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随时随地查标准

QQ交流1群(已满)

QQ群标准在线咨询2

QQ交流2群

购买标准后,可去我的标准下载或阅读

T/SOECC 016-2024 柔性显示器件折痕测试方法 现行 发布日期 :  2024-02-20 实施日期 :  2024-02-23

本文件给出了用折痕程度来表征的柔性显示器件或模组的折痕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可折叠的柔性显示器件或模组,折叠方式包括内侧折叠和外侧折叠。

定价: 无文本 / 折扣价: 0

在线阅读 收 藏
T/SOECC 019-2024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耐热105℃PVC绝缘护套软电缆 现行 发布日期 :  2024-09-23 实施日期 :  2024-09-26

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交流额定电压U0/U为450/750V及以下耐热105℃PVC绝缘护套软电缆(以下简称电缆)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本文件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U0/U为450/750V及以下耐热105℃PVC绝缘护套软电缆的要求,应用于电力、电子设备内外部连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900.10电工术语电缆(GB/T2900.10-2013,IEC60050-461:2008,IDT)GB/T2951.1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EC60811-1-1:2001,IDT)GB/T2951.12-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验方法(IEC60811-1-2:1985,IDT)GB/T2951.14-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低温试验(IEC60811-1-4:1985,IDT)GB/T2951.2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21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耐臭氧试验——热延伸试验-浸矿物油试验(IEC60811-2-1:2001,IDT)GB/T2951.3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1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IEC60811-3-1:1985,IDT)GB/T2951.32-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2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失重试验——热稳定性试验(IEC60811-3-2:1985,IDT)GB/T3956-2008电缆的导体(IEC60228:2004,IDT)GB/T5013.2-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2部分:实验方法(IEC60245-2:1998,IDT)GB/T5023.1-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IEC60227-1:2007,IDT)GB/T5023.2-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2部分:试验方法(IEC60227-2:2007,IDT)GB/T5023.7-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7部分:二芯或多芯屏蔽和非屏蔽软电缆(IEC60227-7:2007,IDT)GB/T18380.11-2022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1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试验装置(IEC60332-1-1:2015)GB/T18380.12-2022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IEC60332-1-2:2015,IDT)GB/T18380.13-2022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3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测定燃烧的滴落(物)/微粒的试验方法(IEC60332-1-3:2015)GB/T39560(所有部分)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JB/T8137(所有部分)电线电缆交货盘JB/T8734.5-2016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第5部分:屏蔽电线3术语和定义PVC混合物polyvinylchloridecompound;PVCPVC混合物是指它的特定组分是PVC或它的一种共聚物经适当选择、配比和加工后制成的材料。该术语也可表示为含有PVC或某种PVC聚合物的混合物。混合物的型号typeofcompound混合物按照规定的试验测得的性能进行分类。型号与混合物的组分没有直接关系。型式试验(符号T)typetests(symbolT)型式试验是指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标准规定的一种型号电缆在供货前进行的试验,以证明电缆具有良好的性能,能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型式试验的本质是一旦进行这些试验后,不必重复进行。如果改变电缆材料或设计会影响电缆的性能,则必须重复进行型式试验。抽样试验(符号S)sampletests(symbolS抽样试验是在成品电缆试样上或取自成品电缆的元件上进行的试验,以证明成品电缆产品符合设计规范。交流额定电压ratedvoltage交流额定电压是电缆结构设计和电性能试验用的基准电压。交流额定电压用U?/U表示,单位为V。U。任一绝缘导体和“地”(电缆的金属护层或周围介质)之间的电压有效值。U多芯电缆或单芯电缆系统任何两相导体之间的电压有效值。当用于交流系统时,电缆的额定电压应至少等于使用电缆系统的标称电压。该条件均适用于U?和U值。当用于直流系统时,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电缆额定电压的1.5倍。注:系统的工作电压允许长时间地超过该系统标称电压的10%,如果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等于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则电缆可在高于额定电压10%的工作电压下使用。4产品分类概述电缆的额定电压U0/U为450/750V。导体最高正常运行工作温度为105℃。电缆型式代号电缆型式代号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具体要求如下:铜导体……………………………………………………………………………………………………………………………………………省略合金铜导体……………………………………………………………………………………………………………………………………A柔性电缆………………………………………………………………………………………………………………………………………RPVC绝缘…………………………………………………………………………………………………………………………………………V耐油PVC护套………………………………………………………………………………………………………………………………VY屏蔽………………………………………………………………………………………………………………………………………………P温度等级………………………………………………………………………………………………………………………………………105电缆型号名称电缆的型号和名称如表1所示。表1电缆的型号和名称型号名称用途RVVYP105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105℃PVC绝缘护套屏蔽软电缆电力、工业领域电子设备内外部连接用ARVVYP105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105℃PVC绝缘护套屏蔽合金软电缆RVVY105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105℃PVC绝缘护套软电缆ARVVY105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105℃PVC绝缘护套合金软电缆产品标识方法产品用型式代号、额定电压代号、规格代号和本文件编号表示。产品用型号规格、屏蔽、耐热等级、额定电压等级、芯数、导体面积表示。示例1:105℃PVC绝缘护套屏蔽软电缆、额定电压为450/750V、2芯、0.75mm2软铜导体结构,表示为:RVVYP105450/750V2×0.75T/SOECC-XXXX-202X示例2:105℃PVC绝缘护套软电缆、额定电压为450/750V、2芯、0.75mm2软铜导体结构,表示为:RVVY105450/750V2×0.75T/SOECC-XXXX-202X5技术要求结构5.1.1产品示意图电缆的结构由导体、绝缘、填充、绕包、内护层(若有)、屏蔽(若有)和护套组成,屏蔽软电缆推荐的截面示意图见下图1,非屏蔽软电缆截面示意图见下图2。图1RVVYP105截面示意图图2RVVY105截面示意图产品内部电缆芯线排列结构,如表2的所示(不限于以下成缆方式,可由供需双方确定)。表2产品内部电缆芯线排列结构2芯3芯4芯5芯6芯7芯12芯18芯27芯36芯48芯60芯导体导体应是退火软铜线,也可使用合金铜。导体单丝可以不镀锡或镀锡。表面应光洁,无油污,无尖锐凸起或其它损伤绝缘的缺陷。导体结构及电气性能应符合表3要求,合金铜以锡铜合金铜为例,其它合金导体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协商。表3导体结构及电气性能要求标称截面积mm2导体内最大单线直径mm20℃时导体最大电阻(Ω/km)铜导体镀锡铜导体合金铜0.50.2139.040.152.00.750.2126.026.734.71.00.2119.520.026.01.50.2613.313.717.72.50.267.988.2110.6绝缘5.3.1绝缘混合物电缆的导体最高温度应满足以下要求绝缘混合物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PVC105℃5.3.2结构与性能绝缘应紧密挤包在导体上,且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绝缘体和导体。绝缘厚度应符合表6、表7的规定值。绝缘电阻应不小于表6、表7的规定值。绝缘机械物理性能、环境性能应符合表4规定。应按表4规定的试验检查是否符合要求。