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目的与适用范围编制目的。针对上海市域铁路规划建设的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市域铁路客流预测工作要求,能够规范客流预测内容、提升客流预测结果可信度,顺利推进市域铁路客流预测专题通过专家评审,为市域铁路项目立项奠定扎实基础,从而有效助力上海市域铁路高质量发展。编制原则。以国标《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规范》(GB/T51150-2016)为基础:从功能上来看,市域铁路是主要为都市圈中心城市通勤出行客流提供公交化、大运能运输服务的轨道交通系统,更接近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解决方案;从实际工作经验来看,市域铁路规划设计工作中,对各项客流指标要求更接近于城市轨道交通,如高峰小时断面客流、负荷强度等。因此,综合多方面因素,本次标准编制应以国标《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规范》(GB/T51150-2016)为基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域铁路,包括上海市域范围内或衔接上海与临沪地区的市域铁路线网规划、建设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客流预测。上海市域铁路定义为:位于上海及其毗邻地区的合理通勤圈板块范围内,连接上海城区和周边城镇组团以及各城镇组团之间,主要为通勤(学)、公务、旅游休闲等客流提供快速度、大运能、公交化运输服务的轨道交通系统。在国标《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规范》(GB/T51150-2016基础上,结合市域铁路自身特点进一步深化完善市域铁路客流预测相关要求,并结合《市域(郊)铁路设计规范》(TB10624-2020)等规范要求,逐条“增(新增条文)、补(补充细化条文)、调(调整结构)”,并在条文说明中说明理由编制思路。从基础要求、技术要求、内容要求和结果分析要求等多个方面进行梳理规定,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基础要求:提出市域铁路客流预测相关基础资料及基础数据要求,包括常规综合交通调查和网络平台大数据等。2、技术要求:梳理市域铁路客流预测工作体系,提出模型构建和标定验证要求。3、内容要求:提出不同阶段下,市域铁路客流预测的深度要求。包括线网规划、建设规划、(预)可研、初步设计等阶段的客流预测内容。4、结果分析要求:一方面从多指标角度进行客流特征及合理性分析;另一方面,针对不同阶段差异、其他同类投产项目对比等角度进行预测结果评价。
编制《上海市域铁路客运服务规范》团体标准的主要目的是,明确上海市域铁路客运服务的总体要求以及服务人员、服务设施、服务提供、安全与应急、服务环境与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指导上海市域铁路客运服务开展,同时以客运服务规范为上海市域铁路新线路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杜绝规划、建设到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中各环节相互割裂等问题,加快构筑全生命周期的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发展体系,以促进轨道交通技术服务体系的科学、完善,适应和加快实现上海市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与效率提升,满足上海市域铁路网络化建设、运营以及长三角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的需求。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辖区内新建市域铁路线路,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列车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执行。本标准编制原则:1.不低于同类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相关要求严格参考相应规范,不低于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规范(GB/T22486-2022)、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GB/T25341.1-2019,GB/T25341.12-2019)、市域(郊)铁路客运服务规范(DB31/T310009-2021)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综合比较,结合实际,体现上海特色和水平。本标准综合比较了现有各类规范及政策法规的要求,紧密结合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的实际以及长三角地区多层次轨道“四网融合”运营的实际,体现上海市域铁路客运服务“安全可靠、高效便捷、功能完善、绿色舒适、文明有序”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具有可操作性,满足指导客运服务的要求,标准编制达到条文表述规范,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指导上海新建市域铁路和既有线改造运营市域铁路的客运服务工作。
为满足上海市域铁路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体现上海市域铁路的功能和特点,指导上海市域铁路设计,编制了《上海市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本规范借鉴了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成熟经验,以现行行业标准《城际铁路设计规范》TB10623为基础,吸收了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和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DG/TJ08—109中适应上海市域铁路特性的内容,同时参考现行团体标准((市域铁路设计规范》T/CRSCOlOl和((市域快速轨道交通设计规范〉〉T/CCES2,合理确定了上海市域铁路的技术标准,突出了安全性、系统性、先进性、成熟性、经济性和适用性。本规范共25章,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缩略语和符号,总体设计,运输组织,线路,路基,桥涵,隧道,车站建筑,车站结构,轨道,站场,电力牵引供电,电力,通信,信号,信息,调度中心,动车组设备,维修设施,给水排水,通风与空调,综合接地,防灾,环境保护。
