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细信息 去购物车结算

【团体标准】 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技术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9-18
  • T/AFFI 060-2025
  • 现行
  • 定价: 0元 / 折扣价: 0
  • 在线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在线看70000余条国内标准,赠送文本下载次数,单本最低仅合13.3元!还可享标准出版进度查询、定制跟踪推送、标准查新等超多特权!   查看详情>>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

适用范围:

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阿克苏地区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技术参数及实施规范。本规程适用于阿克苏地区设施番茄栽培技术规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440300∕T31-2006番茄设施栽培GB?8852—88番茄种植标准DB43/T1003-2015番茄春提早栽培技术规程DB63/T1517-2016?番茄封闭式无土栽培技术规范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4番茄栽培技术4.1栽培季节冬春茬:11月中旬播种,次年1月中底定植,3月下旬进入始收期。秋冬茬:7月初育苗,8月中旬定植,10月中旬进入始收期。4.2品种选择根据周边市场、消费习惯和当地气候,番茄品种选择优质、高产、抗病虫、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无限生长型品种。5育苗技术5.1育苗前的准备(1)育苗设施:根据季节不同选用温室、大棚、温床、小拱棚等育苗设施,对育苗设施进行消毒处理,创造适合幼苗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2)苗床设置:选用干净细砂为播种基质,在温室内做成宽1.2米的苗床,苗床内铺8~10厘米的细砂(10克种子需要1.5平方米砂床),用50%多菌灵500倍液+黄腐酸500倍液混合药液浇透苗床消毒后待用。5.2种子处理(1)药剂浸种:每亩用种30克左右,放入6倍于种子量的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分钟,捞出洗净。(2)温汤浸种:把上述药剂浸种后的种子,放入55℃温水中,不断搅拌,水温降至30℃,再浸种6~8小时。将上述处理后的种子洗净沥水后,用干净纱布包好,置于25~30℃温度条件下催芽,每天翻动并用30℃温水淘洗一次,使种子受热均匀,48小时个别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5.3穴盘基质育苗选择尺寸为54.9cm×27.8cm的72孔穴盘,珍珠岩和蛭石按体积比3:2配置,加入清水使其均匀混合,基质湿度为60%。为了预防苗期病害,加入5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0g/m3。叶片数4~5片,带坨移栽,在番茄定植前将基质全部浇灌润湿,土壤湿度达40%左右。6定植定植株距:春茬40厘米,秋茬45厘米定植。将苗定植在垄背8厘米处,定植时将苗坨低于地表2厘米埋土,然后浇足定植水(窄行浇水),防止幼苗失水萎蔫。定植缓苗后用75%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加黄腐酸500倍混合液灌根以预防根部病害,秋茬定植后为防高温强光照而影响幼苗成活,采取遮荫措施降温。6.1单干整枝番茄栽培过程中,植株进行调整时,只保留主干和叶片,侧枝全部打掉。6.2套种当前一茬整个番茄植株只剩下2-3穗果的时候,在距番茄植株0.3m的行距的位置,定植番茄幼苗,株距0.2m,确保定植的相邻番茄幼苗行距为1.2m。7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具体步骤番茄又名西红柿,果色火红,一般呈微扁圆球形,脐小,肉厚,味道沙甜,汁多爽口,风味佳,生食、熟食均可,还可加工成番茄酱、番茄汁;粉红番茄,果粉红色,近圆球形,脐小,果面光滑,味酸甜适度,品质较佳,黄色番茄,果桔黄色果大,圆球形,果肉厚,肉质又面又沙、生食味淡,宜熟食。番茄富含维生素A、C、B1、B2以及胡萝卜素和钙、磷、钾、镁、铁、锌、铜和碘等多种元素,还含有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纤维素。既可以熟食、生食,也可以作为加工原料,制成番茄酱、番茄汁、番茄胨、番茄罐头等,畅销国内外,被誉为“果中美味,菜中佳肴”。番茄传统栽培模式,采用双行种植,番茄植株间遮光严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番茄植株接收到的太阳光照量,影响了光合作用的有效进行。双行种植,灌溉和滴灌过后,空气湿度和地表湿度比较大,而植株密度巨大,严重影响了地表和空气湿度的蒸发,高温高湿、低温高湿为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使番茄植株病虫害发生严重,造成大面积减产和严重经济损失。传统栽培模式,需要等番茄整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完毕才能播种下一茬口,还要完成再生产的田间操作,使得植株每个栽培茬口之间间隔较长,影响周年生产安排和提前上市。番茄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但由于种植方法的不合理和不科学,导致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大大的降低,严重影响了种植户的积极性和收入。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单行种植和套种相结合的模式,不仅没有降低单位面积的植株数,还可以促进番茄提前上市,缩短栽培茬次之间的时间间隔,光照时间及光照量也大大增加,提高了果实品质,增加了经济效益。