表4绝缘的机械物理性能、环境性能及试验方法序号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1老化前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N/mm2≥10.0GB/T2951.11-20089.12老化前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1503老化条件(150±2℃×168h)3.1老化后抗张强度最大变化率%±30GB/T2951.11-20089.1GB/T2951.12-20088.13.13.2老化后断裂伸长率最大变化率%±304失重试验(115±2℃)×240hmg/cm2≤2.0GB/T2951.32-20088.15热冲击试验(150±2℃)×1h-不开裂GB/T2951.31-20089.16高温压力试验90±2℃压痕深度,最大中间值%≤50GB/T2951.31-20088.17低温弯曲试验(-15±2℃)-不开裂GB/T2951.14-20088.15.3.3绝缘线芯识别除黄绿组合绝缘线芯(若有)外,绝缘线芯可优先采用数字识别,也可使用其它方式识别,由供需双方确定。5.3.4绝缘线芯的数字识别方法一般要求绝缘应是同一种颜色并按数序排列,但黄/绿组合色绝缘线芯(若有)除外。黄/绿组合色绝缘线芯(若有)应符合5.3.7要求,并应放置在外层。数字编号应从内层由1开始。数字应用阿拉伯数字印在绝缘线芯的外表面上。数字颜色相同并与绝缘颜色有明显反差。阿拉伯数字应字迹清楚。5.3.5标志的优先排列方法数字标志应沿着绝缘线芯以相等的间隔重复出现,相邻两组数字标志应彼此颠倒。当标志由单个数字组成时,则应在数字的下面放一破折号。如果标志是由两个数字组成,则应上下排列并在下面数字的下方放置破折号。相邻两组数字标志的间距d应不大于50mm。标志的排列如下图2所示:图2标志排列图5.3.6耐擦性数字标志应耐擦,并按GB/T5023.2-2008中1.8规定的试验检查是否符合要求。5.3.7黄绿组合色黄/绿组合色绝缘线芯的双色分配应符合下列条件(按GB/T5023.1-2008):对每一段长15mm的双色绝缘线芯,其中一种颜色应至少覆盖绝缘线芯表面的30%,且不大于70%,而另一种颜色则覆盖绝缘线芯的其余部分。填充物与绕包5.4.1填充物填充物应由下列一种或任一种组合材料组成,如需其它填充材料,可由供需双方确定材质:——非硫化型橡皮或塑料混合物;——天然或合成纺纤;——纸。当采用非硫化型橡皮填充时,其组分与绝缘和(或)护套之间不应产生有害的相互作用。5.4.2绕包在产品标准中,对每种型号电缆规定是否有填充物或者是否由护套或内护层嵌入绝缘线芯之间构成填充。填充物应填满绝缘线芯之间的空隙、形成实际上的圆形。填充物应不粘连绝缘线芯。成缆线芯和填充物可以用薄膜或带子扎在一起。包覆应由下列一种或任一种组合材料组成,如需其它填充材料,可由供需双方确定材质:——纸带;——无纺布;——塑料材质包带。——金属与塑料混合型包带。成缆芯数:2-60芯优先使用芯数:2、3、4、5、6、7、12、18、27、36、48和60芯。绝缘线芯应选取合适的同心层排列,绞合在一起,最外层的绞合方向应为右向。成缆时各层可以重叠或间隙绕包一层带子,包带应不粘连绝缘线芯。两芯电缆绝缘线芯之间的间隙可单独填充或用护套填充。内护层挤包在缆芯上的内护层应是耐热105℃PVC混合物,所有电缆内护层的厚度应由下列公式(1)确定:()式中:D1根据GB/T5023.7-2008中2.3.4计算的绝缘线芯成缆后缆芯的假设直径。0.5mm2,0.75mm2和1.0mm2导体的假设直径d(A.2.1中未作规定)应分别取0.8mm,1.0mm和1.1mm。注1:当电缆由10芯或更多芯组成时,所规定的值适用于两层或更多层的缆芯。内护套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计算值。但在任一点的厚度可小于计算值,只要不小于计算值的85%-0.1mm。内护层可以填满缆芯间的空隙,但应不粘连绝缘线芯。试验方法和试验要求见表5规定。屏蔽5.7.1材料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可以采用退火软圆铜线、镀锡软圆铜线、铜箔丝进行编织或缠绕。电缆在施加屏蔽前或(和)屏蔽后,允许绕包薄膜。屏蔽用软圆铜线、镀锡圆铜线或者铜箔丝的标称直径应符合表6的规定。5.7.2屏蔽密度屏蔽层密度用百分数表示,屏蔽密度不低于80%,按公式(2)计算。公式(2)中的kf按公式(3)计算。()()式中:k——屏蔽密度,%;Kf——单向覆盖系数m——锭子总数:n——每锭根数:d——屏蔽用金属圆单线直径,单位为毫米(mm);l——节距,单位为毫米(mm);D——屏蔽层计算直径,单位为毫米(mm)。护套5.8.1护套混合物电缆的导体最高温度应满足以下要求护套混合物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PVC105℃5.8.2厚度所有电缆的护套或外护套的厚度,最大值为2.4mm,计算方式应由下列公式(4)确定:()式中:dL为屏蔽电缆内护层的假设直径或缆芯直径。电缆的外护套应紧密挤包,但应不粘连屏蔽层或缆芯。所有电缆实际上应是圆形截面。任一点的厚度不可小于规定值,只要不小于规定值的85%-0.1mm。应按GB/T5023.2-2008中1.10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查是否符合要求。5.8.3外径电缆的平均外径应按GB/T5023.7-2008计算确定的范围内。采用优先芯数的电缆,其平均外径范围见表6、表7规定。5.8.4机械性能护套的机械性能、环境性能应符合表5规定护套在正常使用温度范围内,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弹性。应按表5规定的试验检查是否符合要求。试验方法和试验要求见表5规定表5护套的机械性能、环境性能及试验方法序号试验项目单位要求试验方法1老化前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N/mm210.0GB/T2951.11-20089.22老化前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1503老化(150℃×168h)3.1老化后抗张强度最大变化率%±30GB/T2951.11-20089.1GB/T2951.12-20088.13.13.2老化后断裂伸长率最大变化率%±304失重试验(115±2℃)×240hmg/cm2≤2.0GB/T2951.32-20088.25热冲击试验(150±2℃)×1h-不开裂GB/T2951.31-20089.26高温压力试验90±2℃压痕深度,最大中间值%≤50GB/T2951.31-20088.27低温弯曲试验(-15±2℃)-不开裂GB/T2951.14-20088.29低温冲击试验(-15±2℃)%见GB/T2951-2008.14中8.5.6GB/T2951.14-20088.5表5护套的机械性能、实验方法及实验要求(续)序号试验项目单位要求试验方法10耐油试验(90±2℃)×24hGB/T2951.21-20081010.1浸矿物油后抗张强度最大变化率%±3010.2浸矿物油后断裂伸长率最大变化率%±30电缆综合数据电缆的结构尺寸、绝缘电阻应符合表6、表7的规定。表6RVVYP105型电缆的综合数据导体芯数标称截面积mm2绝缘厚度规定值mm内护层厚度规定值mm屏蔽层铜线最大直径mm外护套厚度规定值mm平均外径mm105℃时最小绝缘电阻(MΩ·km)下限上限2×0.52×0.752×12×1.52×2.50.60.60.60.70.80.70.70.70.70.70.160.160.160.160.160.90.91.01.01.17.78.08.29.310.79.610.010.311.613.30.0130.0110.0100.0100.0093×0.53×0.753×13×1.53×2.50.60.60.60.70.80.70.70.70.70.70.160.160.160.160.160.90.91.01.01.18.08.38.89.711.310.010.411.012.114.00.0130.0110.0100.0100.0094×0.54×0.754×14×1.54×2.50.60.60.60.70.80.70.70.70.70.80.160.160.160.160.160.91.01.01.11.28.59.19.410.712.610.711.311.713.215.50.0130.0110.0100.0100.0095×0.55×0.755×15×1.55×2.50.60.60.60.70.80.70.70.70.80.80.160.160.160.160.211.01.01.11.21.39.39.710.311.813.911.612.112.814.717.20.0130.0110.0100.0100.0096×0.56×0.756×16×1.56×2.50.60.60.60.70.80.70.70.70.80.80.160.160.160.160.211.01.11.11.21.49.910.511.012.715.212.413.113.615.718.70.0130.0110.0100.0100.0097×0.57×0.757×17×1.57×2.50.60.60.60.70.80.70.70.80.80.80.160.160.160.210.211.11.21.21.31.510.811.512.214.116.513.514.315.117.420.30.0130.0110.0100.0100.00912×0.512×0.7512×112×1.512×2.50.60.60.60.70.80.80.80.80.80.90.210.210.210.210.211.31.31.41.51.713.313.914.716.719.916.517.218.120.524.40.0130.0110.0100.0100.009表6RVVYP105型电缆的综合数据(续)导体芯数标称截面积mm2绝缘厚度规定值mm内护层厚度规定值mm屏蔽层铜线最大直径mm外护套厚度规定值mm平均外径mm105℃时最小绝缘电阻(MΩ·km)下限上限18×0.518×0.7518×118×1.518×2.50.60.60.60.70.80.80.80.80.90.90.210.210.210.210.211.31.51.51.72.015.116.216.919.623.318.619.920.824.128.50.0130.0110.0100.0100.00927×0.527×0.7527×127×1.527×2.50.60.60.60.70.80.80.90.90.91.00.210.210.210.210.261.61.71.72.02.318.019.320.223.428.222.123.724.728.634.50.0130.0110.0100.0100.00936×0.536×0.7536×136×1.536×2.50.60.60.60.70.80.90.90.91.01.10.210.210.210.260.261.71.81.92.22.420.121.322.526.631.524.726.227.632.538.50.0130.0110.0100.0100.00948×0.548×0.7548×148×1.548×2.50.60.60.60.70.80.91.01.01.11.20.260.260.260.260.311.92.12.12.42.423.124.926.130.435.928.330.431.937.043.70.0130.0110.0100.0100.00960×0.560×0.7560×160×1.560×2.50.60.60.60.70.81.01.01.01.11.20.260.260.260.260.312.12.22.32.42.425.527.028.532.738.831.132.934.739.947.20.0130.0110.0100.0100.009表7RVVY105型电缆的综合数据导体芯数标称截面积mm2绝缘厚度规定值mm外护套厚度规定值mm平均外径mm105℃时最小绝缘电阻(MΩ·km)下限上限2×0.52×0.752×12×1.52×2.50.60.60.60.70.80.70.80.80.80.95.25.75.96.88.26.67.27.58.610.30.0130.0110.0100.0100.0093×0.53×0.753×13×1.53×2.50.60.60.60.70.80.70.80.80.91.05.56.06.37.49.07.07.68.09.411.20.0130.0110.0100.0100.0094×0.54×