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随时随地查标准

QQ交流1群(已满)

QQ群标准在线咨询2

QQ交流2群

购买标准后,可去我的标准下载或阅读
T/CQCA 021-2023 食用益生制品活数量分级规范 现行 发布日期 :  2023-12-20 实施日期 :  2023-12-27

本文件规定了食用益生菌制品有关的术语和定义、菌株要求、分类、益生菌活菌数量分级及检验方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食用益生菌制品的活菌数量分级。

定价: 无文本 / 折扣价: 0

在线阅读 收 藏
T/CQCA 020-2023 食用益生制品标签标识规范 现行 发布日期 :  2023-12-20 实施日期 :  2023-12-27

本文件规定了食用益生菌制品的标签标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标识内容、标示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食用益生菌制品。

定价: 无文本 / 折扣价: 0

在线阅读 收 藏
T/JSEFA 006.4-2023 食用主要虫害测报及综合防控技术规程第4部分:跳虫 现行 发布日期 :  2023-12-18 实施日期 :  2023-12-18

4测报调查4.1调查时间在食用菌接种后至开始出菇管理的整个发菌期,每周调查一次;出菇期每潮子实体原基形成前调查1次。4.2调查方法在菇棚(房)内采用五点取样法抽取菌包10个,将菌包出菇面3cm厚度培养料切下浸在盛有1%盐水的密闭透明容器中,浸泡5h后观察。草腐菌类取样点为按照五点取样法选择10cm(长)×10cm(宽)×3cm(深)的表层覆土或培养料10个样本,样品收集后浸在盛有1%盐水的密闭透明容器中,浸泡5h后观察。记载每个菌包内或取样点中的跳虫头数,计算单包或单个取样点跳虫数和危害率。观察结果记入《食用菌跳虫调查记载表》,格式见表A.1。4.3农事管理活动和环境情况记载观察记载食用菌发菌期和出菇期的栽培密度、病虫害防治情况,观察记载菇棚(房)内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通风等条件情况。观察结果记入《食用菌栽培管理和环境情况记载表》,格式见表A.2。5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原则,按照食用菌夜蛾的发生规律,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综合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进行防控。6综合防控6.1生态调控6.1.1场地选择栽培场地应远离污染源,交通便利,排水畅通、水源清洁充足,与周边化学污染源、工业废弃物、扬尘源等地点的距离应符合NY/T2375的规定。6.1.2场所清洁做好栽培场所日常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棚室内病虫蘑菇与残体、棚室内及周边杂草,带出棚外在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栽培场所使用前,地面硬化的场所应彻底打扫,地面未硬化的场所可撒石灰消毒。栽培结束后,应及时清除菌渣,运离栽培场所,并对空菇棚(房)进行消杀后通风干燥。空棚期可通过闷棚、晒棚等方式杀死残留的虫源。6.1.3菌种选择菌种选择经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有资质的菌种企业生产的无污染、无虫卵、菌丝生长正常的符合NY/T528规定的菌种。菌种中害虫的检验应符合NY/T1284的要求。6.1.4生产投入品选择用于食用菌生产的栽培原料、化学添加剂、塑料袋等生产投入品应符合NY/T528和NY/T2375的规定。6.1.5规范操作在袋栽食用菌的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和草腐类食用菌的发酵、上料、接种、覆土等环节规范操作,接种过程中做好空间、工具及人员的消毒工作,各环节操作应符合NY/T528的规定。6.1.6栽培管理措施6.1.6.1菌丝体期管理措施菌丝体生长期的室内温度应恒定保持在低于栽培品种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6℃,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定时通风,遮光培养。接种7d~10d后开始检查菌丝生长情况,每隔10d~15d检查一次,直到菌丝长满。检查时应轻拿轻放,若发现有害虫侵染,应及时清理,运至远处深埋或焚烧。6.1.6.2子实体期管理措施子实体生长期菇棚(房)的温湿度调节应根据栽培品种的特性要求进行,使其温、湿、光、气均处于最佳范围。尽量采用雾状喷头进行喷水,避免料面、菇体上长期积水。采菇后应及时将料面和地面的菇根、残渣清理干净。出菇结束的废弃菌渣应及时处理。6.2物理防治用糖1份、酒1份、醋2份、水20份,加入适量广谱触杀型杀虫剂混匀,然后放置在菇棚(房)内走道或四周,可以诱杀跳虫。6.3化学防治在空棚(房)期可对空间和地面用化学农药进行杀虫预防。在菌丝体生长期危害率高于30%时可对空间、菌袋周围及袋口用化学农药进行杀虫防治。在子实体生长期危害率高于30%时可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施药应在采摘后进行,有子实体正在生长时不得使用化学杀虫剂。应选择生物药剂与化学药剂交替使用,或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轮换使用,农药安全、合理使用按照GB4285、GB/T8321的规定执行。