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包括如下步骤:1、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如图1所示,采用单行种植,株距0.2m,行距1.2m;如图2所示,植株留5到6穗果,打顶;图1单行种植图2番茄打顶2、秋冬茬:果实颜色转红时开始打叶,主要是为了增加植株光照利于果实成熟着色:果实颜色转红时开始打叶:如图3所示,第一穗果打叶时,果穗上面与果穗对着的叶子打掉,其它叶子不打,下面只留一片与果穗生长方向相同的叶子;如图4所示,当第一穗果收完后,即可对第二穗果进行打叶,第二穗果上面与果穗对着的叶子打掉,其它叶子不打,下面只留一片与果穗生长方向相同的叶子,以此类推完成整个打叶操作。如图5所示,当整个番茄植株只剩下2-3穗果的时候,在距番茄植株0.3m的行距的位置,定植番茄幼苗,株距0.2m,确保定植的相邻番茄幼苗行距为1.2m。图3番茄第一穗果打叶图4番茄第二穗果打叶图5番茄套种幼苗3、春茬,夏茬:采用单干整枝的植株调整方式,只需在番茄植株开始开花时,将植株底部第一穗果下面留一片叶子,其余叶子全部打掉,整个栽培过程当中以防止土传病害。4、整个栽培过程中都是单干整枝,只留主干和叶子,侧枝全部打掉。这样,整个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建立完毕。图6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采用单行种植和套种相结合的模式;单行种植不仅没有降低单位面积的植株数,还增加了植株的光照,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套种,缩短了茬与茬之间的生产时间,同比能提前60天上市,周年生产两茬半的番茄,一茬可以生产12-15吨,节约了土地,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已在一师三团、九团、十团、十一团、十二团,十四师225团,和田县、若羌县、阿克苏阿依库勒镇示范推广近10000余座日光温室,推广面积20000余亩。每亩地每年生产两茬半,每茬番茄产量为12-15吨,每亩地每年产番茄30-37.5吨,按照2021年,番茄批发价格一般在3元左右,每亩地经济效益9万-11.25万元。同比传统设施番茄每亩地经济效益5万元左右,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技术增幅在一倍以上。7.1植株管理营养液pH的最适范围为5.5~6.5,不能超过8.0;EC的范围为1.8~2.4mS/cm。温度管理定植后,气温白天保持在24~26℃,夜间15~18℃,9月底至10月初加盖棉被进行保温,春季当外界最低气温稳定在12℃时,昼夜开放顶部风口,通风换气,5月份后大通风。当侧枝长至6cm时摘去,开花时采用人工授粉用30~50mg/Kg的防落素(或番茄灵)蘸花或喷花保果,蘸花或喷花时防止将药液滴洒在叶面和茎秆上,影响枝叶的正常生长,同时进行疏花疏果,每穗留3~5果(第一穗留3个,其余留4~5个),畸型果和多余花、果及时摘去。开花坐果后及时摘除底部的2~3片老叶或病叶。7.2追溯及证实方法本标准的制定经过了多次专家评审,起草人参照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反复商讨,又返回田间反复验证调研,对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纠正与修改,使之更加严谨,增强了标准的严肃性和科学性。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前期进行了严格的试验,探究了不同水肥配比对番茄的生长、品质以及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不同的灌水量、氮肥、磷肥和钾肥4个因素。研究水肥耦合对沙培番茄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且每个因素设定5个水平,采用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并以二分之一设计,共20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见表1、表2。番茄7叶1心时定植于定植槽内。表1试验因素水平及编码因素变化区间水平及编码-1.682-1011.682灌水量(mm)87310369456543602N(kg/hm2)285902855708551049P(kg/hm2)21970219438657806K(kg/hm2)36911736973811071359表2试验设计灌水量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T11111T211-1-1T31-11-1T41-1-11T5-111-1T6-11-11T7-1-111T8-1-1-1-1T9-1.682000T101.682000T110-1.68200T1201.68200T1300-1.6820T14001.6820T15000-1.682T160001.682T170000T180000T190000T200000经过大量试验,得出适宜的水肥管理有利于沙培番茄植株的生长,过高或过低的水肥施用量均会抑制沙培番茄植株的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共提取7个主成分,各指标累计贡献率为84.105%,可代替17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其中T9处理综合评价值最大,为0.695。T9处理(即灌水量310mm,施氮量570kg/hm2,施磷量438kg/hm2,施钾量738kg/hm2)为新疆南疆地区设施番茄黄沙无土栽培种植模式中较为适宜的水肥耦合施用选择。7.3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结合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农药施用严格执行GB4285规定。7.4主要病虫害主要生理性病害是:番茄脐腐病、日灼病、侵染性病害是:番茄白粉病、番茄病毒病,根结线虫病;主要虫害是:白粉虱、潜叶蝇、蚜虫7.5防治措施7.5.1农业防治用优质抗病品种,调整作物布局,种植时注意品种搭配,合理布局,避免单一品种长期连片种植,合理套作与轮作倒茬;合理施肥,平衡施肥,及时喷施叶面肥,避免番茄植物早期衰弱。