0.754×14×1.54×2.50.60.60.60.70.80.80.80.80.91.16.26.66.98.210.17.98.38.710.212.50.0130.0110.0100.0100.009表7RVVY105型电缆的综合数据(续)导体芯数标称截面积mm2绝缘厚度规定值mm外护套厚度规定值mm平均外径mm105℃时最小绝缘电阻(MΩ·km)下限上限5×0.55×0.755×15×1.55×2.50.60.60.60.70.80.80.90.91.01.16.87.47.89.111.08.69.39.811.413.70.0130.0110.0100.0100.0096×0.56×0.756×16×1.56×2.50.60.60.60.70.80.90.91.01.11.27.68.18.710.212.29.610.110.812.615.10.0130.0110.0100.0100.0097×0.57×0.757×17×1.57×2.50.60.60.60.70.80.91.01.01.21.38.39.09.511.313.610.411.311.814.116.80.0130.0110.0100.0100.00912×0.512×0.7512×112×1.512×2.50.60.60.60.70.81.11.11.21.31.510.411.011.813.816.812.913.714.617.020.60.0130.0110.0100.0100.00918×0.518×0.7518×118×1.518×2.50.60.60.60.70.81.21.31.31.51.812.313.214.016.520.215.316.417.220.324.80.0130.0110.0100.0100.00927×0.527×0.7527×127×1.527×2.50.60.60.60.70.81.41.51.51.82.115.116.217.020.324.718.619.921.024.930.20.0130.0110.0100.0100.00936×0.536×0.7536×136×1.536×2.50.60.60.60.70.8151.61.72.02.317.018.219.423.028.020.922.423.828.234.20.0130.0110.0100.0100.00948×0.548×0.7548×148×1.548×2.50.60.60.60.70.81.71.81.92.22.419.821.222.526.232.124.325.927.632.539.10.0130.0110.0100.0100.00960×0.560×0.7560×160×1.560×2.50.60.60.60.70.81.82.02.12.42.421.723.424.929.535.026.628.730.535.942.60.0130.0110.0100.0100.0096检验规则电气性能电缆应有足够的介电强度和绝缘电阻。应按表9规定的试验检查是否符合要求。试验方法和试验要求见表9规定。外形尺寸电缆的平均外形尺寸应在产品标准GB/T5023.7-2008结构表中规定的范围内。电缆在同一横截面上测任意两点外径之差(椭圆度)应不超过平均外径规定上限的15%。应按GB/T5023.2-2008中1.11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查是否符合要求。电缆的机械性能电缆应能经受住正常使用时的弯曲和其他机械应力。当在产品标准GB/T5023.7-2008中有规定时,应按GB/T5023.2-2008中第3章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查是否符合要求。电缆的耐油性能耐油试验:电缆在90±2℃×24h条件下,抗张强度及断裂伸长率最大变化率应在±30%范围内。电缆的不延燃性试验要求、试验方法应符合GB/T18380.11-2008、GB/T18380.12-2008、GB/T18380.13-2008规定。电缆的试验性能要求,应符合表9的规定。限用物质含量电缆组成材料应根据GB/T26572的规定进行分类,检测单元尽可能拆分为均质材料。当用户有需要时,各均质材料中限量要求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电缆材料中各均质材料限用物质的含量物质种类物质名称含量限值重金属铅(Pb)0.1%汞(Hg)0.1%镉(Cd)0.01%六价铬(Cr(Ⅵ))0.1%有机溴化物多溴联苯(PBBs)0.1%多溴联苯醚(PBDEs)0.1%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0.1%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0.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0.1%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0.1%含量限值是质量分数,即材料中所允许物质的最大质量占材料总质量的百分比。表9电缆试验项目序号试验项目试验类型试验方法抽样比例1外观检查绝缘外观(含颜色)S目力检查100%护套外观(含颜色)S目力检查100%2电气性能试验1.1导体电阻SGB/T5023.2-20082.1100%1.2.绝缘试验电压:线芯与水间施加交流电压2500V/5min5mSGB/T5023.2-20082.3100%1.3成品电缆线芯与线芯之间、线芯与屏蔽之间,施加2500V/5min交流电压不击穿,长度不小于5mSGB/T5023.2-20082.2100%1.4105℃时绝缘电阻,导体与屏蔽之间施加80V-500V直流电压,测量值不低于表6、表7规定TGB/T5013.2-20082.4-2结构尺寸2.1结构检查SGB/T5023.1-2008检测数量不小于芯数的10%,且不小于3芯,2芯电缆检测2芯2.2绝缘厚度测量SGB/T5023.2-20081.92.3内护层或外护套厚度测量SGB/T5023.2-20081.1010%2.4外径测量SGB/T5023.2-20081.1110%2.4.1平均值SGB/T5023.2-20081.1110%2.4.2椭圆度SGB/T5023.2-20081.1110%3绝缘机械性能3.1老化前拉力试验SGB/T2951.11-20089.110%3.2老化后拉力试验SGB/T2951.11-20088.13.1-4内护层机械性能(若有)-4.1老化前拉力试验SGB/T2951.11-20089.210%4.2老化后拉力试验TGB/T2951.11-20088.13.1-5外护套机械性能-5.1老化前拉力试验SGB/T2951.11-20089.210%5.2老化后拉力试验TGB/T2951.11-20088.13.1-5.3失重试验TGB/T2951.32-20088.2-6高温压力试验-6.1绝缘TGB/T2951.31-20088.1-6.2外护套TGB/T2951.31-20088.2-7低温弹性和冲击试验-7.1绝缘低温弯曲试验TGB/T2951.14-20088.1-7.2外护套低温弯曲试验(只适用于外径12.5mm及以下电缆)TGB/T2951.14-20088.2-7.3外护套拉伸试验(只适用于外径大于12.5mm电缆)TGB/T2951.14-20088.4-7.4成品电缆低温冲击试验(不适用于18芯以上电缆)TGB/T2951.14-20088.5-8热冲击试验-8.1绝缘TGB/T2951.31-20089.1-8.2护套TGB/T2951.31-20089.2-9不延燃试验TGB/T18380.11/12/13-2008-10外护套浸矿物油试验TGB/T2951.21-200810-11限用物质含量限值TGB/T39560-出厂检验6.7.1单位产品一个单位产品应是一盘/卷允许交货长度的电缆。6.7.2检验批出厂检验批应由同时提交检验的若干相同型号、规格的单位产品组成,这些单位产品应是在同一连续生产期内(例如1天或1周)、采用相同的材料、设备和工艺制造出来的产品。6.7.3样品单位一个样本单位是从检验批中随机抽取的一个单位产品。6.7.4试样一个试样应是样本单位的全段电缆或者是从其上取的一小段电缆,该小段可在试验前截取成独立段,也可试验后再从全段上截取。每一试样的长度应符合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6.7.5检验项目出厂检验项目应符合表9规定的抽样检测(S)项目,它们是电缆产品交货时应进行的各项试验。6.7.6抽样方案和判定规则抽样检测项目按照表9规定的比例,根据检验批的大小,进行随机抽样检验,每批至少抽1个样本单位。抽样检测的被试样本如有不合格项目时,应重新抽取双倍数量的样本就不合格项目进行检验,如仍有不合格,则对该批余下的全部电缆的这一项目进行检验。任何单位产品在检验中有任一个检验项目不合格,则该单位产品应判为不合格。在剔除不合格产品后,该检验批应判为合格。不合格检验批的处理不合格的检验批不允许出厂。不合格检验批中,如果样本有可能修复或去除缺陷部分后,仍然符合交货长度要求时,可重新单独提交检验。重新检验时应和新的检验批分开,并作上标记。重新检验项目应包括原不合格项目和其它有关项目。型式试验6.9.1试验项目型式试验是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考核,检验项目应包括表9所列的应检项目,并且应在抽取的样本单位的出厂检验项目合格后,再进行其它项目的检验。6.9.2检验周期产品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a)电缆首批生产;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正常生产时,每一年应进行一次;d)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f)大批量产品的买方要求在验收中进行型式试验时。6.9.3抽样方案一般情况下,每次检验应从检验批中随机抽取每种型式1个样本单位进行试验,其规格应有代表性。6.9.4判定规则首先应检验出厂检验包含的项目,如果被抽取检验的样本单位有不合格项目时,允许重新抽取新的样本单位重新检验,然后在出厂检验项目合格的样本上进行其他项目的试验。如果1个样本单位未能通过其中任意一项试验,则应判定为型式试验不合格。但是,允许重新抽取双倍样本单位就不合格项目进行试验,如果都能通过试验,则可判定为型式试验合格;如果仍有任意一个不能通过试验,则应判定为型式试验不合格。7标志产地标志和电缆识别电缆应有制造厂名、产品型号和额定电压的连续标志,厂名标志可以是标志识别线或者是制造厂名或商标的重复标志。标志可以用油墨印在护套上。标志连续性一个完整标志的末端与下一个标志的始端之间的距离:在电缆外护套上应不超过550mm;耐擦性油墨印字标志应耐擦。按GB/T5023.2-2008中1.8规定的试验检查是否符合要求。清晰度所有标志应字迹清楚。标志识别线的颜色应容易识别或易于辨认。必要时,可用汽油或其他合适的溶剂擦干净。8包装、运输及贮存包装8.1.1电缆以成圈或成盘,卷绕整齐,并妥善包装后交货。一个单位产品应是一盘/卷允许交货长度的电缆。8.1.2电缆每圈或每盘上应标明:a)制造厂名称和产品商标;b)型号、规格,(额定电压,单位:V;芯数和标称截面积,单位:mm2);c)电缆长度,m;e)制造日期:年、月;f)标准编号;g)保证贮运安全的其他标志。运输和贮存8.2.1应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装卸、运输及运输过程的固定。8.2.2电缆贮存中包装要完好,标示应齐全,封端严密。8.2.3电缆运输和贮存时应注意:a)电缆盘应符合JB/T8137(所有部分)的规定;b)防止严重弯曲及其它机械损伤;c)不得遭受冲撞、挤压和任何机械损伤;d)防止受潮、雨淋和长时间暴晒,避光保存参考文献[1]GB/T5023.2-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2部分:试验方法[2]GB/T5023.7-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7部分:二芯或多芯屏蔽和非屏蔽软电缆[3]IEC60684-2:2011软绝缘套管第2部分:测试方法

