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定了新型电力系统时序生产模拟输入数据的基本要求。需准确采集和处理负荷、新能源出力、电网拓扑结构、机组运行特性等数据。要求数据具有较高的采集精度和时效性,并进行修正和标准化处理,确保数据一致性与准确性。标准还定义了新型电力系统时序生产模拟建模的基本形式,包括以最小化发电成本为目标的目标函数,以及涵盖电力电量平衡、潮流、传输、备用等系统级约束,和机组的出力、爬坡、启停时间等机组级约束。根据具体需求,亦可添加如频率安全约束等特殊约束。为加速求解时序生产模拟问题,可采用整数松弛、线性松弛、聚类、分解等技术,或结合人工智能优化求解过程。此外,可借助GridView、GOPT、PLEXOS等工具进行模拟。模拟结果可通过电力电量平衡、线路传输功率、碳排放、燃料消耗等指标进行评估,以衡量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可靠性和环境影响。
新型绿色城市是指在城镇化过程中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前提,以人为本,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构建适宜人居的生态型城市。新型绿色城市规划的重点是自然为本、创新为魂、保护为本,而不仅仅是绿化。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今天,建筑能源节约面临着建筑能源总消耗和单位面积能源消耗同步增长的总体形势。相关数字表明,建筑能源消费已经占到社会总能源消费的三分之一。作为城乡居民生活和工作的基本场所,建筑是降低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提高绿色建筑标准,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监管,大规模推广可再生能源,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现了碳排放和能源消费的双重控制。
新型绿色城市综合规划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绿色、循环、低碳为原则,以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目标,推进城市绿色化、智能化和人文化的规划方法和实践。以下是新的绿色城市整体规划的主要内容:1、绿色能源:推进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和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建设,依托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在北方地区城镇开展风电清洁供暖示范工程。选择部分县城开展可再生能源热利用示范工程,加强绿色能源县建设。2、绿色建筑:推进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基本完成北方采暖地区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积极推进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改造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3、绿色交通:倡导公共交通优先,鼓励低碳出行,完善城市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系统,并推广清洁能源汽车,鼓励居民使用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减少私人汽车使用。4、绿色基础设施:推进城市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5、绿色生态:保护和优化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构建城市生态廊道,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6、绿色经济发展:推广绿色产业和技术,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励绿色消费,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和生活方式。7、绿色政策与法规:建立健全绿色城市规划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完善绿色城市建设的政策体系,强化城市规划的法律权威性、市场经济性和人本尺度性,引导和激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绿色城市建设,形成政府、企业、居民共同参与的绿色城市建设格局,确保绿色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