7.5.2物理防治田间悬挂信息素黄板、蓝板诱杀。并在棚室通风口和入口处设置60目以上的防虫网。定植后,每亩挂黄板、蓝板各20~50张,高度高于作物30厘米,诱杀蚜虫、白粉虱、班潜蝇、蓟马等害虫,待黄板、蓝板沾满虫后更换。7.5.3生物防治可通过释放丽蚜小蜂、瓢虫、蚜僵菌及抗生素、抗菌素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7.5.4化学防治使用农药应按照NY/T393的规定执行,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1)防治蚜虫、白粉虱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6000倍液喷雾防治(2)防治番茄早疫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600倍液喷雾防治;(3)防治灰霉病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喷雾防治;(4)防治病毒病用20%吗呱·乙酸铜800倍~1000倍液喷雾防治。7.6采收商品番茄要求表皮完好、光滑、鲜亮、洁净,无机械伤。当番茄果实表面75%转色即可采收,此时营养价值最高,是鲜食的最适时期。采收也要结合市场情况、运输条件来决定。7.6.1地面管理在番茄成熟后,及时摘除每穗果下的老叶、病叶,并将其带出室外处理,以此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附录表1设施栽培番茄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一览表病虫害种类防治措施猝倒病72.2%的普力克水剂750倍液喷雾;或用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液喷雾;或用32%的苗菌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或用60%的氟吗啉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液喷雾。早疫病52.5%异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1200倍液;或560g/L嘧菌酯·百菌清悬浮剂800倍~1000倍液;或50%异菌脲悬浮剂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叶片喷雾。灰霉病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1000倍液;或50%异菌脲悬浮剂800~1500倍液;或50%腐霉·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800倍液;或50%异菌·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液;或40%嘧霉·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液,叶面喷雾。叶霉病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8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800倍液,叶面喷雾。白粉病发病初期用25%丙环唑乳油4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1000倍液;或25%腈菌唑乳油15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倍~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1000倍液,叶面喷雾;发病较重时使用40%氟硅唑乳油4000倍~5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1500倍液;或42.4%唑醚氟酰胺3000倍液,叶面喷雾;也可使用45%百菌清烟剂熏棚。白粉虱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高氯·噻嗪酮乳油1500倍液;或10%吡丙·吡虫啉悬浮剂1500倍液;或5%氯氟苯脲乳油1000倍~2000倍液;还可用10%氰戊菊酯烟剂或10%异丙威烟剂进行熏棚。蚜虫田间发生蚜虫初期可使用10%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2000倍~4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000倍~2000倍液;或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2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以上药剂持效期较长,适于前期施用,采收期不宜使用。斑潜蝇田间成虫较多可使用3.5%氟腈·溴乳油1000倍~2000倍液;或10%溴虫腈悬浮剂1000倍液;或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叶面喷雾。地老虎地老虎1龄~3龄幼虫期,用48%地蛆灵乳油1500倍液;或20%菊·马乳油1500倍液等地表喷雾。团体标准《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技术规程》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征集2021年度自治区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告20201年第8号》要求和农业标准编制计划,塔里木大学、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阿克苏耐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疆盛世华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第一师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依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南疆无公害高效设施农业基地建设与示范”项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特派员创新团队项目“南疆番茄地瓜列当综合防治与设施番茄黄沙无土栽培”项目和兵团专利运用与产业化项目“南疆设施番茄黄沙无土栽培种植模式示范与推广”,编制《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技术规程》推荐性标准,本标准归口新疆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管理。