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细信息

【国家标准】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第7部分:硅量的测定

开通会员免费在线看70000余条国内标准,赠送文本下载次数,单本最低仅合13.3元!还可享标准出版进度查询、定制跟踪推送、标准查新等超多特权!   查看详情>>

企业版:可绑定10台电脑,打印15次。   个人版:可绑定3台电脑,打印5次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

文前页下载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稀土氧化物中全硅含量、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酸溶硅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硅量的测定,包含钼蓝分光光度法(方法1)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方法2)。钼蓝分光光度法(方法1)适用于稀土氧化物中全硅含量及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酸溶硅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质量分数):0.001 0%~0.2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方法2)适用于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酸溶硅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质量分数):0.010%~0.20%。
当本文件2个方法的分析范围出现重叠时,宜首选方法1作为仲裁方法。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12690.7-2021

  • 标准名称: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第7部分:硅量的测定

  • 英文名称:

    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for non-rare earth impurities of rare earth metals and their oxides—Part 7:Determination of silicon content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21-10-11
  • 实施日期:

    2022-05-01
  • 出版语种:

    中文简体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77.120.99
  • 中标分类号:

    H14

关联标准

  • 替代以下标准:

  • 被以下标准替代:

  • 引用标准:

  • 采用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16 页
  • 字数:

    27 千字
  • 开本:

    大16 开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常诚、杜梅、周凯红、杨学正、刘晓杰、王东杰、方琦琦、刘延谟、卢美玲、杨宏博、黄洋成、王淼、胡贞贞、肖银、罗威、解一鸣、王金凤、温斌、徐思婷、陆翌欣、刘志勇、宋立军、邓楠
  • 起草单位:

    包头稀土研究院、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淄博加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乐山有研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赣州湛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福建省长汀金龙稀土有限公司、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石稀土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 归口单位:

    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9)
  • 提出部门:

    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9)
  • 发布部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其它标准
ICS77.120.99 CCSH14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12690.7—2021 代替GB/T12690.7—2003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 化学分析方法 第7部分:硅量的测定 Chemicalanalysismethodsfornon-rareearthimpuritiesofrareearthmetalsand theiroxides—Part7:Determinationofsiliconcontent 2021-10-11发布 2022-05-01实施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 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12690《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的第7部分。GB/T12690 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碳、硫量的测定 高频-红外吸收法; ———第2部分:稀土氧化物中灼减量的测定 重量法; ———第3部分:稀土氧化物中水分量的测定 重量法; ———第4部分:氧、氮量的测定 脉冲-红外吸收法和脉冲-热导法; ———第5部分:钴、锰、铅、镍、铜、锌、铝、铬、镁、镉、钒、铁量的测定; ———第6部分:铁量的测定 硫氰酸钾、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7部分:硅量的测定; ———第8部分:钠量的测定; ———第9部分:氯量的测定 硝酸银比浊法; ———第10部分:磷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11部分:镁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2部分:钍量的测定 偶氮胂Ⅲ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第13部分:钼、钨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第14部分:钛量的测定; ———第15部分:钙量的测定; ———第16部分:氟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第17部分:稀土金属中铌、钽量的测定; ———第18部分:锆量的测定; ———第19部分:砷、汞量的测定。 本文件代替GB/T12690.7—2003《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硅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与GB/T12690.7—2003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文件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2003年版的第1章); b)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两章(见第2章、第3章); c) 更改了钼蓝分光光度法原理(见4.1,2003年版的第2章); d) 更改了钼蓝分光光度法中水和二氧化硅标准贮存溶液的要求(见4.2的引导语、4.2.10,2003 年版的3.10、3.12); e) 删除了钼蓝分光光度法中盐酸的要求(见2003年版的3.3); f) 更改了钼蓝分光光度法中仪器设备的要求(见4.3,2003年版的第4章); g) 更改了钼蓝分光光度法中稀土氧化物样品前处理的要求(见4.4.1,2003年版的5.1); h) 增加了钼蓝分光光度法中试料的称取、定容及分取要求(见表1、表2); i) 更改了钼蓝分光光度法中试料溶解的要求(见4.5.4,2003年版的6.4.1、6.4.2、6.4.3、6.4.4); j) 更改了钼蓝分光光度法中抗坏血酸溶液的浓度、用量及硅钼杂多酸形成放置时间、显色时间 (见4.5.5,2003年版的6.4.5); k) 更改了钼蓝分光光度法中显色波长(见4.5.6、4.5.7.2,2003年版的6.4.6、6.5.2); Ⅰ GB/T12690.7—2021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