定价: 0元 / 折扣价: 0

在线阅读 收 藏
T/SOECC 014-2024 柔性显示器件极限弯曲半径测试方法 现行 发布日期 :  2024-02-20 实施日期 :  2024-02-23

本文件规定了柔性显示器件极限弯曲半径的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14寸及以下可折叠的柔性显示器件或模组,其他尺寸可参考使用。

定价: 无文本 / 折扣价: 0

在线阅读 收 藏
T/SOECC 015-2024 柔性显示器件弯曲挺度测试方法 现行 发布日期 :  2024-02-20 实施日期 :  2024-02-23

本文件规定了评价柔性显示器件弯曲挺度的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柔性显示器件及模组,包括液晶显示(LCD)、电子纸(EP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等。

定价: 无文本 / 折扣价: 0

在线阅读 收 藏

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交流额定电压U0/U为450/750V及以下无卤低烟聚烯烃绝缘无卤低烟聚烯烃护套软电缆(以下简称电缆)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本文件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U0/U为450/750V及以下的设备之间及设备内部连接使用的软电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900.10电工术语电缆(GB/T2900.10-2013,IEC60050-461:2008,IDT)GB/T2951.1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EC60811-1-1:2001,IDT)GB/T2951.12-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验方法(IEC60811-1-2:1985,IDT)GB/T2951.13-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3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密度测定方法——吸水试验——收缩试验(IEC60811-1-3:2001,IDT)GB/T2951.14-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低温试验(IEC60811-1-4:1985,IDT)GB/T2951.3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1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IEC60811-3-1:1985,IDT)GB/T3048.4-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GB/T3048.5-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绝缘电阻试验GB/T3048.8-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IEC60060-1:1989,NEQ)GB/T3048.9-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9部分:绝缘线芯火花试验GB/T4909.2-2009裸电线试验方法第2部分:尺寸测量GB/T5023.2-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2部分:试验方法(IEC60227-2:2003,IDT)GB/T6995.1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1部分:一般规定GB/T6995.4-2008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4部分:电气装备电线电缆绝缘线芯识别标志GB/T17650.1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第1部分:卤酸气体总量的测定(IEC60754-1:2019,IDT)GB/T17650.2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第2部分:酸度(用pH测量)和电导率的测定(IEC60754-2:2019,IDT)GB/T17651.2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第2部分:试验程序和要求(IEC61034-2:2019,IDT)GB/T18380.12-2022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IEC60332-1-2:2015,IDT)GB/T18380.22-2008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22部分:单根绝缘细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扩散型火焰试验方法(IEC60332-2-2:2004,IDT)GB/T18380.33-2022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3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A类(IEC60332-3-22:2018,IDT)GB/T18380.34-2022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4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B类(IEC60332-3-23:2018,IDT)GB/T18380.35-2022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5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C类(IEC60332-3-24:2018,IDT)GB/T18380.36-2022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6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D类(IEC60332-3-25:2018,IDT)GB/T19216.21-2003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第21部分:试验步骤和要求额定电压0.6/1.0kV及以下电缆(IEC60331-21:1999,IDT)GB/T26572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GB31247-2014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GB/T31248-2014电缆或光缆在受火条件下火焰蔓延、热释放和产烟特性的试验方法GB/T39560(所有部分)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JB/T8137(所有部分)电线电缆交货盘JB/T8734.1-2016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第1部分:一般规定JB/T8734.3-2016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第3部分:连接用软电线和软电缆YD/T837.5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第5部分电缆结构试验方法IEC60684-2:2011软绝缘套管第2部分:测试方法(Flexibleinsulatingsleeving-Part2:Methodsoftest)3术语和定义GB/T2900.1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产品分类概述电缆的额定电压U0/U为300/300V、300/500V、450/750V。导体的最高正常工作温度为70℃。电缆型式代号电缆型式代号由燃烧特性代号、系列代号、绝缘材料代号和护套材料代号4部分组成,其构成如图1所示。图1电缆型式代号的构成电缆型式代号具体要求如下:a)燃烧特性代号包括以下几类。当有多种燃烧特性要求时,其代号按无卤低烟、阻燃和耐火的顺序排列:WD——无卤低烟;Z——单根阻燃;ZA——阻燃A类;ZB——阻燃B类;ZC——阻燃C类;ZD——阻燃D类;B1——B1级燃烧;B2——B2级燃烧;N——耐火。b)系列代号:R——连接用软电缆。c)绝缘材料代号:Y——聚烯烃。d)护套材料代号:Y——聚烯烃。电缆型号名称电缆的型号和名称如表1所示。表1电缆的型号和名称型号名称用途WDZ(A、B、C、D)-RYY聚烯烃绝缘聚烯烃护套无卤低烟阻燃软电缆设备之间或设备内部连接使用WDZ(A、B、C、D)N-RYY聚烯烃绝缘聚烯烃护套无卤低烟阻燃耐火软电缆WDZ(B1、B2)-RYY聚烯烃绝缘聚烯烃护套无卤低烟阻燃软电缆WDZ(B1、B2)N-RYY聚烯烃绝缘聚烯烃护套无卤低烟阻燃耐火软电缆规格电缆规格由芯数及导体标称截面积组成,如表2所示。电缆规格及额定电压电缆规格及额定电压等级如表2所示。表2电缆规格及额定电压等级型号芯数导体标称截面积mm2额定电压等级VWDZ(A、B、C、D)-RYY、WDZ(B1、B2)-RYY10.3~0.75300/30011300/5002~50.4~1.5300/5006~410.4~1300/5006~101.5~10450/750WDZ(A、B、C、D)N-RYY、WDZ(B1、B2)N-RYY10.3~0.75300/30011300/5002~50.4~1.5300/5006~410.4~1300/5006~101.5~10450/750产品表示方法产品用型式代号、额定电压代号、规格代号和本文件编号表示。示例1:聚烯烃绝缘聚烯烃护套无卤低烟阻燃软电缆、额定电压为300/500V、3芯、1.5mm2软导体结构,表示为:WDZ-RYY-300/500V3×1.5T/SOECC-017-2024示例2:聚烯烃绝缘聚烯烃护套无卤低烟燃烧B1级耐火软电缆、额定电压为450/750V、6芯、10mm2软导体,表示为:WDZB1N-RYY-450/750V6×10T/SOECC-017-20245技术要求导体导体应是退火软铜线。表面应光洁,无油污,无尖锐凸起或其它损伤绝缘的缺陷。导体的结构和电阻应符合表3、表4的规定。表3300/300V电缆结构尺寸、电阻及绝缘电阻芯数×导体标称截面积mm2导体最大单线直径mm绝缘标称厚度mm护套标称厚度mm20℃时导体最大电阻Ω/km导体最高工作温度时最小绝缘电阻MΩ·km1×0.30.160.40.669.20.0121×0.40.160.50.648.20.0121×0.50.210.50.639.00.0121×0.750.210.50.626.00.010表4300/500V、450/750V电缆结构尺寸、电阻及绝缘电阻芯数×导体标称截面积mm2导体最大单线直径mm绝缘标称厚度mm护套标称厚度mm20℃时导体最大电阻Ω/km导体最高工作温度时最小绝缘电阻MΩ·km1×10.210.60.819.50.0112×10.210.60.819.50.0112×1.50.260.70.813.30.0112×2.50.260.81.07.980.0092×40.310.81.04.950.00852×60.310.81.13.300.0082×100.411.01.21.910.00563×10.210.60.819.50.0113×1.50.260.70.913.30.0113×2.50.260.81.17.980.0093×40.310.81.24.950.0073×60.310.81.23.300.0073×100.411.01.41.910.0074×0.40.160.60.848.20.0114×0.50.210.60.839.00.0114×0.750.210.60.826.00.0114×10.210.60.919.50.0114×1.50.260.71.013.30.0114×2.50.260.81.17.980.0094×40.310.81.24.950.0074×60.310.81.23.300.0064×100.411.01.41.910.0056表4300/500V、450/750V电缆结构尺寸、电阻及绝缘电阻(续)芯数×导体标称截面积mm2导体最大单线直径mm绝缘标称厚度mm护套标称厚度mm20℃时导体最大电阻Ω/km导体最高工作温度时最小绝缘电阻MΩ·km5×0.40.160.60.948.20.0115×0.50.210.60.939.00.0115×0.750.210.60.926.00.0115×10.210.60.919.50.0115×1.50.260.71.113.30.0115×2.50.260.81.27.980.0095×40.310.81.44.950.0075×60.310.81.43.300.0065×100.411.01.61.910.00566×0.40.160.60.848.20.0116×0.50.210.60.839.00.0116×0.750.210.60.826.00.0116×10.210.61.119.50.0116×1.50.260.71.113.30.0116×2.50.260.81.27.980.0096×40.310.81.44.950.0096×60.310.81.53.