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抚育改造3.2.1整枝修剪3.2.1.1修剪原则向阳坡轻剪,阴坡多剪;密林重剪,稀林轻剪;老树重剪,强树轻剪,弱树适当重剪。3.2.1.2病虫枝修剪清除树体上的所有寄生枝和病虫枝。3.2.1.3结果枝的修剪一般情况下,只修剪特别细弱、交错、过密和有病虫的结果枝或枯死结果枝。营养枝和结果枝保持一定比例,生长旺盛的植株大年要剪除部分结果枝,小年要多留结果枝。3.2.1.4下垂枝的修剪剪除着生过低、受光不足、着果率低,影响耕作的下垂枝,减去下垂枝后,冠形能恢复到原来自然形状。宜保留长势良好,能开花结果的枝条。3.2.1.5徒长枝的修剪衰老的植株,选留可做换树冠或主枝的徒长枝。剪除结果初期、着生在树干或其他枝叶密生的主枝上的徒长枝,生长在主枝、副主枝受损伤之处的徒长枝宜保留。3.2.1.6交叉枝和内膛枝的修剪先剪去病虫枝和枯枝,若枝条仍有交叉密接,可再适当修剪,以使其通风透光,增加树冠内部结果面积。3.2.1.7丛生油茶植株修剪一穴多株,主干多、树冠拥挤、枝条重叠、受光不足、内膛空虚、着果趋于表面的植株,剪去弱枝、病虫枝、枯死枝、交叉枝、过密枝和下垂枝,形成半圆球形树冠。3.2.2垦复深挖3.2.2.1全垦适于地势较平坦,坡度在15°以下的林地。林地全面翻土,树冠深挖20cm~30cm,翻大块,底朝天,冠内浅垦10cm~15cm,树冠内浅外深,熟山浅,荒山深。3.2.2.2带垦适于坡度在15°~25°的林地。沿等高线带状全垦,带与带之间留一段草带。垦复面宽1.5m~2.5m,草带宽3m~5m,并在垦带下方(即草带上方)筑一宽约40cm~50cm、高约20cm~30cm的土埂作保水保土带。垦带内垦复按3.2.2.2要求执行,砍除杂灌木和杂草。第2年再垦前1年的草带,而以前一年的垦带留作草带,如此年复一年,交相更替。3.2.2.3穴垦适于坡度在25°左右的林地。砍除杂草灌木,然后围绕油茶植株的树冠垂直投影处进行深挖垦复,深度10cm~15cm,边培根,并将杂草灌木埋入植株树盘内。3.2.3合理施肥3.2.3.1.1施肥原则大年以施磷肥和钾肥为主,小年以施氮肥为主;秋冬以施有机肥为主,春夏以施速效肥为主;大树多施,小树少施;丰年树多施,不结果或结果甚少的少施或者不施;生长势强的树少施氮肥,多施磷肥、钾肥。生长势弱的树要多施氮肥。立地条件好、生长势强的林分要多施磷肥、钾肥;立地条件较差、生长势弱的林分要多施氮肥和有机肥。3.2.3.1.2施肥量磷肥40kg~60kg/亩,钾肥10kg~20kg/亩;氮肥15kg~25kg/亩或复合肥40kg~60kg/亩;有机肥1500kg/亩以上。或每亩施放油茶专用配方肥60kg~75kg。3.2.3.1.3施肥方法结合垦复在树冠外围坡上方开环状沟或两边各开80cm~120cm长的沟施入,沟宽25cm、深15cm~20cm。施肥后用土覆平。
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油茶加工技术标准体系的术语和定义、技术标准体系构成。本文件适用于油茶的加工、质量控制、贮存与销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13016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GB/T20004.1团体标准化第1部分:良好行为指南GB/T26631粮油名词术语理化特性和质量3术语和定义GB/T266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标准体系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来源:GB/T13016〕3.2团体标准由团体按照自行规定的标准制定程序制定并发布,供团体成员或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来源:GB/T20004.1〕4油茶加工技术标准体系构成4.1油茶加工技术标准体系结构框架图油茶加工技术标准体系由通用基础标准、原料标准、生产卫生标准、加工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安全检测标准和标签标示、贮存运输与销售包装标准七个模块的标准构成,油茶加工技术标准体系的结构框架见图1。T/TSSP044—2023图1油茶加工技术标准体系结构框架4.2油茶加工技术标准体系标准明细油茶加工技术标准体系的标准,由与油茶加工、质量控制、贮存与销售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构成,油茶加工技术标准体系标准明细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