二、编制目的、意义番茄传统栽培模式,采用双行种植,番茄植株间遮光严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番茄植株接收到的太阳光照量,影响了光合作用的有效进行。双行种植,灌溉和滴灌过后,空气湿度和地表湿度比较大,而植株密度巨大,严重影响了地表和空气湿度的蒸发,高温高湿、低温高湿为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使番茄植株病虫害发生严重,造成大面积减产和严重经济损失。传统栽培模式,需要等番茄整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完毕才能播种下一茬口,还要完成再生产的田间操作,使得植株每个栽培茬口之间间隔较长,影响周年生产安排和提前上市。番茄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但由于种植方法的不合理和不科学,导致番茄的产量和品质大大的降低,严重影响了种植户的积极性和收入。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单行种植和套种相结合的模式,不仅没有降低单位面积的植株数,还可以促进番茄提前上市,缩短栽培茬次之间的时间间隔,光照时间的光照量大大增加,提高了果实品质,增加了经济效益。三、标准制定过程1、成立起草小组为科学的制定《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技术规程》,我们认真确定标准制定工作计划,同时对标准起草工作进行分工,明确各自任务和职责,成立了由塔里木大学、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阿克苏耐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疆盛世华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第一师农业技术推广站等行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起草小组。2、标准制定过程为了使此标准的适应性更强,切实规范、指导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的生产实践,标准起草人员收集、整理、查阅了大量设施番茄栽培的相关技术资料,结合执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南疆无公害高效设施农业基地建设与示范”项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特派员创新团队项目“南疆番茄地瓜列当综合防治与设施番茄黄沙无土栽培”项目和兵团专利运用与产业化项目“南疆设施番茄黄沙无土栽培种植模式示范与推广”过程中获得的实验数据,对标准有关内容进行反复讨论,保证了标准起草质量。在编制过程中,编写单位和编写人员依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南疆无公害高效设施农业基地建设与示范”项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特派员创新团队项目“南疆番茄地瓜列当综合防治与设施番茄黄沙无土栽培”项目和兵团专利运用与产业化项目“南疆设施番茄黄沙无土栽培种植模式示范与推广”项目,深入到阿克苏地区主要设施蔬菜生产区,对当地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技术应用情况,以及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生产现状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关键技术问题和技术环节在各地开展试验研究和栽培技术的综合集成与示范,总结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技术成果和各地示范应用形成的栽培实践经验,广泛征求各地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技术推广应用的反馈意见,结合起草人的知识与经验编制而成。同时参照了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会同各编制单位反复商讨,编制了《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技术规程》,并将技术规程草案提交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函审,根据专家函审意见反复修订而成。本技术规范参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编写。四、标准编制原则(1)标准技术要求和指标符合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与相关标准相协调。(2)标准技术要求和指标的确定充分考虑当地的生产现状,适用于第一师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生产技术措施。(3)标准内容通俗易懂,便于操作。五、主要编制依据该标准主要是结合目前国内外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参考国内外已有的经验和标准条款制定。