300.0066×100.411.01.71.910.00567×0.40.160.60.848.20.0117×0.50.210.60.839.00.0117×0.750.210.60.826.00.0117×10.210.61.119.50.0117×1.50.260.71.113.30.0117×2.50.260.81.27.980.0097×40.310.81.44.950.0097×60.310.81.53.300.0067×100.411.01.71.910.00568×0.40.160.61.048.20.0118×0.50.210.61.039.00.0118×0.750.210.61.026.00.0118×10.210.61.219.50.018×1.50.260.71.213.30.018×2.50.260.81.27.980.0098×40.310.81.44.950.0098×60.310.81.53.300.0068×100.411.01.71.910.005610×0.40.160.61.048.20.01110×0.50.210.61.039.00.01110×0.750.210.61.026.00.01110×10.210.61.219.50.01010×1.50.260.71.413.30.010表4300/500V、450/750V电缆结构尺寸、电阻及绝缘电阻(续)芯数×导体标称截面积mm2导体最大单线直径mm绝缘标称厚度mm护套标称厚度mm20℃时导体最大电阻Ω/km导体最高工作温度时最小绝缘电阻MΩ·km10×2.50.260.81.57.980.00910×40.310.81.54.950.00910×60.310.81.73.300.00610×100.411.01.71.910.005612×0.40.160.61.048.20.01112×0.50.210.61.039.00.01112×0.750.210.61.226.00.01112×10.260.61.219.50.01015×0.40.160.61.248.20.01115×0.50.210.61.239.00.01115×0.750.210.61.226.00.01115×10.260.61.219.50.01016×0.40.160.61.248.20.01116×0.50.210.61.239.00.01116×0.750.210.61.226.00.01116×10.260.61.219.50.01018×0.40.160.61.248.20.01118×0.50.210.61.239.00.01118×0.750.210.61.226.00.01118×10.260.61.219.50.01019×0.40.160.61.248.20.01119×0.50.210.61.239.00.01119×0.750.210.61.226.00.01119×10.260.61.219.50.01020×0.40.160.61.248.20.01120×0.50.210.61.239.00.01120×0.750.210.61.226.00.01120×10.260.61.219.50.01024×0.40.160.61.248.20.01124×0.50.210.61.239.00.01124×0.750.210.61.226.00.01124×10.260.61.219.50.01025×0.40.160.61.248.20.01125×0.50.210.61.239.00.01125×0.750.210.61.226.00.01125×10.260.61.219.50.01030×0.40.160.61.448.20.01130×0.50.210.61.439.00.01130×0.750.210.61.426.00.01130×10.260.61.419.50.01037×0.40.160.61.448.20.011表4300/500V、450/750V电缆结构尺寸、电阻及绝缘电阻(续)芯数×导体标称截面积mm2导体最大单线直径mm绝缘标称厚度mm护套标称厚度mm20℃时导体最大电阻Ω/km导体最高工作温度时最小绝缘电阻MΩ·km37×0.50.210.61.439.00.01137×0.750.210.61.426.00.01137×10.260.61.419.50.01040×0.40.160.61.448.20.01140×0.50.210.61.439.00.01140×0.750.210.61.426.00.01140×10.260.61.419.50.01041×0.40.160.61.448.20.01141×0.50.210.61.439.00.01141×0.750.210.61.426.00.01141×10.260.61.419.50.010耐火层耐火型电缆的导体外应有耐火层,耐火层应采用耐火材料绕包,其性能应符合GB/T19216.21-2003的相应要求。绝缘层电缆绝缘层应采用聚烯烃材料。电缆绝缘机械物理性能和环境性能应符合表5的要求。表5绝缘的机械物理性能和环境性能试验项目单位要求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交货状态原始性能试验结果:—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MPa-9.0125%空气箱老化后性能老化条件:—温度—时间℃h100±2168试验结果:—抗张强度最大变化率a—断裂伸长率最大变化率a--±30%±30%高温压力试验试验条件:—温度℃80±2试验结果:—压痕深度,最大中间值-≤50%低温卷绕试验试验条件:—温度℃-20±2试验结果-不开裂抗开裂试验试验条件:—温度—时间℃h130±21试验结果-不开裂a老化后的中间值与老化前的中间值之差与老化前中间值之比,以百分数表示。绝缘应紧密挤包在导体上,且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绝缘体、耐火层(若有)和导体。绝缘表面应平整、光滑,无针孔、气泡等缺陷,绝缘的横断面不应有目力可见的气孔和砂眼等缺陷,并应按GB/T3048.9-2007中规定的工频或直流火花试验作为工序中间检查。绝缘厚度的平均值不应小于表3和表4相对应的每种型号和规格电缆的标称值,其最薄点的厚度不应小于标称值的90%-0.1mm。5.3.6绝缘线芯识别概述绝缘线芯应按以下规则识别:——5芯及以下电缆采用颜色识别;——5芯以上电缆采用数字识别。供需双方可以协商确定采用其他合适的方法进行绝缘线芯识别。绝缘线芯的颜色识别5.3.6.2.1颜色色谱电缆优先选用的色谱是:——单芯电缆:无优先选用色谱。——两芯电缆:红色、蓝色。——三芯电缆:红色、黄色、绿色,或是黄/绿色、蓝色、棕色,或是棕色、黑色、灰色。——四芯电缆:红色、黄色、绿色、蓝色,或是黄/绿色、棕色、黑色、灰色,或是蓝色、棕色、黑色、灰色。——五芯电缆:红色、黄色、绿色、蓝色、黑色,或是黄/绿色、蓝色、棕色、黑色、灰色,或是蓝色、棕色、黑色、灰色、黑色。也可根据客户要求使用其它颜色。各种颜色应易于识别并耐擦,擦拭后的颜色应基本保持不变。5.3.6.2.2黄/绿组合色黄绿组合色绝缘线芯的双色分配应符合下列要求:对每一段长15mm的双色绝缘线芯,其中一种颜色应至少覆盖绝缘线芯表面的30%,且不大于70%,而另一种颜色则覆盖绝缘线芯的其余部分。绝缘线芯的数字识别5.3.6.3.1一般要求绝缘应是同一种颜色并按数序排列,但黄/绿组合色绝缘线芯(若有)除外。数字编号应从内层由1开始。数字应用阿拉伯数字印在绝缘线芯的外表面上。数字颜色相同并与绝缘颜色有明显反差。阿拉伯数字必须字迹清楚。5.3.6.3.2标志的优先排列方法数字标志应沿着绝缘线芯以相等的间隔重复出现,相邻两组数字标志应彼此颠倒。当标志由单个数字组成时,则应在数字的下面放一破折号。如果标志是由两个数字组成,则应上下排列并在下面数字的下方放置破折号。相邻两组数字标志的间距d不应大于50mm。标志的排列如图2所示。图2标志的排列5.3.6.3.3耐擦性数字标志应耐擦,标志要求应符合GB/T6995.1的规定。绝缘线芯绞合多芯电缆绝缘线芯应绞合成缆,最外层的绞合方向应为右向。电缆的最外层绞合节距不应大于绝缘线芯实际绞合直径的16倍。绞合时宜用非吸湿性材料填充圆整,缆芯表面宜用阻燃或耐火带做重叠绕包,重叠率不宜小于带宽的10%。护套层护套应采用聚烯烃材料。护套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和环境性能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护套的机械物理性能和环境性能试验项目单位要求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交货状态原始性能试验结果:—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MPa-9.0125%空气箱老化后性能试验条件:—温度—时间-℃h-100±2168试验结果:—抗张强度,最小中间值—断裂伸长率,最小中间值—抗张强度最大变化率a—断裂伸长率最大变化率aMPa---9.0100%±40%±40%热冲击试验试验条件:—温度—时间℃h150±31试验结果-不开裂高温压力试验试验条件:—温度℃80±2试验结果:—压痕深度,最大中间值-50%低温卷绕试验试验条件:—温度℃-15±2试验结果-无裂纹低温拉伸试验试验条件:—温度℃-15±2试验结果:—最小伸长率-20%低温冲击试验试验条件:—温度℃-15±2试验结果-无裂纹吸水试验(重量法)试验条件:—温度—持续时间℃h70±224试验结果:—重量最大增加值mg/cm210a老化后的中间值与老化前的中间值之差与老化前中间值之比,以百分数表示。5.5.3挤包单芯电缆,挤包在绝缘线芯上;多芯电缆,挤包在成缆线芯上。护套不应粘连绝缘线芯,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绝缘体,护套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无针孔、气泡等缺陷,护套的横断面不应有目力可见的气孔和砂眼等缺陷。5.5.4厚度护套厚度的平均值不应小于表3和表4相对应的每种型号和规格电缆的标称值。护套厚度最薄点不应小于标称值的85%-0.1mm。5.5.5颜色护套颜色优选色为黑色,也可按用户需求供货。电气性能电缆的电气性能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电缆电气性能试验项目单位要求300/300V300/500V450/750V导体电阻试验试验结果:—最大值Ω/km见表3、表4成品电缆电压试验试验条件:—试样长度—试验温度试验电压(交流):每次最少施加电压时间m℃Vmin交货长度,最少10环境温度1500200030005试验结果-无击穿绝缘线芯电压试验试验条件:—试样长度m5—试验温度℃环境温度试验电压(交流):—绝缘厚度0.6mm及以下V15001500-—绝缘厚度0.6mm以上V200020002500每次最少施加电压时间min555试验结果-无击穿无击穿无击穿绝缘电阻试验试验条件:—试样(经上述电压试验)长度—浸水最小时间—水温mh℃5170试验结果-见表3、表4注:本表中的要求适用于表1中的所有型号。燃烧性能5.7.1阻燃性能阻燃特征代号为Z的电缆应通过GB/T18380.12-2022、GB/T18380.22-2008规定的单根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阻燃特征代号为ZA的电缆应通过GB/T18380.33-2022规定的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缆A类火焰垂直蔓延试验。阻燃特征代号为ZB的电缆应通过GB/T18380.34-2022规定的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缆B类火焰垂直蔓延试验。阻燃特征代号为ZC的电缆应通过GB/T18380.35-2022规定的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缆C类火焰垂直蔓延试验。阻燃特征代号为ZD的电缆应通过GB/T18380.36-2022规定的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缆D类火焰垂直蔓延试验。5.7.2B1、B2级燃烧燃烧特性代号为B1、B2的电缆应满足GB31247-2014中表2的相关要求。5.7.3耐火性能耐火电缆应通过试验温度不低于750℃的线路完整性试验,在试验过程中熔断器应不断开且指示灯不熄灭。5.7.4无卤性能无卤低烟阻燃电缆的每种非金属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pH值应≥4.3、电导率应≤10μS/mm;卤酸气体HCL和HBr含量应≤0.5%,HF含量应≤0.1%。5.7.5烟密度无卤低烟阻燃电缆的最小透光率为60%。限用物质含量电缆组成材料应根据GB/T26572的规定进行分类,检测单元尽可能拆分为均质材料。当用户有需要时,各均质材料中限量要求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电缆材料中各均质材料限用物质的含量物质种类物质名称含量限值重金属铅(Pb)0.1%汞(Hg)0.1%镉(Cd)0.01%六价铬(Cr(Ⅵ))0.1%有机溴代物多溴联苯(PBBs)0.1%多溴联苯醚(PBDEs)0.1%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0.1%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0.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0.1%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0.1%注:含量限值是质量分数,即材料中所允许物质的最大质量占材料总质量的百分比。成品电缆标志电缆护套外应印有制造厂名称、型号、额定电压、规格的连续标志,一个完整标志的末端与下一个标志的始端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550mm,制造厂名标志可以是制造厂名称或注册商标。