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细信息 去购物车结算

【团体标准】 黑木耳菌渣栽培元蘑技术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11-21
  • T/DEFA 003-2025
  • 现行
  • 定价: 0元 / 折扣价: 0
  • 在线阅读
开通会员免费在线看70000余条国内标准,赠送文本下载次数,单本最低仅合13.3元!还可享标准出版进度查询、定制跟踪推送、标准查新等超多特权!   查看详情>>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

适用范围:

7.1培养基配制7.1.1栽培基质栽培基质主料为黑木耳菌渣、阔叶硬杂木屑、玉米芯、豆秸等,稻糠、麸皮等其他辅料应符合NY5099规定。7.1.2参考配方配方1:黑木耳菌渣50%,木屑30%,稻糠(麸皮)18%,石膏粉1%,石灰粉1%;配方2:黑木耳菌渣40%,玉米芯40%,稻糠(麸皮)18%,石膏粉1%,石灰粉1%;配方3:黑木耳菌渣30%,豆秸25%,玉米芯25%,稻糠(麸皮)18%,石膏粉1%,石灰粉1%;以上配方的含水量均在55%~58%,pH自然。7.2菌袋制作7.2.1原料处理菌渣的处理:选择污染较少的黑木耳菌渣,使用机械袋料分离后,将菌渣粉碎、晒干;玉米芯的处理:粉碎成粒径0.5cm~1.0cm的颗粒;豆秸的处理:粉碎成1.0cm~1.5cm的小段。7.2.2原料预湿软化提前12h~24h将木屑、玉米芯、豆秸等原料添加适当清水(或1%石灰水)浸泡软化处理。7.2.3拌料与装袋按照配方将原辅料过筛后一起加入拌料机,边加水边搅拌,使基质含水量达到55%~60%,搅拌均匀。选用(16.0cm~16.5cm)×(35.0cm~38.0cm)聚乙烯塑料袋或聚丙烯塑料袋,进行机械装袋,装袋松紧适度,袋高22cm为宜,每袋装料1.2kg~1.3kg。7.2.4灭菌采用常压灭菌,温度达到100℃时,保持7h~8h,停火后再焖3h~5h;采用高压灭菌,温度达到125℃,保持1.5h~2.0h,自然冷却至60℃。7.2.5冷却菌袋出锅后,迅速移至冷却室,自然冷却至28℃以下。7.2.6接种待菌袋料温降至28℃以下时,将菌袋从冷却间移入接种室,进行无菌操作接种。7.3菌丝培养将接种后的菌袋摆放到发菌室,接种后1d~7d菌袋料温控制在26℃~28℃,8d后降温至21℃~25℃,20d后料温控制在16℃~20℃,避光,每天通风换气1次~2次,每次0.5h。培养期间,检查发菌情况,有杂菌感染的菌袋,应及时处理。7.4后熟菌丝长满菌袋后,保持室温15℃~20℃,加大通风,空气相对湿度50%~60%,后熟培养20d~30d;越夏管理后熟培养70d~90d。8出菇管理8.1适时开口棚内温度在10℃~22℃时,适时开口。棚室吊袋和大地草帘覆盖出菇,去掉菌袋一端的塑料袋,墙式摆放,码6层~7层高,每层袋口方向不同。8.2催菇期管理开口后,让菌丝恢复2d~3d,然后每天应向草帘、空中、墙壁、地面少喷勤喷雾状水3次~5次,喷水后通风10min~20min,保持气温在10℃~20℃,空气相对湿度75%~80%,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照。8.3出菇期管理当菇蕾长至直径3cm时,增加喷水次数,加大喷水量,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90%,气温在10~20℃。每次喷水后应通风0.5h~1.0h。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T/DEFA 003-2025

  • 标准名称:

    黑木耳菌渣栽培元蘑技术规程

  • 英文名称: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25-11-19
  • 实施日期:

    2025-11-26
  • 出版语种: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65.020.01
  • 中标分类号:

关联标准

  • 替代以下标准:

  • 被以下标准替代:

  • 引用标准:

  • 采用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 字数:

  • 开本: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王延锋、王金贺、郭雯、高营营、王远杭、张月、贺飞、于海洋、叶青雷、张娣、闫水华、史磊、王伟平、刘姿彤、盛春鸽、姜国胜、李宝娜、张鹏、赵静、王菲、马宏宇、冯天
  • 起草单位:

    黑龙江省农业学院牡丹江分院、东宁市食用菌协会、东宁市食用菌研发中心、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东北农业大学、牡丹江医科大学、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农林管理所牡丹江分所
  • 归口单位:

    东宁市食用菌协会
  • 提出部门:

    东宁市食用菌协会
  • 发布部门:

    东宁市食用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