主要参考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六、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包括如下步骤:1、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如图1所示,采用单行种植,株距0.2m,行距1.2m;如图2所示,植株留5到6穗果,打顶;图1单行种植图2番茄打顶2、秋冬茬:果实颜色转红时开始打叶,主要是为了增加植株光照利于果实成熟着色:果实颜色转红时开始打叶:如图3所示,第一穗果打叶时,果穗上面与果穗对着的叶子打掉,其它叶子不打,下面只留一片与果穗生长方向相同的叶子;如图4所示,当第一穗果收完后,即可对第二穗果进行打叶,第二穗果上面与果穗对着的叶子打掉,其它叶子不打,下面只留一片与果穗生长方向相同的叶子,以此类推完成整个打叶操作。如图5所示,当整个番茄植株只剩下2-3穗果的时候,在距番茄植株0.3m的行距的位置,定植番茄幼苗,株距0.2m,确保定植的相邻番茄幼苗行距为1.2m。图3番茄第一穗果打叶图4番茄第二穗果打叶图5番茄套种幼苗3、春茬,夏茬:采用单干整枝的植株调整方式,只需在番茄植株开始开花时,将植株底部第一穗果下面留一片叶子,其余叶子全部打掉,整个栽培过程当中以防止土传病害。4、整个栽培过程中都是单干整枝,只留主干和叶子,侧枝全部打掉。这样,整个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建立完毕。七、标准重大问题的处理本标准的制定经过了多次专家评审,起草人参照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反复商讨,又返回田间反复验证调研,对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纠正与修改,使之更加严谨,增强了标准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八、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本标准符合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等有关法律和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文件的相关规定。九、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技术规程》是根据阿克苏地区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制定的,适用于阿克苏地区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生产管理。本标准的发表实施有利于让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生产规范化,提高我区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生产管理技术水平及品质产量。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日光温室中设施番茄株行距的设定、植株调整方式、番茄幼苗的套种等。本标准制定中纳入的内容已经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具有可靠的技术保障措施。本标准发布后,建议加强学习培训和推广示范。十、预期效益分析采用单行种植和套种相结合的模式;不仅没有降低单位面积的植株数,还可以促进番茄提前上市,缩短栽培茬次之间的时间间隔,光照时间及光照量也大大增加,提高了果实品质,增加了经济效益。同比提前60天上市,周年生产两茬半的番茄,一茬可以生产12-15吨,节约了土地,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已在一师三团、九团、十团、十一团、十二团,十四师225团,和田县、若羌县、阿克苏阿依库勒镇示范推广近10000余座日光温室,推广面积20000余亩。每亩地每年生产两茬半,每茬番茄产量为12-15吨,每亩地每年产番茄30-37.5吨,按照2021年,番茄批发价格一般在3元左右,每亩地经济效益9万-11.25万元。同比传统设施番茄每亩地经济效益5万元左右,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技术增幅在一倍以上。《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编制组2025年5月24日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T/AFFI 060-2025

  • 标准名称:

    设施番茄新型栽培模式技术规程

  • 英文名称: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25-08-21
  • 实施日期:

    2025-08-21
  • 出版语种: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01.020
  • 中标分类号:

关联标准

  • 替代以下标准:

  • 被以下标准替代:

  • 引用标准:

  • 采用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 字数:

  • 开本: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谭占明、刘会芳、肖莉娟、王永明、王浩、王旭峰、李春雨、庄红梅、杜宁、韩宏伟、王强、宋印强、侯彦华、程云霞、李顺成、何军、高阿香、迪力阿热木·喀迪尔、计怀峰、马新超、王婷婷、马兴
  • 起草单位:

    塔里木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新疆阿克苏耐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疆盛世华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果业行业联合协会
  • 归口单位:

    第一师阿拉尔市果业行业联合协会
  • 提出部门:

    第一师阿拉尔市果业行业联合协会
  • 发布部门:

    第一师阿拉尔市果业行业联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