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细信息 去购物车结算

【团体标准】 销/球盘摩擦磨损试验第1部分:常温试验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9-04
  • T/GMES 031-2025
  • 现行
  • 定价: 无文本 / 折扣价: 0
  • 在线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在线看70000余条国内标准,赠送文本下载次数,单本最低仅合13.3元!还可享标准出版进度查询、定制跟踪推送、标准查新等超多特权!   查看详情>>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

适用范围:

6试验设备及仪器6.1试验条件6.1.1试验应在10℃~35℃范围内进行,对温度要求较严格的试验,应控制在23℃±5℃之内。6.1.2试验环境的相对湿度通常控制在40%~60%之间,以确保在试验过程中,防止样品表面形成水膜或引起静电等问题。对于敏感性材料,湿度应控制在40%±5%范围内,或其他较窄范围内。6.1.3试验环境应无振动、无强电磁干扰、无腐蚀性气体和无粉尘。6.2测力系统6.2.1试验机的测力系统应按照GB/T16825.1进行校准,其准确度等级为1级。6.2.2销盘式摩擦试验机应配有加载法向力和摩擦力测定系统,以确定摩擦系数。6.2.3加载法向力校准示值相对误差不超过±0.5%F.S,示值重复性不超过1%。6.2.4摩擦力校准示值相对误差不超过±1%F.S,示值重复性不超过1%。6.3试样夹持6.3.1对磨球安装于球夹具中,球夹具固定杆将对磨球顶出1/3,用于摩擦接触,且保证在摩擦过程中,球体不可滚动。销试样安装于上试样夹具中,销/球在接触时垂直于试样表面,角度相对误差不超过±1°,以确保必要的接触条件。6.3.2下试样用样品夹具固定于样品台上,试样保持垂直于主轴轴线,角度相对误差不超过±1°。6.3.3固定销试样/球夹具的加载装置应位于摩擦接触面上,加载装置具有自动调节功能,以减小由滑动摩擦引起的额外载荷。试样夹持必须是稳定、牢固,以避免试样在试验过程中的松动。6.4测速系统6.4.1试验机的测速系统应按照JJG1134进行校准,其准确度等级为0.002级。6.4.2主轴转动在有负载的情况下能够保持恒速,转速误差不超过±1%F.S,转速测量范围在10r/min~1000r/min之间,应配备转数计数器以便于记录。6.5测量系统6.5.1试验机的表面轮廓测量系统应按照JJG1305进行校准,其准确度等级为0.02级。6.5.2测量示值相对误差不超过±0.5%F.S,示值重复性不超过1%。7试验参数7.1载荷摩擦磨损接触处法向力值。7.2转速接触面之间的相对滑动速度,以rpm/min为单位。7.3摩擦半径接触面之间滑动,其滑动位置距离中心点的长度。8试验方法8.1在试验前,试样应清洗与干燥。使用不含氯和非成膜清洗剂或溶剂清除试样表面污垢和异物,随后干燥以清除所有可能残留的清洗剂。8.2将球安装入球夹具中,并将销/球夹具固定于加载装置上。试样放置于样品台,用样品夹具固定。确定销/球与样品表面的距离为2mm~3mm,并保证试验过程中,销/球夹具运行轨迹无触碰样品夹具。8.5试验转速、时间、载荷应根据材料及工艺需要确定。将载荷、摩擦力传感器零点调节至0±0.001。8.6启动试验机,先平稳加载至设定载荷值,再启动驱动电机进行摩擦试验。8.7试样在启动驱动电机时开始试验,当达到所要求的试验时间时,试验停止,试验不能被中断或重新启动。8.8试验过程中实时显示曲线,并根据要求记录时间、摩擦力、摩擦系数。8.9清除磨痕周围的磨损碎屑,安装磨损量测试组件,并将测量触针移动至磨痕右侧,启动磨损量测试,设备自动运行并扫描出磨痕横截面曲线。注:磨损量测试需在同一磨痕均匀选择不同的三处进行测量,并按照三次测量平均值计算。8.10根据需要,在试验过程中记录磨痕曲线值。8.11取出试样,观察磨痕。9试验结果处理9.1摩擦系数用公式(1)计算摩擦系数:9.2体积磨损量磨损量测量采用表面轮廓仪(二维或三维),并按公式(2)计算磨损量。若采用二维轮廓仪,按标准GB/T19067规定,则同一磨痕选择3处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分别测量后,取3次平均值作为一个试验数据。将磨痕横截面进行积分可得到磨痕截面积,磨痕截面积乘以磨痕长度可得到体积磨损量。9.3磨痕横截面示意图见图3,用公式(2)(牛顿-莱布尼茨公式)计算磨痕横截面面积:9.4用公式(3)计算体积磨损量:9.5试验结果数值至少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修约方法按GB/T8170执行。10试验报告试验完成后形成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a)试验机型号;b)标准编号;c)试验形式、材料种类、处理工艺;d)实验的载荷、转速、旋转半径及时间;e)摩擦系数曲线的数据图;f)磨痕曲线的数据图;g)磨痕体积磨损量;h)环境温度和湿度。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T/GMES 031-2025

  • 标准名称:

    销/球盘摩擦磨损试验第1部分:常温试验方法

  • 英文名称: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25-09-02
  • 实施日期:

    2025-09-02
  • 出版语种: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19.060
  • 中标分类号:

关联标准

  • 替代以下标准:

  • 被以下标准替代:

  • 引用标准:

  • 采用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 字数:

  • 开本: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樊恒中、张永胜、王振军、苏云峰、解国新、乔旦、张强强、宋俊杰、樊小强、隋天一、陆俊杰、何乃如、陈同舟、王龙、曹文辉、高青娟
  • 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中科凯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兰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陕西科技大学、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西北工业大学
  • 归口单位: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 提出部门: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 发布部门: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