定价: 无文本 / 折扣价: 0

在线阅读 收 藏
T/JSEFA 006.3-2023 食用主要虫害测报及综合防控技术规程第3部分:夜蛾 现行 发布日期 :  2023-12-18 实施日期 :  2023-12-18

4测报调查4.1成虫诱集4.1.1调查时间当环境温度在15℃以上时,每周观察成虫的诱集数量。4.1.2诱集方法在菇棚(房)内距出菇面高度30cm~50cm处挂诱虫灯,在前端和中间各挂1盏,每次调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接虫袋。参照食用菌夜蛾成虫形态特征,记载成虫数量。调查结果记入《食用菌夜蛾成虫诱集调查记载表》,格式见表A.1。4.2危害情况普查4.2.1调查时间每潮子实体原基形成前调查1次。4.2.2调查方法在菇棚(房)内采用五点取样法抽取菌包10个,观察菌包出菇面的幼虫危害情况。草腐菌类取样点为按照五点取样法选择10cm(长)×10cm(宽)×3cm(深)的表层覆土或培养料10个样本,观察取样点的幼虫危害情况。记载每个菌包内或取样点中的幼虫头数,计算单包或单个取样点幼虫数和危害率。观察结果记入《食用菌夜蛾危害情况调查记载表》,格式见表A.2。4.3农事管理活动和环境情况记载观察记载食用菌发菌期和出菇期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情况,观察记载菇棚(房)内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通风等条件情况。观察结果记入《食用菌栽培管理和环境情况记载表》,格式见表A.3。5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原则,按照食用菌夜蛾的发生规律,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综合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进行防控。6综合防控6.1生态调控6.1.1场地选择栽培场地应远离污染源,交通便利,排水畅通、水源清洁充足,与周边化学污染源、工业废弃物、扬尘源等地点的距离应符合NY/T2375的规定。6.1.2场所清洁做好栽培场所日常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棚室内病虫蘑菇与残体、棚室内及周边杂草,带出棚外在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栽培场所使用前,地面硬化的场所应彻底打扫,地面未硬化的场所可撒石灰消毒。栽培结束后,应及时清除菌渣,运离栽培场所,并对空菇棚(房)进行消杀后通风干燥。空棚期可通过闷棚、晒棚等方式杀死残留的虫源。6.1.3菌种选择菌种选择经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有资质的菌种企业生产的无污染、无虫卵、菌丝生长正常的符合NY/T528规定的菌种。菌种中害虫的检验应符合NY/T1284的要求。6.1.4生产投入品选择用于食用菌生产的栽培原料、化学添加剂、塑料袋等生产投入品应符合NY/T528和NY/T2375的规定。6.1.5规范操作在袋栽食用菌的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和草腐类食用菌的发酵、上料、接种、覆土等环节规范操作,接种过程中做好空间、工具及人员的消毒工作,各环节操作应符合NY/T528的规定。6.1.6栽培管理措施6.1.6.1菌丝体期管理措施菌丝体生长期的室内温度应恒定保持在低于栽培品种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6℃,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定时通风,遮光培养。接种7d~10d后开始检查菌丝生长情况,每隔10d~15d检查一次,直到菌丝长满。检查时应轻拿轻放,若发现有害虫侵染,应及时清理,运至远处深埋或焚烧。6.1.6.2子实体期管理措施子实体生长期菇棚(房)的温湿度调节应根据栽培品种的特性要求进行,使其温、湿、光、气均处于最佳范围。尽量采用雾状喷头进行喷水,避免料面、菇体上长期积水。采菇后应及时将料面和地面的菇根、残渣清理干净。出菇结束的废弃菌渣应及时处理。6.2物理防治6.2.1防虫网在菇棚(房)通风处安装遮阳网,在出入口设置宽度2m以上隔离间,隔离间出入口安装防虫纱帘,进出随手关闭。6.2.2灯光诱杀在成虫羽化期,在菇棚(房)出入口处、隔离间、棚内距最上层菌袋30cm~50cm处每隔10m悬挂一盏诱虫灯,害虫繁殖高峰期晚间开灯,早上熄灭,诱杀成虫。及时清理接虫袋。6.2.3人工捕捉在发菌期或出菇期,检查菇体背面和培养料表面,发现有少量幼虫时,应及时捕捉清理。6.2.4糖醋液诱杀用糖6份、酒1份、醋3份、水10份,加入适量触杀型杀虫剂混匀,然后放置在菇棚(房)内略高于最上层菌袋的位置,可以有效的诱杀夜蛾。6.3生物防治每盏诱虫灯接虫袋内日诱集夜蛾成虫数量达10只以上时可用生物杀虫剂进行防治。苏云金芽孢杆菌(Bt)、苦皮藤素、印楝素、多杀霉素、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未登记在食用菌上使用的生物杀虫剂,可先进行小面积试用,试用后对食用菌没有药害且子实体中残留不超标即可使用。6.4化学防治在空棚(房)期、菌丝体生长期可对空间和地面用化学农药进行杀虫预防。在子实体生长期危害率高于30%时可用杀虫剂进行防治,施药应在采摘后进行,有子实体正在生长时不得使用化学杀虫剂。应选择生物药剂与化学药剂交替使用,或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轮换使用,农药安全、合理使用按照GB4285、GB/T8321的规定执行。