本标准规定了《上海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技术规范》所涉及的范围、基本要求与技术要求的总则、设置要求、性能要求、功能要求、供电以及土建要求的井道、廊桥、候梯厅与等效安全措施的要求。主要内容包括:(一)范围给出了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概要和所适用的使用范围。(二)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了标准中规范性引用标准的清单。(三)术语和定义列出了本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过程所涉及的相关术语及定义。(四)技术要求详细规定了本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技术要求的总则、设置、性能、功能、供电的要求。(五)土建要求详细规定了本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对土建的要求,包括井道、廊桥、候梯厅及等效安全措施的要求。
本标准编制依据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及标准编制原则。当前在市域铁路各专业运维领域的专项技术系列规范尚不完善,存在标准空白点,仅在综合类技术规范标准中部分章节涉及一些市域铁路运营维护规定条款,同时所列内容较为原则,实操性和针对性不强,并没有形成体系化指导价值。为满足市域铁路运营和维护需要,充分体现市域铁路的运维需求和技术特点,需要开展市域铁路设施设备维护规范的编制工作。鉴于当前市域铁路架构采用中心-站段化两级架构,接口、数据的标准化工作及技术标准尤为重要,为后期结合维护需求及规制开展运维平台奠定基础。国家铁路行业为提升设施设备维护业务的需求,形成了“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以及“国家铁路工务、通信、电务”等成熟的维护规则;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以上海为例形成了“上海地铁运营线路运维导则”和“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维护与更新改造规程导则”,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基于成熟的国家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标准,开展全专业信息化运维平台标准化搭建的技术研究及标准编制工作,发挥市域铁路网络化、公交化优势,逐步形成满足上海市域铁路运营维护系列标准。本标准的修订过程中,遵循科学性、协调一致性、创新性、适用性和行业性五大原则。科学性:以现有的科学技术和设施设备维护行业技术规范为基础,从市域铁路设施设备特点出发,具有科学性和可实施性。协调一致性:标准体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实质性的标准修订都会涉及与其他相关标准是否能够一致、协调等问题。创新性:为提高市域铁路设施设备维护效率、实现提质增效目标,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着眼信息化、数字化维护方式匹配设施设备维护组织和业务模式,建立各类系统、设施、设备的物理维护界面,引导新工具、新模式、新理念在设施设备维护业务中的实践。适用性:借鉴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中既有维护相关标准中普遍适用且经实践检验有效的内容,进行研究继承和匹配,结合当前市域铁路运输特点和设施设备维护特性,进行针对性调整。行业性:针对市域铁路与其他轨道交通行业的不同特性和需求。本标准保持了与各级市域(郊)铁路设计规范、技术规范的协调一致性,对应和涵盖行业标准《市域(郊)铁路设计规范》(TB10624-2020)、《市域铁路设计标准》DG/TJ08-2435-2023规定的设备和系统,确保修订内容不会引起新的重复、交叉、矛盾等。
该标准由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提出,主要是基于污水处理厂地面易滑特性的研究,根据污水处理厂作业地面不同防滑场景的要求,分类提出污水各个防滑场场景下的防滑措施,同时规范上海城镇污水处理厂地面工程建设的要求,提升污水处理厂的地面防滑安全性的角度提出。在污水处理厂的日常作业中,由于现场条件限制,办公和生产区域的地面瓷砖容易出现返潮导致湿滑的情况。生产区域的现场环境复杂,特别是在设备老化、维护不到位等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漏水、渗水等问题,导致地面湿滑,对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本指南将基于排水厂站地面易滑特性的研究,根据作业地面不同防滑场景的要求,分类提出各个防滑场场景下的防滑措施,同时规范上海城镇排水厂站地面工程建设的要求,有效减少工人在污水处理厂工作时因地面滑倒而受伤的风险,从而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提升厂站的地面防滑安全性。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第1章范围、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第3章术语和定义、第4章排水厂站既有地面防滑对策、第5章防滑材料、第6章防滑地面施工共六各章节。
管理要求包括:服务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制度建设、财务管理、档案管理、标识管理。服务要求包括:从业人员要求(含项目负责人及管理人员、设备维修人员、秩序维护服务人员、保洁服务人员、绿化养护服务人员)和服务要求。顾客服务包括:报修接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装修管理、投诉处理、客户沟通、重大(应急)事件报告。房屋和设施设备运行与维护服务包括:基本规范(含运行与维护基本规范、运行与维护综合质量指标)、公共设备设施运行与维护(含变配电系统、弱电系统、消防系统、升降设备系统、给排水系统、空调系统)和共用部位运行和维护(含房屋基础部位、共用部位运行和维护服务)。秩序维护与安全服务包括:基本规范、日常秩序维护服务(含门岗秩序维护、巡视秩序维护、监控秩序维护、车辆停放管理)和消防安全管理。环境保洁服务包括:基本规范和日常环境保洁服务(含走廊/门厅/大堂、楼梯/消防梯地面、电梯轿厢、楼梯扶手/栏杆/门/窗、消防栓箱/灭火设施、天花板/风/百页口/公共灯具、平台/屋顶、公共道路、停车库、公共卫生间、功能性用房、健身/儿童休闲设施、水池/景、垃圾箱/桶/垃圾厢房/垃圾压缩站、垃圾收集与清运、粪便收集设施、外墙/幕墙、绿化带/区域、公共标识标牌、消毒灭杀)绿化养护服务包括:基本规范(含绿化养护服务基本规范、综合质量指标)、室外绿化养护(含草坪养护、乔灌木养护、花坛/花镜、标识标牌、景观、病虫害防治、绿化带/区域)和室内绿化植物盆栽养护。风险管控突发应急事件管理包括:预防管理和突发应急事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