标志可以是油墨印字或压印及其它合适的方法印在电缆上,标志油墨印字应字迹清晰、耐擦。标志要求应符合GB/T6995.1的规定。长度5.10.1电缆的标准制造长度宜为500m、1000m、2000m,长度计量误差不应超过±0.5%。5.10.2电缆交货长度应是标准制造长度。也可根据双方协议长度交货。6试验方法总则6.1.1试验环境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在环境温度和湿度下进行。有争议时,试验环境温度范围为15℃~35℃,相对湿度范围为45%~75%。6.1.2绝缘层和护套层取样绝缘和护套的试验样品应取自成品电缆。6.1.3多芯电缆取样规则对于5芯及以下电缆,绝缘机械物理性能、导体直流电阻试验全检;对于5芯以上电缆,绝缘机械物理性能、导体直流电阻试验抽取5芯进行检测。结构及外观6.2.1导体结构目力检查。6.2.2导体中单线直径按GB/T4909.2-2009的规定进行测量。6.2.3绝缘、护套厚度按GB/T2951.11-2008的规定进行测量。6.2.4绝缘、护套外观(含颜色)目力检查。6.2.5标识标识内容目力检查。标识要求目力检查标识是否清晰、易于辨认。标识耐擦性采用如下方法检验:用浸过水的脱脂棉或棉布轻轻擦拭10次,目视检查字迹是否仍清晰可辨。长度标识误差按YD/T837.5的规定测试。机械物理性能和环境性能6.3.1绝缘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按GB/T2951.11-2008中9.1的规定进行拉伸试验,并按GB/T2951.12-2008中8.1进行空气烘箱热老化,老化温度和老化时间按表5的规定执行。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变化率和断裂伸长率变化率通过计算得出。6.3.2护套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按GB/T2951.11-2008中9.2的规定进行拉伸试验,并按GB/T2951.12-2008中8.1进行空气烘箱热老化。老化温度和老化时间按表6的规定执行。老化前后抗张强度变化率和断裂伸长率变化率通过计算得出。6.3.3热冲击按GB/T2951.31-2008的规定进行试验。护套的处理温度和持续时间按表6的规定执行。6.3.4高温压力按GB/T2951.31-2008的规定进行试验。绝缘和护套的处理温度分别按表5和表6的规定执行。6.3.5低温性能低温卷绕对于外径12.5mm及以下的绝缘和护套试样,分别按GB/T2951.14-2008中8.1和8.2的规定进行低温卷绕试验,低温冷却温度分别按表5和表6的规定执行。低温拉伸对于外径12.5mm以上的护套试样,按GB/T2951.14-2008中8.4的规定进行低温拉伸试验,低温冷却温度按表6的规定执行。低温冲击按GB/T2951.14-2008中8.5的规定进行试验。处理温度按表6的规定执行。绝缘抗开裂试验按GB/T2951.31-2008中第9章的规定进行试验。处理温度按表5的规定执行。护套吸水试验按GB/T2951.13-2008中9.2的规定进行试验。处理温度按表6的规定执行。电气性能6.4.1导体直流电阻按GB/T3048.4-2007的规定进行试验。6.4.2耐电压试验成品电缆耐压电压依次施加在每根导体对连接在一起的所有其他导体或水之间,然后再施加在所有连接在一起的导体或水之间。试样长度、水温和浸水时间见表7,按GB/T3048.8-2007规定进行试验。绝缘线芯耐压本试验适用于护套电缆。试验应在一根5m长的电缆试样上进行,应剥去护套和任何其他包覆层或填充物而不损伤绝缘线芯。绝缘线芯浸于水中,电压施加在导体和水之间。试样长度、水温和浸水时间见表7,按GB/T3048.8-2007规定进行试验。6.4.3绝缘电阻样品应为做完耐压样品,按GB/T3048.5-2007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温度为(70±2)℃。燃烧性能6.5.1阻燃性能燃烧特性代号为Z的电缆应按照GB/T18380.12-2022、GB/T18380.22-2008的规定进行单根垂直燃烧火焰蔓延性能的试验。燃烧特性代号为ZA的电缆应按照GB/T18380.33-2022的规定进行垂直安装的成束燃烧火焰蔓延试验。燃烧特性代号为ZB的电缆应按照GB/T18380.34-2022的规定进行垂直安装的成束燃烧火焰蔓延试验。燃烧特性代号为ZC的电缆应按照GB/T18380.35-2022的规定进行垂直安装的成束燃烧火焰蔓延试验。燃烧特性代号为ZD的电缆应按照GB/T18380.36-2022的规定进行垂直安装的成束燃烧火焰蔓延试验。6.5.2B1、B2级燃烧燃烧特征代号为B1、B2的电缆应按照GB/T31248-2014的规定进行燃烧试验。6.5.3耐火性能耐火电缆的耐火性能应按照GB/T19216.21-2003的规定进行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燃烧而保留电路完整性的试验。6.5.4无卤性能电缆的每种非金属材料的无卤性能应按照GB/T17650.1、GB/T17650.2和IEC60684-2:2011的规定进行测定。6.5.5烟密度电缆燃烧时的透光率应按照GB/T17651.2的规定进行测定。限用物质含量电缆材料中重金属、有机溴化物和邻苯二甲酸酯含量试验方法应按照GB/T39560的规定进行测定。7检验规则总则制造厂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使电缆产品质量符合本文件要求。出厂前,电缆产品应经质量检验部门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方可出厂。每件出厂交收的电缆产品应附有制造厂的产品质量合格证。厂方应向用户提交产品的出厂检验记录。电缆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应符合表9规定。表9出厂和型式检验的检验项目、要求、试验方法和抽样比例检验项目本文件条文号试验方法抽样比例出厂型式外观检查绝缘外观(含颜色)护套外观(含颜色)5.3.4、5.3.65.5.3、5.5.5目力检查目力检查100%100%7.4.3结构尺寸检查结构检查导体中单线直径绝缘厚度护套厚度5.1表3、表45.3.55.5.6目力检查GB/T4909.2-2009GB/T2951.11-2008GB/T2951.11-2008100%100%10%10%电气性能试验导体直流电阻成品电缆电压试验绝缘线芯电压试验70℃绝缘电阻5.65.65.65.6GB/T3048.4-2007GB/T3048.8-2007GB/T3048.8-2007GB/T3048.5-2007100%100%10%-绝缘机械性能老化前拉力试验老化后拉力试验高温压力试验低温卷绕试验抗开裂试验5.3.2GB/T2951.11-2008GB/T2951.12-2008GB/T2951.31-2008GB/T2951.14-2008GB/T2951.31-200810%----护套机械性能老化前拉力试验老化后拉力试验热冲击试验高温压力试验低温卷绕试验a低温拉伸试验b成品电缆低温冲击试验吸水试验5.5.2GB/T2951.11-2008GB/T2951.12-2008GB/T2951.31-2008GB/T2951.31-2008GB/T2951.14-2008GB/T2951.14-2008GB/T2951.14-2008GB/T2951.13-200810%-------表9出厂和型式检验的检验项目、要求、试验方法和抽样比例(续)检验项目本文件条文号试验方法抽样比例出厂型式燃烧性能成品电缆单根燃烧试验成品电缆成束燃烧试验燃烧性能分级耐火性能试验cHCL和HBr含量HF含量PH值和电导率试验烟密度试验5.7.1.15.7.1.2~5.7.1.55.7.25.7.35.7.45.7.45.7.45.7.5GB/T18380.12-2022、GB/T18380.22-2008GB/T18380.(33~36)-2022GB/T31248-2014GB/T19216.21-2003GB/T17650.1IEC60684-2:2011中45.2GB/T17650.2GB/T17651.2---------7.4.3限用物质含量限用物质含量5.8GB/T39560-标志检查成品电缆标志绝缘线芯识别计米标志误差5.9.15.9.25.10.16.2.5.16.2.4YD/T837.5的4.4100%5%5%包装检查包装9.1目力检查100%a护套低温卷绕试验一般适用于外径12.5mm及以下的电缆;b护套低温拉伸试验一般适用于外径12.5mm以上的电缆;c非耐火型的电缆不进行耐火性能试验。术语限定7.2.1单位产品一个单位产品应是一盘/卷允许交货长度的电缆。7.2.2检验批出厂检验批应由同时提交检验的若干相同型号、规格的单位产品组成,这些单位产品应是在同一连续生产期内(例如1天或1周)、采用相同的材料、设备和工艺制造出来的产品。7.2.3样本单位一个样本单位是从检验批中随机抽取的一个单位产品。7.2.4试样一个试样应是样本单位的全段电缆或者是从其上取的一小段电缆,该小段可在试验前截取成独立段,也可试验后再从全段上截除。每一试样的长度应符合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出厂检验7.3.1检验项目出厂检验项目应符合表9规定,它们是电缆产品交货时应进行的各项试验。7.3.2抽样方案和判定规则100%的检验项目中,被检试样如有任何一项不合格时,则判该样本为不合格品,不合格品应从检验批中剔除,不允许出厂。抽样检测项目按照表9规定的比例,根据检验批的大小,进行随机抽样检验,每批至少抽1个样本单位。抽样检测的被试样本如有不合格项目时,应重新抽取双倍数量的样本就不合格项目进行检验,如仍有不合格,则对该批余下的全部电缆的这一项目进行检验。任何单位产品在检验中有任一个检验项目不合格,则该单位产品应判为不合格。在剔除不合格产品后,该检验批应判为合格。7.3.3不合格检验批的处理不合格的检验批不允许出厂。不合格检验批中,如果样本有可能修复或去除缺陷部分后,仍然符合交货长度要求时,可重新单独提交检验。重新检验时应和新的检验批分开,并作上标记。重新检验项目应包括原不合格项目和其他有关项目。型式检验7.4.1检验项目型式检验是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考核,检验项目应包括表9所列的应检项目,并且应在抽取的样本单位的出厂检验项目合格后,再进行其他项目的检验。7.4.2检验周期产品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电缆首批生产;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正常生产时,每一年应进行一次;d)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f)大批量产品的买方要求在验收中进行型式检验时。7.4.3抽样方案一般情况下,每次检验应从检验批中随机抽取每种型式1个样本单位进行试验,其规格应有代表性。7.4.4判定规则首先应检验出厂检验包含的项目,如果被抽取检验的样本单位有不合格项目时,允许重新抽取新的样本单位重新检验,然后在出厂检验项目合格的样本上进行其他项目的试验。如果1个样本单位未能通过其中任意一项试验,则应判定为型式检验不合格。但是,允许重新抽取双倍样本单位就不合格项目进行试验,如果都能通过试验,则可判定为型式检验合格;如果仍有任意一个不能通过试验,则应判定为型式检验不合格。7.4.5重新试验如果型式检验不合格,制造厂应根据不合格原因,对全部产品进行改正处理。在采取可接受的改进措施以前,应停止产品鉴定或验收。在采取改进措施之后,应重新抽样进行型式检验,对新的样本单位重做全部试验,但是,经主管部门决定或经交收双方商定,可酌情减少部分已合格的试验项目。7.4.6样本单位处理已经通过型式检验的样本单位,如果是短段试样,不能作成品交货;如果是在端部进行试验的大长度试样(例如标准制造长度),切除由于进行试验产生的缺陷部分后,只要符合交货长度规定,可作为成品交货。8标志标志不应影响电缆的任何性能。相邻标志始点间的距离不应大于1m。标志的内容应包括a)电缆产品型号:b)计米长度;c)制造厂名称(或代号)或(和)商标;d)制造年份或生产批号。标志应清晰,并与护套粘附牢固,经过擦拭试验后应仍可辨认。9包装、运输和贮存包装电缆以成圈或成盘,卷绕整齐,并妥善包装后交货。电缆盘应符合JB/T8137-2013的规定。当客户有特殊要求时,以客户要求进行包装。电缆盘上应标明:a)制造厂名称和产品商标;b)型号、规格(额定电压,单位:V;芯数和标称截面积,单位:mm2);c)电缆长度,m;d)毛重,kg;e)制造日期:年、月;f)表示缆盘正确旋转方向的箭头;g)标准编号;h)保证贮运安全的其他标志。运输和贮存应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装卸、运输及运输过程的固定。电缆贮存中包装要完好,标示应齐全,封端严密。电缆运输和贮存时应注意:a)不得使缆盘处于平放方位,不得重叠堆放;b)防止严重弯曲及其它机械损伤;c)盘装缆应按缆盘标明的旋转箭头方向滚动,但不得作长距离滚动;d)不得遭受冲撞、挤压和任何机械损伤e)防止受潮、雨淋和长时间暴晒,避光保存;f)贮存和运输温度应控制在-15℃~+40℃范围内,如果超出这个温度范围,交付使用前应进行复检。参考文献[1]GB/T3956-2008电缆的导体(IEC60228:2004,IDT)[2]GB/T5023.5-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5部分:软电缆(软线)[3]GB/T9330-2020塑料绝缘控制电缆[4]GB/T19666-2019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或光缆通则[5]JB/T8734.3-2016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第3部分:连接用软电线和软电缆[6]YD/T1173-2016通信电源用阻燃耐火软电缆

