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细信息

【国家标准】 半导体芯片产品 第5部分:电学仿真要求

开通会员免费在线看70000余条国内标准,赠送文本下载次数,单本最低仅合13.3元!还可享标准出版进度查询、定制跟踪推送、标准查新等超多特权!   查看详情>>

企业版:可绑定10台电脑,打印15次。   个人版:可绑定3台电脑,打印5次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

文前页下载

适用范围:

GB/T 35010的本部分用于指导半导体芯片产品的生产、供应和使用,半导体芯片产品包括:●〓晶圆;●〓单个裸芯片;●〓带有互连结构的芯片和晶圆;●〓最小或部分封装的芯片和晶圆。本部分规定了所需的电仿真信息,目的在于促进电子数据、电子系统电学行为和功能验证仿真模型的使用。电子系统包括带或不带互连结构的半导体裸芯片,和(或)最小封装的半导体芯片。本部分是为了使芯片产品供应链中所有的环节都满足IEC 622581和IEC 622582的要求。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35010.5-2018

  • 标准名称:

    半导体芯片产品 第5部分:电学仿真要求

  • 英文名称:

    Semiconductor die products—Part 5:Requirements for concerning electrical simulation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18-03-15
  • 实施日期:

    2018-08-01
  • 出版语种:

    中文简体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31.200
  • 中标分类号:

    L55

关联标准

  • 替代以下标准:

  • 被以下标准替代:

  • 引用标准:

  • 采用标准:

    《半导体芯片产品 第5部分:电学仿真信息要求》 IDT 等同采用

出版信息

  • 页数:

    12 页
  • 字数:

    16 千字
  • 开本:

    大16 开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张威、张亚婷、冯艳露、崔波、陈得民、刘威
  • 起草单位:

    北京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北京必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
  • 归口单位:

    全国半导体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78)
  • 提出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其它标准
ICS31.200 L55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35010.5—2018/IEC62258-5:2006 半导体芯片产品 第5部分:电学仿真要求 Semiconductordieproducts— Part5:Requirementsforconcerningelectricalsimulation (IEC62258-5:2006,Semiconductordieproducts— Part5:Requirementsforinformationconcerningelectricalsimulation,IDT) 2018-03-15发布 2018-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 布 前 言 GB/T35010《半导体芯片产品》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采购和使用要求; ———第2部分:数据交换格式; ———第3部分:操作、包装和贮存指南; ———第4部分:芯片使用者和供应商要求; ———第5部分:电学仿真要求; ———第6部分:热仿真要求; ———第7部分:数据交换的XML格式; ———第8部分:数据交换的EXPRESS格式。 本部分为GB/T35010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EC62258-5:2006《半导体芯片产品 第5部分:电学仿真信息要求》。 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35010.1—2018 半导体芯片产品 第1部分:采购和使用要求(IEC62258-1:2009, IDT) ———GB/T35010.2—2018 半导体芯片产品 第2部分:数据交换格式(IEC62258-2:2011,IDT) 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考虑到与我国标准体系相适应,将名称改为“半导体芯片产品 第5部分:电学仿真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半导体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8)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北京必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威、张亚婷、冯艳露、崔波、陈得民、刘威。 Ⅰ GB/T35010.5—2018/IEC62258-5:2006