定价: 无文本 / 折扣价: 0

在线阅读 收 藏
T/JSEFA 006.2-2023 食用主要虫害测报及综合防控技术规程第2部分:蚤蝇 现行 发布日期 :  2023-12-18 实施日期 :  2023-12-18

4测报调查4.1成虫诱集4.1.1调查时间当环境温度高于25℃时,每周观察成虫的诱集数量。4.1.2诱集方法在菇棚(房)内距出菇面高度10cm~30cm处挂黄色黏虫板(规格以双面12cm×20cm为宜),在两端和中间各挂1张,每隔3天观察记载成虫的诱集数量,每次调查结束后应及时更换。参照食用菌蚤蝇成虫形态特征,记载成虫数量。调查结果记入《食用菌蚤蝇成虫诱集调查记载表》,格式见表A.1。4.2危害情况普查4.2.1调查时间每潮子实体原基形成前调查1次。4.2.2调查方法在菇棚(房)内采用五点取样法抽取菌包10个,观察菌包出菇面的幼虫危害情况。草腐菌类取样点为按照五点取样法选择10cm(长)×10cm(宽)×3cm(深)的表层覆土或培养料10个样本,观察取样点的幼虫危害情况。记载每个菌包内或取样点中的幼虫头数,计算单包或单个取样点幼虫数和危害率。观察结果记入《食用菌蚤蝇危害情况调查记载表》,格式见表A.2。4.3农事管理活动和环境情况记载观察记载食用菌发菌期和出菇期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情况,观察记载菇棚(房)内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通风等条件情况。观察结果记入《食用菌栽培管理和环境情况记载表》,格式见表A.3。5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原则,按照食用菌蚤蝇的发生规律,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综合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进行防控。6综合防控6.1生态调控6.1.1场地选择栽培场地应远离污染源,交通便利,排水畅通、水源清洁充足,与周边化学污染源、工业废弃物、扬尘源等地点的距离应符合NY/T2375的规定。6.1.2场所清洁做好栽培场所日常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棚室内病虫蘑菇与残体、棚室内及周边杂草,带出棚外在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栽培场所使用前,地面硬化的场所应彻底打扫,地面未硬化的场所可撒石灰消毒。栽培结束后,应及时清除菌渣,运离栽培场所,并对空菇棚(房)进行消杀后通风干燥。空棚期可通过闷棚、晒棚等方式杀死残留的虫源。6.1.3菌种选择菌种选择经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有资质的菌种企业生产的无污染、无虫卵、菌丝生长正常的符合NY/T528规定的菌种。菌种中害虫的检验应符合NY/T1284的要求。6.1.4生产投入品选择用于食用菌生产的栽培原料、化学添加剂、塑料袋等生产投入品应符合NY/T528和NY/T2375的规定。6.1.5规范操作在袋栽食用菌的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和草腐类食用菌的发酵、上料、接种、覆土等环节规范操作,接种过程中做好空间、工具及人员的消毒工作,各环节操作应符合NY/T528的规定。6.1.6栽培管理措施6.1.6.1菌丝体期管理措施菌丝体生长期的室内温度应恒定保持在低于栽培品种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6℃,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定时通风,遮光培养。接种7d~10d后开始检查菌丝生长情况,每隔10d~15d检查一次,直到菌丝长满。检查时应轻拿轻放,若发现有害虫侵染,应及时清理,运至远处深埋或焚烧。6.1.6.2子实体期管理措施子实体生长期菇棚(房)的温湿度调节应根据栽培品种的特性要求进行,使其温、湿、光、气均处于最佳范围。尽量采用雾状喷头进行喷水,避免料面、菇体上长期积水。采菇后应及时将料面和地面的菇根、残渣清理干净。出菇结束的废弃菌渣应及时处理。6.2物理防治6.2.1防虫网在菇棚(房)通风处安装60目防虫网,在出入口设置宽度2m以上隔离间,隔离间出入口安装防虫纱帘,进出随手关闭。6.2.2灯光诱杀在成虫羽化期,在菇棚(房)出入口处、隔离间、棚内距最上层菌袋20cm~60cm处每隔10m悬挂一盏诱虫灯,害虫繁殖高峰期晚间开灯,早上熄灭,诱杀成虫。及时清理接虫袋。6.2.3黄板诱杀在菇棚(房)内距最上层出菇面高度10cm~30cm处挂黄色黏虫板,每10m2~12m2挂1块,在门口或强光处悬挂效果最佳,当黄板上粘满成虫时应及时更换。6.3生物防治每张黄板上日诱集眼蕈蚊成虫数量达50只以上时可用生物杀虫剂进行防治。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变种(Bti)、印楝素、苦参碱等未登记在食用菌上使用的生物杀虫剂,可先进行小面积试用,试用后对食用菌没有药害且子实体中残留不超标即可使用。6.4化学防治6.4.1施药器械使用雾化效果较好的喷雾器。施药前,施药器械应确保清洁。施药后,施药器械应清洗干净放置。6.4.2农药选用在空棚(房)期、菌丝体生长期可对空间和地面用化学农药进行杀虫预防。在子实体生长期危害率高于50%时可用杀虫剂进行防治,施药应在采摘后进行,有子实体正在生长时不得使用化学杀虫剂。登记在食用菌上的杀虫剂种类及用法见附录B。应选择生物药剂与化学药剂交替使用,或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轮换使用,农药安全、合理使用按照GB4285、GB/T8321的规定执行。

