以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宜。扦插技术5.3.1插穗制备穗条选取和时间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10年生以上的母树作为采穗母株,于阴天或晴天早晨、傍晚采集穗条。插穗制作将枝条上端平截、下端斜截。嫩枝穗条剪成6cm~8cm长,上切口离第1片叶基部1cm,保留1片~3片叶;硬枝穗条剪成8cm~10cm长,留1个~3个芽。插穗处理扦插前用0.1%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退菌特800倍液浸泡插穗15min。5.3.2扦插方法苗木扦插方法具体操作如下:——扦插时插穗基部用1‰的GGR-6或ABT1号生根粉水剂,浸5min~20min,取出晾5s即可扦插;——直插法,用竹筷在容器袋基质或圃地苗床基质上插4cm~6cm深小孔,孔深依插穗长度而定。圃地扦插株行距宜保持5cm×5cm或4cm×5cm;——将处理好的穗条插入孔内,轻压插穗基部基质,浇透水。扦插深度以插穗上端1个~3个芽体(叶片)露出基质为宜,或保持插穗在基质面以上三分之一左右;——将容器袋依次摆放在30cm×40cm的塑料托盘上,再把托盘依次摆在容器苗床床面上。苗期管理5.4.1温湿度管理温湿度管理具体操作如下:——湿度:使用大棚喷雾系统进行保湿,喷雾的次数、时间视天气情况而定,空气湿度维持在80%~95%为宜。一般每天喷水2次~3次,如气温高时每天喷3次~4次。——温度: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18℃~28℃为宜。温度过高应采取降温措施,喷水、遮荫或通风等。5.4.2遮荫管理6月~9月间,使用黑色遮阳网在大棚顶部遮荫,遮光度40%~60%,温度控制在28℃以内。5.4.3除草施肥除草参照4.6.3,施肥参照4.6.4.2。6苗木移植播种苗、扦插苗宜在1年后进行苗木移植。扦插苗移植6.1.1移植准备作床露天圃地作床,床面宽1m~1.2m,高6cm~10cm,步道宽50cm,上面平铺一层透水无纺布保湿材料。喷灌设施作床前安装喷灌系统,喷水头的数量、喷水管的布局,应能够完全覆盖整个育苗地,不留死角。容器规格购买直径12cm、高12cm的成品容器袋。基质配方基质由黄心土40%~45%、泥炭沼泽土40%~45%、农家肥10%~20%,硫酸亚铁0.1kg/m3,添加碎稻草、碎秸秆沤制。黄心土、泥炭沼泽土粉碎、过筛,除去石砾等杂物。基质制作用福尔马林加水配成100倍溶液喷洒基质,喷洒后充分混合拌和均匀堆积起来,用薄膜覆盖10d~20d使其腐熟发酵。此项工作宜在上一年冬季完成。6.1.2移植时间次年2月底树液萌动前换床移植。6.1.3移植方法剔除无根和根系发育不良的扦插苗,剪去过长的根系,连同原无纺布容器袋放入12cm×12cm的容器袋中,装满基质,轻轻压实,将容器袋依次摆放在床面上。6.1.4移植后管理使用苗木喷灌系统,移栽后立即浇透水1次,以后视天气状况,干旱时及时浇水,雨季及时排除积水。除草参照4.6.3,施肥参照4.6.4.2。播种苗、苗床扦插苗移植6.2.1作床作床参照GB/T6001之规定执行。6.2.2移植时间参照6.1.2。6.2.3移植方法移植于苗圃地,株行距20cm×20cm。6.2.4水肥管理水肥分管理具体步骤如下:a)栽后灌水,1周~2周灌水1次,直至苗木成活;遇持续高温干旱,可搭架遮荫、增加灌水次数,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注意排水,避免圃地积涝。b)苗木成活后的5月展叶间,趁雨季撒施尿素100kg/hm2~150kg/hm2;6月~8月间开沟条施复合肥2次~3次,每次200kg/hm2~300kg/hm2;若不下雨,施肥后应灌水。c)及时适时松土除草4次~5次,保持土壤疏松,促进根系深扎。7病虫害防治参见附录B。8苗木出圃起苗8.1.1起苗时间应在苗木休眠期起苗。8.1.2起苗准备圃地苗木起苗前1周,根据土壤墒情浇水1次。8.1.3起苗方法容器袋土应随苗起走,切断穿出容器袋的主根,不能硬拔,防止撕破容器袋;圃地苗木应深起,保持根系完整,不折断苗干。分级参见附录A。包装按照GB/T6001之规定执行。运输8.4.1裸根苗用草包或编织袋将苗木打包成50株1捆,保持根部湿润,捆好后挂标签,露出苗木顶部,装车运输。8.4.2容器苗本地栽植的苗木,可用塑料袋包装,装运数量视苗株大小而定,做到随栽植随起运,以保证苗木的质量;长途运输的苗木,将容器苗放入苗木筐(袋、箱)中,装车运输。9档案管理按照LY/T2289要求执行。
- 其它标准
- 推荐标准
- CBWQA/T 0001-2013 自动定压补水真空脱气机组
- CBWQA/T 0002-2013 螺旋空气分离器
- CMMA/T 1-2015 镁质胶凝材料制品用硫酸镁
- CQJTG/T E02-2021 重庆市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
- CQJTG/T E03-2021 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CQJTZ/T A05-2024 公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
- JZ/T 1-2015 全屋定制家居产品
- T/CIDA 0012-2022 引黄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 T/CIE 053-2018 X射线脉冲星导航探测器地面试验系统技术要求
- T/CIE 055-2018 X射线脉冲星导航探测器试验安装技术要求
- T/CIE 115-2021 电子元器件失效机理、模式及影响分析(FMMEA)通用方法和程序
- T/CIE 117-2021 MEMS器件机械冲击试验方法
- T/CIE 119-2021 半导体器件大气中子单粒子效应试验方法与程序
- T/CIE 120-2021 半导体集成电路硬件木马检测方法
- T/CIE 121-2021 逆导型IGBT的热阻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