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章术语和定义经调研,目前已有上位标准并未对社会工作标准化进行定义,参考DB51/T2763-2021《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指南》,本标准给出社会工作标准化定义为“为指导和规范社会工作相关服务行为,把标准化的理念、原理、原则和方法运用到社会工作中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构建标准化工作体系、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等”,便于社工机构更为清晰的认识社会工作标准化概念。同时,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民发〔2014〕80号),本标准首次定义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主体,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开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资源链接等服务的公益性非企业单位。”(2)第4章基本原则根据标准化工作原则及社会工作特性,参考GB/T35778-2017《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提炼了8项基本原则,分别为需求导向、合规性、系统性、规范性、实用性和广泛性,为社会组织开展标准化工作提供原则参考。(3)第5章主要任务围绕社工机构工作实际和标准化工作经验,第5章列举了标准化主要任务,包括但不限于标准化工作规划计划、标准的制定、标准的贯彻培训等,以便社工机构更好的了解本组织标准化工作内容。(4)第6章工作基础开展标准化工作需要一定的工作基础,为使社工机构了解标准化工作所需基础,并为其提供建设指导,在第6章给出了社工机构基本的制度、人员、信息等基础。(5)第7章工作内容根据标准化工作主要任务,在本章对的需求分析、标准制定、标准实施与评价、标准化试点示范以及标准化培训等5项主要标准化工作进行了描述。7.3根据《标准化法》《地方标准管理办法》《成都市社会工作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等标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出了社会工作标准制定程序,对标准制定的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和批准发布等5个主要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提供了具体参考。在7.2.1中给出了社会工作标准制定范围,并指导社工机构在制定标准时参考成都市社会工作标准体系,保证标准的协调性、科学性。为保证标准制定的意义,7.4标准的实施与评价给出了标准的实施准备、方法和评价改进内容和方法。指导社工机构适时开展标准实施和评价工作,适时对标准进行改进,以进一步保证标准的科学性、时效性。7.5是对社工机构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提供思路和指导,列出了目前社会工作领域相关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由于各级试点示范项目要求不同,但其基本流程相似,因此7.5.2将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的工作流程进行了归纳提炼。标准化宣传和培训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推动标准化理念及知识的传播,提高社工标准化能力,推动标准化工作开展。因此在7.6中明确了开展标准化宣传的内容和主要方式,以指导社工机构有效开展标准化宣传和培训。(6)第8章评价与持续改进评价和持续改进能让社工机构更好的优化改进本组织标准化工作,第8章给出了评价内容和方法、改进依据和方法。(7)附录A成都市社会工作标准体系起草组以GB/T24421-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和GB/T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为依据构建成都市社会工作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划分为通用基础标准、服务保障标准、服务提供标准及服务管理标准4个分体系。
(1)第3章术语和定义经调研,目前已有上位标准并对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相关概念进行定义,故本标准继续沿用GB/T42380-2023《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对社会调查服务、涉罪未成年人的定义。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则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进行解释。(2)第4章原则与伦理根据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和社会调查的工作特性,提炼了5项基本原则,分别为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合法性原则、中立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给出了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内容,为社会工作者开展社会调查实务提供原则和伦理参考。其中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内容系参照GB/T42380-2023《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规范》中相关原则进行改写,结合成都市实际情况进行细化,本标准给出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定义为“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以未成年人的利益为首要考虑,提供服务过程中,最大限度保障未成年人权益,避免因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代表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开展的行动对未成年人造成伤害。如有危及未成年人生命安全等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将情况报告给监护人、委托方、未成年人保护机构”,以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3)第5章调查对象根据社会调查实务经验,第5章列举了社会调查主要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涉罪未成年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具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社会关系人,便于社会工作者更好地了解社会调查服务对象。(4)第6章调查流程与内容围绕社会工作者工作实际和社会调查实务经验,第6章介绍了社会调查的流程与内容,对受理委托、指派调查员、开展调查、综合分析、出具报告、说明调查情况等内容进行了描述,指导社会工作者开展社会调查实务工作。(5)第7章调查方法本章对社会调查开展的方法进行了介绍,主要包含访谈法、观察法、测评法。(6)第8章服务管理本章给出社会调查管理的内容,主要包含程序管理、档案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反馈与改进,以便社会工作者更好地优化、改进社会调查工作。其中,档案管理8.2,质量管理8.3.1、8.3.2,风险管理8.4.1、8.4.3、8.4.4、8.5部分内容均参照GB/T42380-2023《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规范》、结合成都市社会调查实务工作进行了修改,便于更好地指引社会调查实务开展。(7)第9章服务评估本章给出了社会调查的2种评估,包含过程评估、成效评估,保障社会调查过程和结果的效果。(8)第10章服务保障本章从人员保障、经费保障两大版块给出了开展社会调查的保障内容。其中,10.1系参照上位标准GB/T42380-2023《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规范》进行改写,以更契合成都市发展现状。(9)附录A社会调查资料收集清单起草组经过调研,以过往服务经验为依据构建社会调查服务中资料收集内容,主要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基本情况、学校情况、社区环境、社会交往情况、涉嫌犯罪相关情况6项。(10)附录B社会调查综合分析起草组经过调研,以过往服务经验为依据构建社会调查综合分析的内容,主要包含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主观原因、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客观原因、回归社会的条件3项。(11)附录C社会调查报告起草组结合社会调查工作实际情况,给出社会调查报告部分内容,包含调查过程、基3本情况、案情简述、成长经历、个体状况、家庭及社会关系情况、综合评估意见7项。
1.标准的适用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社会工作实务实训基本原则、实训团队、实训内容、实训流程、实训评估、实训保障等。本文件适用于社会工作实务实训及评估。2.主要内容确定依据(1)术语和定义为方便本标准的实施和应用,给出了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训学员、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实训、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实务实训单位等术语的定义。(2)基本原则标准起草组收集、整理了多篇社会工作实务实训学术论文资料,梳理研究了全国各地有关社会工作实务实训相关做法,结合线上、线下调研及意见征集活动等,有针对性地提出党建引领原则、专业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规范性原则、教育性和安全性原则。(3)实训团队、实训内容、实训流程第5章,根据参考文献并结合已有的社会工作实务实训实践情况及需求确定了实训管理团队、实训师资、协作机制、考评机制等内容。第6章,实务实训应根据实训任务,开发符合实训学员需要、实践特点突出的课程,确立目标、内容、要求、形式、考核等实训内容。第7章,综合文献分析及调研情况,实务实训流程应包括实训前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并确定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4)实训评估与实训保障为保障社会工作实务实训的效果,实务实训应以提升实训学员社会工作专业实务能力为核心目标,开展实训评估。应遵守评估原则,组成评估团队,明确评估内容和方法。为保障社会工作实务实训顺利进行,应根据实训任务,建立实训保障机制,包括制度保障、物资保障、信息化保障等。
我的标准
购物车
400-168-0010






对不起,暂未有相关搜索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