定价: 无文本 / 折扣价: 0

在线阅读 收 藏

4测报调查4.1成虫诱集4.1.1调查时间当环境温度在10℃~30℃之间时,每周观察成虫的诱集数量。4.1.2诱集方法在菇棚(房)内距出菇面高度20cm~50cm处挂黄色黏虫板(规格以双面12cm×20cm为宜),在两端和中间各挂1张,每隔3天观察记载成虫的诱集数量,每次调查结束后应及时更换。参照食用菌眼蕈蚊成虫形态特征,记载成虫数量。调查结果记入《食用菌眼蕈蚊成虫诱集调查记载表》,格式见表A.1。4.2为害情况普查4.2.1调查时间每潮子实体原基形成前调查1次。4.2.2调查方法在菇棚(房)内采用五点取样法抽取菌包10个,观察菌包出菇面的幼虫危害情况。草腐菌类取样点为按照五点取样法选择10cm(长)×10cm(宽)×3cm(深)的表层覆土或培养料10个样本,观察取样点的幼虫危害情况。记载每个菌包内或取样点中的幼虫头数,计算单包或单个取样点幼虫数和危害率。观察结果记入《食用菌眼蕈蚊危害情况调查记载表》,格式见表A.2。4.3农事管理活动和环境情况记载观察记载食用菌发菌期和出菇期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情况,观察记载菇棚(房)内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通风等条件情况。观察结果记入《食用菌栽培管理和环境情况记载表》,格式见表A.3。5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原则,按照食用菌眼蕈蚊的发生规律,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综合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进行防控。6综合防控6.1生态调控6.1.1场地选择栽培场地应远离污染源,交通便利,排水畅通、水源清洁充足,与周边化学污染源、工业废弃物、扬尘源等地点的距离应符合NY/T2375的规定。6.1.2场所清洁做好栽培场所日常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棚室内病虫蘑菇与残体、棚室内及周边杂草,带出棚外在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栽培场所使用前,地面硬化的场所应彻底打扫,地面未硬化的场所可撒石灰消毒。栽培结束后,应及时清除菌渣,运离栽培场所,并对空菇棚(房)进行消杀后通风干燥。空棚期可通过闷棚、晒棚等方式杀死残留的虫源。6.1.3菌种选择菌种选择经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有资质的菌种企业生产的无污染、无虫卵、菌丝生长正常的符合NY/T528规定的菌种。菌种中害虫的检验应符合NY/T1284的要求。6.1.4生产投入品选择用于食用菌生产的栽培原料、化学添加剂、塑料袋等生产投入品应符合NY/T528和NY/T2375的规定。6.1.5规范操作在袋栽食用菌的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和草腐类食用菌的发酵、上料、接种、覆土等环节规范操作,接种过程中做好空间、工具及人员的消毒工作,各环节操作应符合NY/T528的规定。6.1.6栽培管理措施6.1.6.1菌丝体期管理措施菌丝体生长期的室内温度应恒定保持在低于栽培品种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6℃,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定时通风,遮光培养。接种7d~10d后开始检查菌丝生长情况,每隔10d~15d检查一次,直到菌丝长满。检查时应轻拿轻放,若发现有害虫侵染,应及时清理,运至远处深埋或焚烧。6.1.6.2子实体期管理措施子实体生长期菇棚(房)的温湿度调节应根据栽培品种的特性要求进行,使其温、湿、光、气均处于最佳范围。尽量采用雾状喷头进行喷水,避免料面、菇体上长期积水。采菇后应及时将料面和地面的菇根、残渣清理干净。出菇结束的废弃菌渣应及时处理。6.2物理防治6.2.1防虫网在菇棚(房)通风处安装60目~70目防虫网,在出入口设置宽度2m以上隔离间,隔离间出入口安装防虫纱帘,进出随手关闭。6.2.2灯光诱杀在成虫羽化期,在菇棚(房)出入口处、隔离间、棚内距最上层菌袋30cm~60cm处每隔10m悬挂一盏诱虫灯,害虫繁殖高峰期晚间开灯,早上熄灭,诱杀成虫。及时清理接虫袋。6.2.3黄板诱杀在菇棚(房)内距最上层出菇面高度20cm~50cm处挂黄色黏虫板,每10m2~12m2挂1块,在门口或强光处悬挂效果最佳,黄板使用应符合GB/T24689.4的要求。6.3生物防治每张黄板上日诱集眼蕈蚊成虫数量达50只以上时可用生物杀虫剂进行防治。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变种(Bti)、印楝素、苦参碱等未登记在食用菌上使用的生物杀虫剂,可先进行小面积试用,试用后对食用菌没有药害且子实体中残留不超标即可使用。6.4化学防治6.4.1施药器械使用雾化效果较好的喷雾器。施药前,施药器械应确保清洁。施药后,施药器械应清洗干净放置。6.4.2农药选用在空棚(房)期、菌丝体生长期可对空间和地面用化学农药进行杀虫预防。在子实体生长期危害率高于50%时可用杀虫剂进行防治,施药应在采摘后进行,有子实体正在生长时不得使用化学杀虫剂。登记在食用菌上的杀虫剂种类及用法参见附录B。应选择生物药剂与化学药剂交替使用,或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轮换使用,农药安全、合理使用按照GB4285、GB/T8321的规定执行。