定价: 0元 / 折扣价: 0

在线阅读 收 藏
T/SOECC 020-2024 光电产业链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现行 发布日期 :  2024-09-28 实施日期 :  2024-09-30

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光电产业链中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包括组织环境、领导作用、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持续改进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光电产业链中的组织及期望进入光电产业链的相关组织。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000-2016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0:2015,IDT)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1:2015,IDT)GB/T30146-2023安全与韧性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要求(ISO22301:2019,IDT)ISO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ISO56001:2024Innovationmanagementsystem-Requirements)3术语和定义GB/T19000-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光电产业optoelectronicindustry光电线缆、光电通信、光电器件、光电显示和原辅材料、机械设备、检测认证、应用市场等光电相关领域全产业链上的相关组织共同组成的产业。产业链industrychain由一个或若干个核心企业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通过若干产品层次向上、下游延伸,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形成存在供给与需求关系的上下游产业部门组成的链条式关联形态。特殊要求specificrequirements对本产业链适用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特定条款的解释或与该条款有关的补充要求。控制计划controlplan对控制产品制造和/或服务提供所要求的系统及过程的成文信息描述。制造设计designformanufacturing产品设计和过程策划的整合,用于设计出可用简单经济方式制造的可靠产品。质量特性qualitycharacteristic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关键质量特性criticalqualitycharacteristic由组织根据一个或多个准则所确定的,能够对要求得到满足或顾客体验(见本文件3.8)产生重大影响的质量特性。顾客体验customerexperience顾客对于使用(或预期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主观认知和感受。业务连续性businesscontinuity在中断事件发生后,组织在预先确定的可接受水平上连续交付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能力。交付更新deliveryupdate在中断事件发生后,组织在预先确定的可接受水平上连续交付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能力。关键过程criticalprocess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注:关键过程有时也称为关键工序,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等。特殊过程specialprocess直观不易发现、不易测量或不能经济地测量的产品内在质量特性的形成过程。注:特殊过程也称为特种工序,通常包括但不仅限于:化学、冶金、生物、光学、电子等过程。在机械加工中,常见的有:铸造、锻造、焊接、表面处理、热处理、以及复合材料的胶接等过程。8D8D是8Disciplines的英文缩写,又称TOPS(TeamOrientedProblemSolving),即“团队导向问题解决法”。4组织环境理解组织及其环境4.1.1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4.1的要求。4.1.2组织应确定气候变化是否是一个相关的因素。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2.1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4.2的要求。4.2.2组织应确定与其相关的光电产业链上下游组织,并保留文件化的期望和要求。组织应适时更新与其相关的光电产业链上下游组织及其期望和要求。4.2.3组织应收集、评价产业链中组织提出的要求。注:产业链中相关方宜向组织提出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要求。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4.3.1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4.3的要求。4.3.2组织在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时,应考虑4.2所确定的产业链中组织的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4.4.1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4.4的要求。4.4.2组织应确定与光电产业链产品、服务或过程质量要求相关的转移活动,包括组织内部和相关方质量要求转移(传递)过程的控制。注:质量转移要求可能发生以下情形:组织对产品、服务或过程质量要求识别后宜向供应商提出控制要求、组织接受指定产品、过程或服务的外部供方获取的放行要求;组织将部分产品或过程交由产业链中其他组织提供等情形,引起的产品或过程前后接口控制的变更等情形。5领导作用领导作用和承诺5.1.1总则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5.1.1的要求。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包括:a)确保组织履行社会责任;b)确保组织满足绿色与低碳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要求;c)确保组织诚信与合规经营;d)推动持续改进;e)推动组织各层级遵守道德与诚信的原则;f)在组织内倡导与组织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相一致的质量文化。5.1.2以组织为关注焦点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5.1.2的要求。方针5.2.1制定质量方针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5.2.1的要求。5.2.2沟通质量方针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5.2.2的要求。组织内的角色、职责和权限5.3.1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5.3的要求。5.3.2组织应确保在组织架构中有关人员职责权限清晰,形成文件并保持。5.3.3适用时,最高管理者应在组织管理层中任命一名管理者代表,并对上述要求的活动负责。5.3.4组织应建立质量管理部门,任命一名部门负责人,并明确质量管理部门在组织内部的层级和汇报关系。5.3.5组织应明确质量管理相关角色与光电产业链上下游组织沟通信息的职责和权限。6策划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1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6.1的要求。6.1.2组织应对所确定的关键质量特性(见本文件6.1.3)、质量合规义务(见本文件6.1.4)及业务连续性(见本文件6.1.5)进行风险和机遇分析。组织应明确风险和机遇分析的方法学。6.1.3质量特性组织应在所界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内,分析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质量特性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依据所建立的准则,确定那些能够对要求得到满足或顾客体验产生或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并对不同的关键质量特性相关的风险和机遇确定适当的应对措施。组织应保持并保留与质量特性分析、关键质量特性确定及应对措施确定有关的文件化信息。适当时,质量特性相关的风险应在组织适宜的职能和层次间予以沟通。6.1.4质量合规义务组织应:a)确定并获取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质量合规义务;注1:光电产业链组织涉及的质量合规义务可能来自于国内、国际的强制性要求、组织自愿性承诺。注2:适用时,组织的质量合规义务也包括采购或分包的产品、服务和过程中涉及合规义务,特别是进行全球采购和跨国贸易时,如原材料禁用或限用、产地限制等。b)确定如何将这些合规义务应用于组织;c)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其质量管理体系时考虑这些合规义务,并保留文件;在适宜的职能和层次间沟通质量合规义务的相关风险。6.1.5业务连续性组织应确定与质量管理相关的潜在可能破坏其业务连续性的紧急情况,并保留相关文件化信息。组织应:a)根据潜在紧急情况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应急计划,确保组织具有持续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b)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公司高层参与对应急计划进行评审;c)可行时,对应急计划进行演习或模拟演习;d)在适宜的职能和层次间沟通业务连续性相关的风险及应急计划。注1:业务连续性风险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关键设备故障、外部提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中断、火灾、公共事业中断、信息技术系统的网络攻击、劳动力短缺或者基础设施破坏等。注2:组织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宜根据相关方的要求和期望,可参考GB/T30146-2023标准部分或全部实施。6.1.6组织应对本文件6.1.3–6.1.5中策划的应对措施与风险和机遇的程度相适应。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6.2.1建立目标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6.2.1的要求。组织在建立目标时,应考虑:a)产业链中相关方与目标相关的要求和期望(见本文件4.2);b)本组织实际能力及其它相关信息;c)组织应对其目标进行适当的分解,并传达至相关角色、层次和过程的责任人;d)组织在目标建立、分解和传达过程发现的问题应予以解决;e)组织应保持和保留有关目标制定、分解和传达的文件化信息。6.2.2目标实现的策划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6.2.2的要求。变更的策划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6.3的要求。7支持资源7.1.1总则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7.1.1的要求。7.1.2人员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7.1.2的要求。组织应建立和实施,包含具备现有或潜在能力、且可为组织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能力管理的过程。7.1.3基础设施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7.1.3的要求。组织应建立生产设备清单。组织应建立适当周期的生产设备维护和保养计划,并保留维护、保养及维修记录。组织在维护和保养及维修完成后,应验证机器工作状态的正常。适用时,组织应提高其生产线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7.1.4过程运行环境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7.1.4的要求。组织应在生产现场推行定置管理。组织应保持生产和服务现场处于与产品和制造过程、服务过程需求相协调的有序、整洁的状态。适用时,组织对生产、检验、测试、仓储等区域的环境进行监控并保留文件化信息。注1:定置管理宜通过推行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等方式实施。注2:根据区域功能不同,宜使用的监控包括洁净度、温湿度、防静电、照明度等其他环境条件。7.1.5监视和测量资源总则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7.1.5.1的要求。测量溯源7.1.5.2.1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7.1.5.2的要求。7.1.5.2.2组织应建立测量设备和装置清单,清单应能显示测量设备和装置的有效状态。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应包括:a)当顾客有要求时,组织应对控制计划中规定的必要的测量系统分析;b)适用时,组织根据控制计划中产品的测量特性和本组织的测量器具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测量系统分析计划。测量系统分析计划至少包括产品或过程的关键质量特性的测量系统;c)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和结果应满足组织或产业链中相关方的要求。注:应采用MSA(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中的方法及准则。适用时,当得到产业链中相关方的批准,宜采用其它分析方法和接收准则。适用时,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文件化的内部实验室管理过程。组织应确定为其提供检验、试验或校准服务的外部实验室的范围和能力,确保其满足组织的要求,必要时确保其满足产业链相关方的要求。7.1.6组织的知识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7.1.6的要求。7.1.7新兴技术应用组织应评估新兴技术在其质量管理活动中应用的机遇,并在适宜时加以应用。注:新兴技术包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或其他技术。能力7.2.1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7.2的要求。7.2.2组织管理相关的能力提升组织应确定与组织管理相关的能力提升过程(包括培训过程)并形成文件,包括:a)根据法律法规、产品或组织需要确定的角色(或岗位)的能力要求;b)根据本文件要求和组织发展要求,形成文件化的培训计划;c)实施相应培训并保持相应证据;d)持续培训和效果评价要求;e)内部审核员能力和第二方审核员能力策划和验证的要求;f)组织的内审员宜经过培训并取得证书。7.2.3组织应建立和实施过程,对现有或潜在的为组织在质量方面做出贡献的人员的能力管理。意识7.3.1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7.3的要求。7.3.2合规意识组织应确保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知晓:a)与其职责相关的质量合规义务和质量诚信要求;b)质量失信和违规可能带来的风险。7.3.3组织应积极引导并激发员工的社会责任履行、绿色与低碳可持续发展、遵守道德与诚信、创新等方面意识。沟通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7.4的要求。成文信息7.5.1总则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7.5.1的要求。组织应按本文件要求形成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内容至少包括:a)管理体系范围,及不适用条款说明与理由;b)质量方针;c)质量目标;d)组织要求和光电产业链相关方要求的文件;e)质量管理手册格式可由组织自行决定。7.5.2创建和更新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7.5.2的要求。7.5.3成文信息的控制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7.5.3.1的要求。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7.5.3.2的要求。记录控制组织应建立记录控制程序,明确对质量管理相关记录的建立、使用和保管时限等方面相关要求,以确保组织的记录在需要时可获得。记录应包括:a)能区别不同产品;b)详略程度适当;c)清晰且易于识别;d)保存时间能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组织自身、产业链中相关方的要求;e)必要时,可用于追溯质量相关事件。