定价: 无文本 / 折扣价: 0

在线阅读 收 藏
T/ZSGTS 382-2023 香山之品 食用 现行 发布日期 :  2023-10-31 实施日期 :  2023-10-31

本文件规定了香山之品食用菌脆的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食用菌脆。

定价: 无文本 / 折扣价: 0

在线阅读 收 藏
T/SDYY 202-2023 食用蛛网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现行 发布日期 :  2023-10-14 实施日期 :  2023-11-14

本文件规定了食用菌蛛网病(Cladobotryumsp.)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策略、主要病原种类及其防控措施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双孢蘑菇、金针菇、羊肚菌蛛网病的防控。

定价: 无文本 / 折扣价: 0

在线阅读 收 藏
T/SHMHZQ 023-2023 食用种植技术规范 现行 发布日期 :  2023-09-22 实施日期 :  2023-10-07

定价: 无文本 / 折扣价: 0

在线阅读 收 藏
T/SAAMM 1033-2023 食用智能环境控制系统 现行 发布日期 :  2023-06-16 实施日期 :  2023-06-21

定价: 无文本 / 折扣价: 0

在线阅读 收 藏
T/NAIA 0206-2023 食用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现行 发布日期 :  2023-04-28 实施日期 :  2023-05-01

定价: 无文本 / 折扣价: 0

在线阅读 收 藏
T/YEFA 002-2023 云南省常见食用名录 现行 发布日期 :  2023-04-14 实施日期 :  2023-06-30

本文件界定了云南省常见食用菌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并给出了相关的名称。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常见食用菌的识别、名称引用。

定价: 158元 / 折扣价: 135

在线阅读 收 藏

定价: 无文本 / 折扣价: 0

在线阅读 收 藏
T/CKSYJ 001-2022 城口食用 现行 发布日期 :  2022-09-30 实施日期 :  2022-09-30

定价: 无文本 / 折扣价: 0

在线阅读 收 藏
T/ZNZ 128-2022 食用中麦角甾醇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现行 发布日期 :  2022-09-15 实施日期 :  2022-10-15

定价: 无文本 / 折扣价: 0

在线阅读 收 藏
41 条记录,每页 15 条,当前第 1 / 3 页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末页  |     转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