当组织采用电子化系统管理文件化信息时,应确定信息保护过程(包括获取、生成或使用过程中防止丢失、未授权更改、非预期修改、损坏或物理损毁及其他必要的保护)。8运行运行策划和控制8.1.1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8.1的要求。8.1.2组织应策划新产品的导入,实施必要的内部评审。内部评审应保留文件化信息。8.1.3组织应确保其确定的新产品导入过程和服务接收准则要求,应不低于国家、行业的强制性要求。8.1.4当组织有要求时,新产品的导入应按组织产业链中要求的阶段和方式获得批准。产品和服务的要求8.2.1顾客沟通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8.2.1的要求。组织应与顾客,对产品和服务与顾客使用本组织产品的特殊特性相关的信息进行沟通。当这种沟通涉及到组织后续活动的控制时,沟通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应保留文件化的信息。组织应与顾客对本组织质量工具使用的要求进行沟通。当组织明确要求使用特定的工具和方法时,组织应对工具和方法应用的时机、方式、过程,保留沟通确认记录。注:组织宜使用工具和方法可能包括: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FMEA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MSA测量系统分析,SPC统计过程控制,FMECA故障模式影响和危害性分析、QFD质量功能配置、QDC产品质量、确保准时交货、控制生产成本,RAMS可靠性、可使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8D,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等。8.2.2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要求的确定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8.2.2的要求。关于产品和服务的特殊要求适用时,组织应确保顾客已确定关于产品和服务的特殊要求,并保持文件化信息,可包括;a)接收审查过程;b)接收标准;c)试验程序文件;d)试验环境;e)试验实例;f)试验资料;g)试验职责;h)牵涉的资源;i)跟踪和解决问题的方法;j)要求的接收试验报告。8.2.3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8.2.3.1的要求。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8.2.3.2的要求。8.2.4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8.2.4的要求。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8.3.1总则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8.3.1的要求。当产业链中相关方有要求时,组织应考虑将GB/T19001-2016中8.3.1的要求应用于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适用时,组织应对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8.3.2设计和开发策划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8.3.2的要求。设计和开发的相关方要求组织应确保设计和开发的策划考虑了光电产业链上下游相关方的要求,包括:a)生产和例行试验要求,包括特殊过程,所有在这个阶段生产设备是已知的;b)设计原则的应用(例如:可制造性设计、可测试性设计、可维修性设计);c)项目管理(例如: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或VDA-RGA供应链新零件成熟度保障);d)产品和制造过程设计活动(如:DFM可制造性和DFA可装配性),例如:考虑使用替代的设计和制造过程;e)产品设计风险分析(FMEA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的开发和评审,包括降低潜在风险的措施;f)制造过程风险分析(如:FMEA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控制计划和标准作业指导书)的开发和评审。当组织决定在设计和开发的过程应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时,应在设计和开发的计划文件中有方法应用的范围、目标和职责分工的描述,并指定具备应用相关工具和方法的能力的人员。注:上述多方论证方法应包括组织的设计、制造、工程、质量、采购、供应、维护和其他适当职能。8.3.3设计和开发输入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8.3.3的要求。适用时,设计和开发输入应包括网络安全、互联互通、顾客敏感信息保护、低碳与绿色节能等要求。制造过程的设计输入组织应确定制造过程设计和开发的输入,可包括:a)新技术;b)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c)产品要求,如功能、性能、外观等;d)新材料;e)以往的开发经验;f)制造过程流程;g)产品控制要求(质量与过程);h)搬运和贮存要求;i)适当的人机工程学;j)制造设计和装配设计。8.3.4设计和开发控制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8.3.4的要求。特殊特性适用时,组织应采用多方论证方法建立、实施与质量风险分析得出的关键质量特性(见本文件6.1.3)和产品和服务要求相关的特殊特性(见本文件8.2.2.2)的过程,并形成文件,包括:a)在产品或生产文件记录特殊特性,并进行相关风险分析;b)为产品和生产过程的特殊特性开发控制和监视策略;c)必要时,组织应规定批准过程;d)遵守组织规定的定义和符号或组织的等效符号或标记。8.3.5设计和开发输出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8.3.5的要求。当组织进行产品设计时,设计输出应对照产品设计输入要求,并进行验证和确认。当组织进行制造过程设计时,设计的输出应对照制造过程设计输入,进行验证。服务设计完成后应将其转化为服务规范(也可称为“服务标准”)、服务提供规范和服务质量控制规范,并保持文件化信息。服务设计的转化,应包括:a)服务规范应根据组织与组织每项接触活动分析可能带来的体验,明确在接受服务的全过程中,组织可感知到的服务特性和服务提供特性,以及对每一项特性的验收标准;b)服务提供规范应明确服务提供过程所需的职责、资源、方法和程序;c)服务质量控制规范应识别出,各服务阶段或服务接触点上对服务质量和体验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活动,并规定对各项关键活动及服务特性和服务提供特性的检查和评价频次和方法。8.3.6设计和开发更改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8.3.6的要求。产品设计变更应通知顾客。当组织有要求时,变更应经过组织批准。当顾客有要求时,制造过程设计变更应通知顾客及经过顾客批准。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8.4.1总则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8.4.1的要求。组织应采取措施确保供应链安全,确保供应商在供货异常时,物料的可获得性。组织应确定选择供方的过程,建立并和保持文件化的程序。程序中应明确合格供方的选择和判定准则。合格供方的选择和判定准则应向相关的供方公开。组织应实施上述过程,并建立合格供方名录,经批准后在适当范围内发布。合格供方名录之外的组织提供产品、服务或过程,应得到授权人员批准,保留文件化信息。组织应定期对合格供方进行再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动态调整合格供方名录。组织应定期与其主要供方进行沟通,向其反馈提供产品、服务或过程相关的绩效。注1:供方应包括组织的分承包方和外包方;注2:组织宜考虑其外部供方的重要程度,对其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包括对其评价的周期和项目的选择。8.4.2控制类型和程度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8.4.2的要求。8.4.3提供给外部供方的信息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8.4.3的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采购过程文件化的程序。组织应将外部提供的产品、服务和过程的要求,包括法律法规以及适用的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见本文件8.2.2和8.3.3.3)要求,应传达至产业链上游的直接供方。适用时,应在产业链中其它组织间适当传输,以确保整个产业链都能够贯彻所有适用要求。组织应保留向产业链上游的直接供方进行相关信息传递的记录。生产和服务提供8.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8.5.1的要求。组织应针对相关制造现场和所有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制定控制计划,以确保在受控条件下进行产品和服务提供。组织应按策划的生产工艺文件,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组织应按策划的设备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组织应确保现场操作者熟悉生产工艺文件和设备操作规程要求。适用时,现场操作者应经培训并具有相应能力。组织应考虑顾客的要求,并确定本组织的关于特殊过程。组织应识别特殊过程,确认特殊过程的运行要求。适当时进行再确认。特殊过程的确认活动应形成记录。当顾客有要求时,组织应建立和实施产品和服务交付计划。交付过程应形成文件化信息。当交付过程有更新时,交付更新应满足顾客的要求。8.5.2标识和可追溯性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8.5.2的要求。组织应确保制造现场的产品检验状态的标识清晰有效。当产业链下游组织有要求时,组织应根据其要求确定产品相关可追溯性控制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8.5.3组织或外部供方的财产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8.5.3的要求。8.5.4防护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8.5.4的要求。组织应制定包装、保管以及标识的相关管理制度,并在相关区域可获得。组织应明显标识产品生产日期、发货日期及有效期,并区分超过有效期限的材料或产品,加以妥当处置。8.5.5交付后的活动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8.5.5的要求。交付后的活动补充要求组织应确定本组织相关的交付后活动,可包括但不限于:a)培训和技术支持服务;b)产品退换货、维修以及备品备件供应;c)与产品使用和维护有关的技术文件得到控制和更新(如使用指南、维修手册等);d)应急抢修和故障分析处理;e)软件版本升级或提供补丁程序;f)收集、分析顾客在产品使用和接受服务过程中问题和反馈;g)涉及缺陷的产品召回、业务停服,以及相关的问题通报、补偿等;h)适用时,根据合同或质量合规义务的要求,回收产品并委托有资质的组织进行处置。组织应建立文件化的投诉、退货过程,并确保将相关信息进行沟通。组织应建立件化的索赔处理过程,并确保将相关信息进行沟通。适用时,组织应建立产品召回流程或制度,以对交付的不合格产品或可能的不合格产品进行召回,并对召回产品进行适当的处置。8.5.6更改控制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8.5.6的要求。当供应链中相关有要求时(见本文件8.3.2),组织应按供应商、原材料、设施、设备、工艺、人员、生产环境等方面的变更要求,通知相关方。适用时,变更应经相关方批准,批准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放行8.6.1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8.6的要求。8.6.2产品的放行组织应确保按照策划的安排,围绕控制计划来验证产品和服务的要求。适用时,放行人员应通过培训,获取必要的资质。组织应建立对外部供方提供的产品、服务和过程的验证,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组织应根据程序或其引用的文件,规定原材料进厂的检验规范,半成品检验规范、产品成品检验规范,及判定准则。组织应按检验规范的要求,进行检验和试验及结果判定。检验和试验及判定结果应保留文件化信息。8.6.3服务的放行对于非实时交付服务,应按照策划的安排进行验证并确认满足要求后方可交付。对于实时交付服务或策划时,应在未安排在交付前进行验证的非实时交付服务,对服务提供过程应进行确认,并满足要求后方可交付。不合格输出的控制8.7.1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8.7.1的要求。8.7.2组织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不合格控制程序。程序应规定不合格的识别、评审、判定职责及不合格可能的处置办法。8.7.3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8.7.2的要求。9绩效评价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总则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9.1.1的要求。组织应按其策划时间间隔,考核质量目标(见本文件6.2.1)达标情况。组织应保留与质量目标(见本文件6.2.1)达标情况考核相关的文件信息。应提供分析和评价所需的数据和信息。适宜时,组织应考虑利用信息化工具和手段进行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当组织有要求时,组织应进行过程审核或产品审核。注:过程审核宜依据VDA6.3质量证明或类似标准开展。产品审核可依据VDA6.5质量证明或类似标准开展。9.1.2顾客满意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9.1.2的要求。9.1.3分析与评价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9.1.3的要求。必要时,组织应对目标达标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应保留文件化信息。组织应对与产业链上下游组织相关的目标进行分析。当偏差超过时,组织应进行原因分析,分析的结果应保留文件化信息(见本文件10.2)。组织应利用适当的技术和工具,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开发和利用,通过寻找与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符合性、绩效、趋势、变异等相关的信息,为质量管理的决策提供支持。内部审核9.2.1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9.2.1的要求。9.2.2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9.2.2的要求。9.2.3组织应建立书面化的内部审核策划的文件。9.2.4组织应确保内部审核员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审核前准备工作。9.2.5内部审核记录应包括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的记录,记录应真实准确,详细程度符合组织策划的要求。管理评审9.3.1总则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9.3.1的要求。9.3.2管理评审输入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9.3.2的要求。9.3.3管理评审输出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9.3.3的要求。应包括关于与组织产业链相关方要求的绩效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应包括组织未来质量改进方向的决定。10改进总则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10.1的要求。不合格和纠正措施10.2.1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10.2.1的要求。10.2.2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10.2.2的要求。10.2.3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文件化纠正措施程序,程序应规定对不合格的原因分析、纠正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期限等要求。注:组织宜采用8D或其它结构化问题解决方法。持续改进10.3.1组织应满足GB/T19001-2016中10.3的要求。10.3.2组织应建立和实施创新过程,包括产品、过程、技术管理等,保留相关的文件化信息。注:组织宜参考ISO56001:2024标准部分或全部实施。

定价: 0元 / 折扣价: 0

在线阅读 收 藏
6 条记录,每页 15 条,当前第 1 / 1 页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末页  |     转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